美國時事週刊和人物時尚雜誌下期的封面故事與焦點人物已無懸念,甚至可說呼之欲出。
電纜電視新聞網(CNN) 家喻戶曉的王牌主播安德森●庫珀(Anderson Cooper)週一大方出櫃,透過同業宣告自己是同性戀,引發熱議。
庫珀對私生活一向十分低調,雖然他的性向總遭到質疑,卻從未公開討論或證實。
45歲的庫珀,在寫給多年老友、網絡媒體《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博客兼記者安德魯●蘇利文的電郵中表示,這次會選擇向大眾公佈自己的私事,是為了不讓某些人誤會他對自己的性向感到羞恥甚至害怕。這些些錯誤印象讓他深感苦惱。
「事實上,我是同性戀,過去是,未來也會是,而我對自己感到無比快樂、自在和驕傲。」
蘇利文本身也是公開的同性戀者,由於《娛樂週刊》上週以出櫃公眾人物為封面故事,蘇利文請庫珀發表評論。
庫珀解釋之前沒有出櫃的理由:「基於職業考量,我20年前出道時是戰地記者,經常陷入險境,為了我本身和同僚的安全,我盡量不要凸顯自己,報導別人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的。」但是,他從來沒向朋友、家人或同事隱瞞自己的性向。
「我一直堅信,記者不應該在公眾面前討論他支持的候選人或是他的信仰,他的愛人。」因此多年來他一直沒有公開承認同性戀身分,直到受到近期事件的提醒才有所反思。
時常關注同性戀欺凌事件
庫珀說的近期事件包括他在節目中時常關注的同性戀欺凌事件:「有太多年輕人因性向問題慘遭霸凌。受歧視或暴力傷害者,遍及各年齡層。」他自稱不是同志權利鼓吹者,但相信自己站出來,對促進社會進步與平等,有一定的價值。
他還強調,記者只要在工作上保持公正和誠信,私生活應該無關緊要。他希望出櫃之後,能夠更坦然,更自在的繼續從事最喜愛的新聞工作。
身為目前最有名氣的主播,庫珀出櫃得到不少名人公開讚賞,網絡上的評論則正反都有。在《哈芬登郵報》的報導中,不少人提到,庫珀的性向不是重點,他們看到的是個專業、博學且具幽默感的新聞從業員,這跟他喜歡男生或女生一點關係都沒有。有網民說,庫珀的勇氣鼓勵了許多正在掙扎的年輕同志,幫助他們接受自己、勇敢活下去。
一些網民卻不以為然,質問:「有必要把私人實情如此公開嗎?那下個會是誰?湯姆克魯斯嗎?」
在《每日郵報》網站上,有網民提到:「很失望這麼一個專業主播,居然這麼大動作告訴大家,他喜歡的是男人。」
李敖逼問 蔡康永承認
名人詔告天下自己性向的方式,各有不同。1997年,美國脫口秀主持人艾倫狄珍妮絲(Ellen DeGeneres)透過半自傳式的電視劇表白性向,還上了《時代週刊》封面。拉丁動感歌手瑞奇馬丁(Ricky Martin)則透過個人網站出櫃。
細讀庫珀的留言,不難發現與台灣同性戀主持人蔡康永當年的告白有不少雷同之處。
2001年,蔡康永在李敖代班主持的《文茜小妹大》節目中,被李敖突然逼問:「你是不是GAY?」,坦然承認同性戀身份。
蔡康永說,坦誠自己的同志身份,本來也不為宣揚什麼態度或者推動什麼運動,「我只是不喜歡說謊,所以每逢有人問起就如實說了。」
「我對性向從沒有任何包袱,懷疑我是同性戀一事,雖在圈內流傳,但我的態度一貫不避諱、不承認,好友都知道我的性向,只是我身為公眾人物,一向不認為私生活該被公開討論。」
「我不希望大家誤解同性戀者,也認為每個人在人生態度上,不管是性向、興趣或工作,都應該為自己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如果一個人在一生中,都不能得到這樣的感覺而痛苦活著,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人生。」
看來,同性戀者出櫃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讓自己的生活更真實,站出來後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
支持同性戀出於政治考量?
