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Aug 2007

花季少年的青春:記2007年東京國際同志電影節

東京國際同志電影節於1992年首次舉辦,目前是日本同志界唯一一個長年舉行的盛典。今年,我們迎來了它的16周歲生日。正像16歲的花季少年一樣,這次的電影節也煥發著青春的光彩。

東京國際同志電影節是在日本國際同志聯盟(International Lesbian & Gay Association,簡稱ILGA)的籌劃下發起舉辦的。該電影節的宗旨就是要通過介紹,引進平時很少有機會上映的,以同志和性少數人群為主題的電影作品,從而對電影文化做出貢獻。與此同時,針對社會上對性少數人群的普遍偏見和誤解,電影節也希望通過放映這些優秀的作品,對廣大民眾起到教育和啟發作用。

從1992年的「處女映」以來, 該電影節的規模不斷擴大,上映電影的數量和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不僅如此,電影節也從最初的「同志限定」,發展成為現在的包括非同志人群也可以輕鬆地體驗同志社群文化的一個良好的交流機會。2004年,隨著日本政府文化廳的承認,這個電影節漸漸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影響力也進一步提高。

在世界上以同志為主題的電影節有大小150多個。在這些當中以規模論,東京和香港的同志電影節觀眾超過6,000人,並稱亞洲最大。每年電影節到來,就會出現會場人頭攢動,搶購戲票的盛況。


2007年的看點

16歲的少年正當是情竇初開,渴望愛情的季節。今年滿16歲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也以「愛」為主題,上映了一大批從世界各國精選出來的同性戀愛電影。

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莫過於台灣的《盛夏光年》和《刺青》。《盛》劇(先后被譯作《永遠的夏》和《花蓮的夏》)在電影節上非常受歡迎,雖然預定7月16日上映,早在6月30日戲票就一售而空。而《刺青》由於在日本沒有公開發行,本電影節成為在日本國內欣賞此片的唯一機會,也異常火爆,是繼柏林影展上榮獲「Teddy大獎」之后的又一次輝煌戰績。

日本國產影片則包括女同志主題的《Love My Life》,校園男同志主題的《戀友》以及這次電影節唯一一部描述變性者的故事《為了做我自己》等。前兩部電影的男女主人公皆是俊男美女,觀眾們一定飽享了一次眼福。《為了做我自己》則大膽起用現實生活中的兩性人作為演員,以追求最真實的效果。這種安排,環顧世界各地的影片都鮮有前例,可謂是劃時代的作品。

當然也不能忘記眾多歐美影片。其中包括了號稱同志版《美國派》的《求你了!處男》,給往往不免沉重的同志話題帶來一抹輕鬆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電影節參展電影的多樣性。喜劇、悲劇、紀實等等各式各樣的體裁都有涉及,其中還包括了一部關於日本同志議員尾辻加那子的紀錄片參展公映。

經過觀眾投票評選,安藤優美的《Tulip of Violet》獲得了褒揚最佳作品的「彩虹大獎」。

7月19日,為期5天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在空前的盛況中落下了帷幕。電影節期間,日本遭遇颱風和後繼的惡劣天氣的險境,但這並沒有阻止比往年更多的觀眾的前來參與的腳步。

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年7月的第17屆東京同志電影節將會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