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Aug 2008

不chem回首(一):無知就會安全嗎?

這個課題算是同志的敏感課題吧,也是同志最常被人攻擊的把柄。最近柬埔寨總理洪森把同志女兒逐出家門時,似有還無地告訴人們:「同志當中多數是好人,不會沉溺於酒精和毒品。」

一些同志也會辯稱,同樣的行為「直」的圈子也有,怎麼針對同志?
忽然,很想開始寫。

曾經閃過這個念頭,要將自己的一些經歷寫出來。之前主要是想寫一個個男人。現在改變想法,男人還是暫且推開,有更重要的必須先寫。

最近發生的這一些事,讓我進一步蛻變。我覺得必須趁記憶猶新,把這些事寫下來。一來,是為了幫助自己整理思緒;二來,是為了讓同志圈中人,不管他們經歷過與否,都能有深一層的認識。

我把「出道」定義為「第一次出來見人」,雖然我早在16歲已經開始上網接觸,但遲至20歲離家來到都門才開始出來見人。所以我認為自己20歲才出道,至今五年。這條路我走得比他人慢,也有點步履艱辛。不過我覺得是好事,能讓我把沿途風景看個仔細,當然多數時候我還是在鑽牛角尖,try and error或重複同樣的錯誤。

我算是半出櫃。爸爸曾經撞見我上網看裸男,說過我一次,之後就保持沉默。熟悉的朋友同事都懂。住在同志之家,生活圈子一半和同志交好。

讀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好沉重/so heavy!事實上同志生活也不完全如此,fridae.com不已經有個唐辛子在頌揚同志生活的多姿多彩嗎?事實上,任何形式的生活都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喧鬧孤獨,而人之所以為人,我相信能以經歷這一切,才顯得完整。

我最近的經歷是什麼,讓我覺得如此刻不容緩,必須寫下來呢?

我開始接觸毒品了。

這個課題算是同志的敏感課題吧,也是同志最常被人攻擊的把柄。最近柬埔寨總理洪森把同志女兒逐出家門時,似有還無地告訴人們:「同志當中多數是好人,不會沉溺於酒精和毒品。」但他其實形容得一針見血。我相信絕大多數同志都是抗拒毒品與酗酒的,但是少數,不代表不存在。

選擇把這部分經歷寫出來,也許 對絕大多數同志不公平,他們可能被加以標簽。但是,身在大馬同志圈,我所觀察到的是,在這一年以來,服毒性行為(chem fun)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這觀察從何得來呢?我本身是同志交友網站和聊天室的常客。前幾年,很少人會在裡邊使用「chem」,「wild」,「high」以及「long sessions」等字眼。到現在,仍然有不少人不懂這些專門名詞的意思。不過現在每到周末,這些字眼遍布聊天室,許 多人很直接地告訴你他要的是這些,不管你有沒有試過,只要你願意試,他們願意教你。

我也是在好奇心驅使下,再加上教我的是我喜歡的人,結果……

一些同志也會辯稱,同樣的行為「直」的圈子也有,怎麼針對同志?

一開始,毒品是醫用藥物,迪斯科文化流行後被濫用,人們服毒後跳舞更放更野,漸漸人們把那些藥物當作催情劑,用在性行為上,或被濫用為強奸工具。不論男女都有,但是似乎在同志圈的普及率較高。比如,我到Wikipedia免費百科全書輸入相關毒品名稱進行搜索,每一個相關頁面都會有個小標題,指服毒普遍出現在同志性行為當中。

是不是偏見我無法置評,但是在歐美國家,由於毒品普及率較高,毒品的使用被稱為一種次文化(sub-culture)。就算普遍存在在他們的同志圈,也有可能。有看過《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的應該記得有一幕是其中一個主角服毒後在群交中被多人玩弄,並且被錄影。他看到後大受打擊,結果自願接受復康療程(Rehabilitation 或 Rehab)。

在歐美,復康療程也不只限於服毒者,工作或其他方面遇上打擊也可以接受治療。他們有一整套相對健全的體系,讓面對問題的公眾尋求幫助,社會人士也不會歧視尋求治療者。馬來西亞在這方面尚在起步。

我嘗試不把個人的判斷寫進來(雖然不容易),主要是想作為一個純粹的資訊提供者。至於對或錯、黑灰白,留給大家評定。至於會不會讓人因為讀了學壞,我卻認為,讀者透過閱 讀已早一步獲取影像,知之多總比無知好,掌握資訊後希望大家能用以保護自己。

(下期待續……)


(編按:本文章中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Fridae網站和公司之立場。善意提醒讀者們,服用、販售或擁有毒品和違禁藥物,在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屬違法行為,不當使用亦可能危害生命和健康,Fridae謹此提醒諸讀者應戒律守法,自愛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