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畫廊閃進她熟悉的身影,我就知道這齣逃不脫是同志戲,不但由於作為背景的沼澤區是巴黎同志匯集的據點,同時更因為她隨身帶着一股同志女神味,介於地母與保護天使之間,既然御駕親征,不必問也合該有事。
她演的是娘娘千歲的母親,當初以星媽的熱忱推舉女兒入宮,心肝寶貝飛上枝頭後應了一入侯門深似海,我們還有歸寧的習俗,法國人對岳母大人更懂得敬而遠之,潑出去的水永不回頭。
所以她的戲份非常少,限於寫信為圓房出現故障的貴人教路,還要一天到晚穿黑,怪不得大意的觀眾沒有留意──不記得劇情有沒有交待,皇丈母大概是個寡婦,要不然家當不會由她一個婦道人家擔起,那一身黑不是響應時裝潮流,是漂亮地披麻帶孝。
除了於《瑪麗皇后》跨刀,她還在《我愛巴黎》(Paris je t’aime)中吉士雲遜(Gus Van Sant)導演的一段出現,比牽掛深宮女兒的慈母更驚鴻一瞥。
一見畫廊閃進她熟悉的身影,我就知道這齣逃不脫是同志戲,不但由於作為背景的沼澤區是巴黎同志匯集的據點,同時更因為她隨身帶着一股同志女神味,介於地母與保護天使之間,既然御駕親征,不必問也合該有事。
唯恐天下大同的懼同派大概又會指責我生安白造,胡亂把公眾人物私有化,連以搞男人見稱的過氣艷女也不放過,硬生生踢她進同志大本營。
他們不明白男同志和加大碼女星的恩恩怨怨,由老字號的嘉寶(Greta Garbo)、德烈治(Marlene Dietrich)、歌蘿馥(Joan Crawford)和戴維絲(Bette Davis),到新一代的佻黛史雲頓(Tilda Swindon)、蘇珊莎倫登(Susan Sarandon)、嘉芙蓮丹露(Catherine Deneuve)和漢娜絲古拉(Hanna Schygulla),還有我們的林青霞、斯琴高娃、白雪仙和李麗華,之所以得到永生或者注定長生不老,很大程度都要感激同志任勞任怨當投射工程的義工,立定主意與她們舉案齊眉。
「她們以為她這一輩子已經完了麼?早哩!」張愛玲為白流蘇情場反擊戰埋下的地雷,炸進瑪莉安菲芙的生活再恰當不過。
「她們以為她這一輩子已經完了麼?早哩!」張愛玲為白流蘇情場反擊戰埋下的地雷,炸進瑪莉安菲芙的生活再恰當不過。
六十年代崛起,被視為寄生於滾石樂隊床單的粉頭,《似眼淚 流逝》(As Tears Go By)唱得再紅,也沒有人把她當一回事。
搖擺 倫敦失去平衡,風流人物作鳥獸散,頹廢的她沉淪毒海,最潦倒時在蘇豪睡街頭。
七十年代末憑大碟《破碎英語》(Broken English)東山再起,但第二春飄忽短暫,莊康大道並沒有如期在面前伸展,進出戒毒所次數之頻密,恐怕自己都記不清。
如此好一陣歹一陣,直到上個世紀快要結束,總算正式告別地獄生涯,清清醒醒錄唱片開演唱會。
猶幸祖師爺賞飯吃,米飯班主也不嫌棄,最神奇的是樂壇當紅炸子雞不覺得與大家姐有代溝,爭相和她合作,別人過了五十,只好悻悻然搭懷舊順風車,她仍舊徹頭徹尾現在進行式。
不敗的女人,不論體積如何,都是值得景仰的X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