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常常通過表示不喜歡或者排斥那些自己沒有經歷的事來保護自己的世界觀的一致性。心理的防御,造成了歧視,也阻礙了進步。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的名單上剔除,這標誌著一個多世紀以來醫學界恐同的終結。但世界上仍有7個國家對同性戀者處以死刑,還有80多個國家把同性戀視為犯罪。在絕大多數國家,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等性少數人群被相關國際公約所承認的基本人權並未得到實際保障。
2005年,加拿大大學教授和社會活動家路易斯—喬治‧汀(Louis-Georges Tin)先生發起倡議設立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現在全球已經有70多個國家的相關組織響應這一主題日的號召,在每年5月17日開展為性少數社群爭取合法權益的公眾教育和社會倡導活動。今年,北京也加入其中。
5月17日,北京20名大學生組成了一個自行車隊,當中有同志,也有直人(非同志),他們穿著統一的T恤,穿梭於北京的7所高校,向過路的同學送上熱情的問候和主題卡片,上面印有同志ABC以及關於5‧17國際恐同日的基本介紹。活動的主要目的無疑是以喚醒人們關注因為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而產生的一切生理和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對待。但這並非全部,卡片的右下角有一句話:「國際不再恐同日,關乎我們每個人。」
為什麼是每個人?
事實上,同志與絕大多數人一樣,因為不同的身份特徵,在不同程度上遭受著這樣或那樣的歧視。與其說我們在反對社會對於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群的恐懼與歧視,不如說是在反對針對任何人、任何形式的歧視性言語和不公平待遇。
幾乎沒有人對歧視是免疫的。當我們在反對恐同的時候,更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
如果你是河南人,很不幸,你很可能被歧視了,你要表現出更多的誠意花更多的時間才能贏得身邊的朋友、生意的合作伙伴的信任,因為「眾所周知」,河南人是狡猾的、不守信的;
如果你是上海人,你也難逃被被歧視,上海男人「出了名」的小氣、叩門、缺乏男子氣概,上海女人視財如命,勢利至極;
如果你學歷太低,你肯定被歧視,大老粗、素質差、沒文化;
如果你學歷極高讀至博士,恰巧又是女人,則極可能令男青年「談虎色變」;
如果你貧窮,你要被歧視,髒亂差、沒文化;
如果你富有,你也被歧視,確切的說是仇恨,不擇手段、官商勾結。
如果你個子太矮,會被嘲笑為五短身材;
如果你太高太壯,「傻大個」又成了新的外號;
事實上,只要你是地球人,你就至少被歧視過一次;只要你還在生活,就可能還被歧視。
人無完人,誰不被歧視?人非聖賢,孰不歧視?每個人的目光和經歷都有限有偏,難以看到事物的完整的一面,給予客觀的評價,這很正常(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看到全部,所謂客觀也只停留在哲學層面)。但只要冷靜下來,捫心思考,你就會發現很多習以為常的說法是多麼的不合理。
有些時候,人們隱約地意識到,對和自己屬於不同種族、不同國籍、不同地域、不同性取向、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進行簡單而粗暴的評價是不公平的。
於是,當一個稍顯陌生,甚至新鮮地讓你有些眩暈和不適的事物或者人出現在你面前時,他們選擇上前一步,看個究竟。就像本次5‧17的活動:
有些人之前對同志已經有很多了解,並且很友好,於是很主動很興奮地跑過來,在「理解同志,反對歧視,共建和諧」的橫幅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但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講,收到卡片時都稍顯意外,畢竟,在中國這還不是一個經常在公共場合被公開談及的話題,他們或者報以禮貌性地微笑,或者不給予表情或言語上的回應,他們還不夠了解,不會立即簽名。無妨。只要他們願意花一點時間把拿到手裡的卡片看一看,就是好的,這也是大多數人採取的做法。這一次閱讀可能讓神秘逐漸退去,讓恐懼漸漸消散,讓歧視失去支點。即使將信將疑,也是好的開始,強過一無所知;
但也有些人,遠遠地就跑開了,避之不及。聳聳肩,擺擺手,扭過頭去,繼續用刻板印象描繪這個世界和身邊的人們。他們常常通過表示不喜歡或者排斥那些自己沒有經歷的事來保護自己世界觀的一致性。他們沒有了解過,也不願意去了解,只是心理的防御,造成了歧視,也阻礙了進步。
恐同不可怕,怕的是無知。歧視也不可怕,怕的是拒絕真正了解便理直氣壯斬釘截鐵地給出結論,還不容辯駁。於是偏見和歧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天經地義地進行著,將一個大大的標簽貼在一群群人的身上,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被歧視的人們都或多或少地感受著這標簽的重量,同志們感受地尤其真切:
一來因為他們是少數,3%也好,5%也好,這都是個很低的數字,在中國人,少數人總是容易被邊緣化的,當少數總是不容易的;此外,使他們成為少數的不是別的,而是性取向,它如此敏感而不可改變,它似乎與個人幸福聯系得那麼緊密;
二來,「艾滋病」無疑是這張標簽上最醒目的字眼。男同志人群的確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將同性戀和艾滋畫等號,絕對是違反科學的,也不利於對艾滋病的預防。
根據《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的結果顯示,截至2007年底,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萬人。2007年,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因艾滋病死亡2萬人。在5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佔44.7%,男男性傳播佔12.2%,注射吸毒傳播佔42%,母嬰傳播佔1.1%。
新華社2008年11月28日公布,根據中國衛生部的一項調查,在2008年的感染案例中,40.4%發生在男女之間,5.1%發生於同性之間。
現實是,HIV病毒病不能判斷人的性別與性傾向,不安全的性行為,增加感染HIV的概率,與人的性別、性傾向是無關的。過度強調同性傾向者是高危人群,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會令非同性人口產生虛假性安全感,這將妨礙控制、降低HIV感染的努力。
當我們在反對恐同的時候,要反對的不僅僅是來自非同志人群的歧視,首先要反對的就是同志人群內部的歧視。
在《非誠勿擾》中,馮小剛把馮遠征塑造成一個比較扭捏的女性化的角色,招致很多同志的反感。的確,這種表現方式迎合媒體和大眾對於這個群體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確有不公之嫌。
但實事求是地講,的確有一部分同志的言談舉止擁有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化」特徵(包括少數非同志亦然),所以當我們反對馮小剛的以偏概全的同時,是不是也在心裡對於「CC」(形容比較女性化的男同志)產生了歧視呢?是不是所有被曝光的同志都應該陽剛無比特「男人」才算「公平合理」呢?
陽剛的歧視CC的,CC的歧視易裝的,健美的歧視「熊」(較胖的男同志)……同時那些關於地域、職業、社會階層的歧視也夾雜其中,造成了雙重歧視或者互相歧視。
說到底,當你歧視別人的時候,又有什麼理由要求別人不歧視你呢?這個問題適用於同志,也適用於所有人。
所以,當我們在反對恐同的時候,我們反對的有很多很多,支持的也有很多很多。
本文原載:中國雅虎資訊「彩虹之聲」欄目
http://news.cn.yahoo.com/2008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