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Jul 2007

羅馬──看不膩的永恆之城(上)

羅馬不是一天就造成的,也並非一天就可以遊覽完的,我總共到過羅馬六,七次了,每回都逛得疲憊不堪,但都依然意興未盡,每回一到羅馬又興致勃勃地到處去觀覽。

記得第一次到羅馬,首站就直奔梵帝岡(Vatican),當然不是急著去赴教皇的約會,而是去參觀梵帝岡的西斯廷禮拜堂(Sistine Chapel)和博物館里的珍品。到過的旅客,尤其是第一次遊覽羅馬的旅客,必須參觀這博物館,才算不枉此行。在旺季,如夏天,必須要有準備在入口排長龍,記得有一回,排隊的旅客整整從梵帝岡前的Via Di Porta Angelica排到旁側的Via Vaticano。

梵帝岡城前的聖彼得廣場本身就是個精心設計的傑作,這片由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歷經十一年才完成的巴洛克式(Baroque)廣場,特別為信徒們聚集所設。每逢星期日,成千上萬的信男善女堆積在這「朝拜」天主教教皇。

兩座豎立著284根石柱,橢圓形的柱廊,在兩旁圍繞著幾何圖形設計的圓形廣場,柱廊頂上托著140樽雕刻塑像,日夜注視守衛著廣場,很是壯觀。整個圓形設計讓我感覺到有種包容,寬大為懷的含意,無奈梵帝岡的主人偏偏就缺 乏這個特長。

沿著廣場一端的大理石梯級走上去,就是全世界最龐大的教堂──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這座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和小莎迦洛(San Gallo)等設計的教堂,稱之為富麗堂皇,實在是名正言順。

教堂內浮雕、塑像、壁畫、教堂聖物無處不在,教堂中央有個直徑42米的穹窿,那是同志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波納羅蒂設計的圓塔。當陽光從圓塔的窗口照射下來,教堂內頓時增添許 多神聖的靈氣,減掉不少來來往往遊客帶來的世俗之氣。

教堂內珍藏的名家傑作,琳琅滿目,最具盛名的是米開朗基羅所作,聖母輕扶著躺在她大腿上垂死耶穌的大理石雕塑《憐憫》(Pieta),除此還有貝尼尼高達29米的青銅華蓋 ,卡諾瓦(Canova)為克萊門特八世設計的陵墓和喬托的Navicella鑲嵌圖案等等,可是在米開朗基羅的盛名之下,這些佳作的光芒都被覆蓋了不少,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憾。

沿著330級台階而上,就可到達圓塔的頂部。老實說,塔頂的裝修布局,不如米蘭大教堂的頂部精緻有趣,但從塔頂鳥瞰出去的風光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塔頂望向聖彼得廣場,前面一條大道,是Via Della Concilazione,再往前看,可以看到感覺很森嚴封閉的聖天使堡(Castello Sant'Angelo),然後是川流不息的台伯河(Tevere)以及河上典雅的聖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

步入圓塔內,可從高處觀看教堂里的情況,雖然我一向來都不是複雜又令人眼花繚亂的巴洛克形式設計裝璜的擁護者,但不可置疑的是,這教堂的堂皇壯麗確實讓人贊嘆不己。
在聖殿中閃耀的同志藝術家米開朗基羅

在梵帝岡里的西斯廷禮拜堂里,最著名的珍品應該是由米開朗基羅費盡多年繪畫的穹頂畫《創世紀》,及壁畫《最后的審判》。

記得第一次步入這禮拜堂,真真確確,實實在在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然後眼睛就不由自主飢餓地,貪婪地,企圖看盡每一分,每一寸的細節。站著,揚著頭,望著穹頂,從《神分光暗》,到《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最後到《諾亞醉酒》,不知不覺就這樣子站了一個多小時。

整副穹頂畫共有九幅中心畫面和許 許 多多的裝飾畫作,米開朗基羅以他獨特的藝術家觀點,繪製了這幅堪稱空前絕后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創造亞當》那一幅。

觀賞《創世紀》後,當然也不能錯過在祭壇背面的壁畫《最后的審判》。這幅根據但丁敘事詩《神曲》之地獄篇取得靈感的作品,以耶穌基督為中心,身邊陪伴著聖母和眾先知,然後是天使群像,被判入地獄,掙扎,哭泣的人群。整幅畫作的氣派和震撼感很強,當時,更因裸身露體的人物頗多,而受到許 多人的抵觸,過後,這些裸體人的下部更被加繪上遮羞布。

這幅作品不僅充份顯示了米開朗基羅的才華,也表現了他那種我行我素,略帶叛逆性的藝術家性格。現在遊客觀賞到的是經過幾年的艱辛修复工作,才恢復了當年鮮艷色彩的穹頂畫和壁畫,部分的遮羞布也同時被消除掉,讓本來就不該感覺羞恥的部份也重見光明。

要好好地遊覽觀賞梵帝岡教堂、博物館和西斯廷禮拜堂,大概都要一整天的時間。可以肯定的是,經過此地,決不後悔,錯過了,以個人來說,將會是一個難以承受的遺憾。

從聖彼得廣場前的Via Della Concilazione走去,就可到達托著一樽手持寶劍天使銅像的聖天使堡。這座聖天使堡外表挺森嚴的,內部走廊內室感覺挺陰暗深沉的,煞有氣氛。它原本是陵墓,然後演變成城堡、貴族寓所,隨後,在十四世紀,教皇尼克拉斯三世(Pope Nicholas III )為這座聖天使堡加添了幾座堡壘和炮塔,把它轉變為教皇避難所,為了方便行事,他更建築了一座要塞長廊,直通梵帝岡。