近幾年,同性戀群體或明或暗有上升趨勢。而社會也日益開放包容,有越來越多人對同性戀的看法正在轉變中。
兩個月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支持同性戀婚姻。媒體形容這是他上台三年半以來最大膽的決定。
他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社會對同性戀婚姻的看法在不斷改變,他堅信,同性戀者應該受到公平的對待。
對同性戀態度向來模棱兩可的奧巴馬這一公開表態馬上引發爭議。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此舉是出於政治考量,吸引部分年輕選民和爭取競選資金。
據《紐約時報》追述,在奧巴馬把同性戀權利提升為總統選舉議題當天(5月9日),庫珀在晚間新聞中作了以下開場白:「蓋洛普最新民調表明,50%美國人贊成同性婚姻應當合法化,48%反對。換句話說,有半數國人支持同性婚姻,今天晚上,這半數人包括了美國總統。」
《新聞週刊》5月21日在封面大膽稱呼奧巴馬為「首位同性戀總統」(「The First Gay President」,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美國第一個在任時正式贊成同性戀婚姻的總統),還在他頭上標出代表同性戀的彩虹光環。
這則封面故事,正是由也是《新聞週刊》長駐博客的蘇利文執筆。
奧巴馬對手羅姆尼馬上表態反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強調婚姻必須是一男一女的結合。
但《華盛頓郵報》後來揭露羅姆尼在中學時代帶頭欺凌一名疑為同性戀者的低年級學生。
在民意調查關於奧巴馬支持同性婚姻的動機提問中,只有24%受訪者選擇「他認為這是正確的」,67%受訪者選擇「出於政治原因」,這意味著多數人認為奧巴馬投機取巧、動機不純。
有分析員指出,華爾街和好萊塢是美國政客募捐的兩大來源,奧巴馬在華爾街爭不過財大氣粗的羅姆尼,當然得拿下好萊塢,而好萊塢一直是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重要基地。
同性戀權利不只是今年總統選舉的關鍵課題,也成了美國的人權外交工具。
《世界知識》2012年第3期有篇文章分析美國同性戀政治的演變,提到奧巴馬上台以來,在同性戀問題上繼續彰顯民主黨的寬容政策:同性戀不再是政治障礙,在軍隊裡沿用多時的「不問不說」政策被廢除,同性戀議題也納入人權議題,成為政府對外施壓的外交工具。
去年國際人權日前夕,白宮發表總統備忘錄,要求美國的外交、外援機構致力於保護同性戀者的權益。奧巴馬宣稱,美國在提供外援時將開始考慮受援國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
美國將利用外援和外交與歧視同性戀的行為作鬥爭,促使對同性戀採取歧視政策的國家實行改革。
文章總結說,奧巴馬的備忘錄和希拉莉的人權演說,一下子把同性戀從國內議題提升為國際議題,為美國常打的人權外交牌確立了更多內容。
越來越多國家批准同性婚姻
國際方面,法國總理週二發表施政方針時宣布,從2013年起,法國同性戀者將被允許結婚和收養孩子。他說:「我們的社會正在進化,生活方式和心態也在改變,政府將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
越來越多國家尤其是歐美國家都批准同性婚姻,比利時、丹麥、荷蘭、芬蘭、德國、冰島、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以及南非和阿根廷允許同性戀者收養孩子。
過去一年,聯合國在倡導有關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權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去年中,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同性戀權利決議案,保障所有個人、不論性向,都享有相同的人權。不過,決議案遭到一些非洲和阿拉伯國家強烈反對。
政壇湧現同性戀領導人
國際政壇也湧現許多同性戀領導人,包括冰島女總理西爾扎多蒂、德國外長韋斯特維勒和澳大利亞華裔財長黃英賢等。去年底,黃英賢的同性伴侶索菲亞通過人工受孕,產下她們第一個孩子。
東方社會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新加坡,隨著單身者和離婚者衝破社會保守價值觀的束縛出任議員部長後,下來會不會有同性戀者透過選票進入國會?
針對這個課題,建國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裡直言,他更在乎的是議員能否做好分內工作,照顧好選民並做出貢獻,至於他們的私生活是他們個人的事。
他對是否該讓同性婚姻合法化或允許同性戀者領養孩子,就比較遲疑,因為這牽涉許多複雜的問題。他認為民意還未做好準備。
「國人還不能接受,事實上一些部長也還不能接受。」
《新聞週刊》兩個月前以「首位同性戀總統」為封面主打,總編輯布朗承認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公眾興趣和銷路,並利用這一爭議與《時代》雜誌競爭。
下一期的時事和時尚雜誌如何處理庫珀事件,值得留意。
2007年5月,同志雜誌《出櫃》(Out)刊登全美50大最具影響力的同志名單,封面人物正是庫珀和影后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但此舉引發不少批評,認為不該在未獲當事人同意下,讓他們出櫃。一名讀者甚至指責雜誌這份名單沒有新聞道德,而且絕頂可恥。
說得沒錯,一些同性戀團體和媒體有時為了樹立模範壯大聲勢,強行讓名人出櫃,弄巧反拙。有人批評它們熱情高但新聞素質不強。
反而是主流媒體,除非當事人發表聲明,驗明正身,不隨意下結論,寧可漏而不願為了搶新聞而捕風捉影傷害無辜。
本文原載:《聯合早報》早報星期天 2012年7月8日 天下版 瞭望台欄目;圖:李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