在羅馬,有許 多旅客熱點都挺集中的,比如鬥獸場(Colosseo)、古羅馬議事廣場(Romano Foro)、万神殿(Pantheon)、威尼斯宮(Plazzo Venezia)等等都離彼此不遠。
跨過聖天使堡前的聖天使大橋,沿著河岸走下去,到達維托里奧伊曼紐爾大道(Corso Vittorio Emmanuele),沿著大道走下去,就可到達銀塔廣場(Largo di Torre Argentina)。

另一個較有意思的方式,是跨過羅馬第一座石橋──Pons Cestius橋,然後在台伯河中的船形島上岸,這座曾經有過一座古神殿的河中島,挺別致的,不妨一訪。從島的另一邊跨過羅馬最古舊的橋Pons Fabricius,就可到達對岸,再沿著河岸走上去,然後從Via Arenula走下去,也可到達銀塔廣場。

我特喜歡這不算大的廣場,因為它正中間有個曾經有四個羅馬神殿的古蹟廢墟,現在窩了一大群貓貓,成為流浪貓中心。該中心照顧流浪貓,幫它們結紮、以及找新主人。現在這廣場流浪貓中心已經成為觀光景點,看著羅馬貓在古蹟群中活潑地遊玩,懶洋洋地睡覺,感覺很窩心。

往銀塔廣場的銀塔廣場道(Via Largo di Torre Argentina)走上去,便可到達鼎鼎大名,對建築史發展有很深刻影響的万神殿。這万神殿里埋葬了意大利的第一任國王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和他的兒子(也是繼任國王)翁貝托一世(Umberto I)。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三世(Vittorio Emanuele III,翁貝托一世的兒子)基本上該算是意大利的最後一個國王(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只接任了一個月),他卻沒榮幸被葬在這兒。万神廟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除了那兩任國王外,還有意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和阿尼巴爾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

這結構挺簡潔明了的万神殿中,呈圓形的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當太陽移動位置,從頂部射泄下來光線的角度也跟著改變,造成殿里的明暗也起了變化,醞釀一種很神聖莊嚴的氣勢。

万神殿前的圓形廣場(Piazza Di Rotonda, 名稱來自万神殿的圓形外形),日間遊客成群眸丑A有的興致勃勃地東張西望,有的疲憊地坐在矮牆、梯級上歇息。殿內古蹟石柱,看得屏氣斂息,殿外人來人往,人看人,看得目不暇接,各有情趣。到了夜間,廣場周圍的餐 館、酒館燈火輝煌,廣場換了另一種面貌,如果天氣允許 的話,坐在館外的座位,面對著古意盎然的万神殿,在星空下飲酒暢談,別有一番風味。

離万神殿不遠,是當年法西斯軍國主義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掌權時,用作為「辦公室」的威尼斯宮,他曾多次在陽臺上向廣場上的群眾發表他著名的演說。這座威尼斯宮也是羅馬最早具有文藝復興格調(Renaissance)的建築物之一,如今它有個展示畫作、雕塑、陶器、銀器、銅器、印章、獎章、玻璃器具類、繡帷、搪瓷、陶俑等等的博物館。
同志友善的「中國花城」

在威尼斯宮附近的卡富爾大道(Via Cavour)有一家很受同志歡迎的「gay-friendly」華人餐 館「中國花城」(China Citta In Fiori)。這裡有好多餐 館都表明是「gay-friendly」,就是對同志很友善友好;其實餐 館只管做生意,哪管顧客閒時幹誰?只要別在他們館里幹就好,而且同志吃相和非同志有差別嗎?所以開餐 館標榜「gay-friendly」,多少都只是推銷意圖。

其實沒想過在羅馬到華人餐 館用餐 ,因為意大利華人餐 館的菜式都大同小異,而且都做得不很道地,但一位朋友很積極地推薦這家「中國花城」。試過這餐 館的結論是,餐 色不算十分出色,千萬別嚐試他們的雲吞湯,但他們的「三味湯」很可口。

這裡的特點是,餐 館內「基氣瀰漫」,好幾桌的客人都是無須「基達」都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基氣衝天」。老實講,幾桌同志眉來眼去的,想認真吃東西,還會有點不自在,但同時,卻又覺得很親切。如果點對了菜,又碰到鄰桌有一堆俊男的話,倒真是色香味俱全。
「中國花城」的地點是Via Cavour 273號。

想吃印度餐 的話,在Via Cavour 256A也有一家「gay-friendly」的印度西塔餐 館(Sitar Indian Restaurant)。另一家亞洲風味的同志餐 館是在Monteverde區Via Ozanam Federico 94號的Thai Malay Di Probini Carlo E C. Sas,顧名思義,它提供的是泰國和馬來食品,這家餐 館的老闆應該是來自馬來西亞的一名華族同志和他的意大利伴侶。

威尼斯宮這一帶的古蹟很多,最顯目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鬥獸場和古羅馬廣場。

這座鬥獸場的原名來自古羅馬時代曾經在這裡矗立的巨大青銅雕塑,它充滿血腥、殘酷的歷史是眾所週知的,如今它雖然已幾乎呈廢墟狀,但在蒼茫中依然有股磅礡的氣勢。有一回,傍晚路過鬥獸場前,那時遊客已散,人影稀疏,只見三五個路人在散步遛狗,天色陰暗,配合鬥獸場幽古的氣息,感覺很奇特,有股吊古尋幽之情。

那時我正趕著去與鬥獸場隔了一條馬路的Coming Out同志酒吧。這家酒吧氣氛還不錯,屬於那種喝喝酒,聊聊天,偶爾以眼神向鄰桌俊男調調情的場合,情慾指數較偏低,情調較緩和,輕鬆。Coming Out酒吧的地址是:Via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8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