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Jan 2010

男女同志市场 消费力惊人

台湾的同志消费力,号称一年有5亿商机。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助理教授林纯德指出,目前的同志消费论述多集中在男同志,但女同志的消费力也正在崛起,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林纯德观察,台湾同志与消费议题渐渐紧扣,可以从第一届同志大游行开始追溯。当时是在台北市政府的同玩节里举办,但因为有部分民代反对以政府预算举办同志游行,因此第二届同志大游行就与市府举办的活动脱钩,由民间团体自行举办,并筹募经费。不过,同志大游行的人数逐年增多,同志团体经费都相当吃紧,因此在举办几届之后,主办单位开始引进同志商店的广告,藉以支付相关经费。而同志大游行的商机也引起如同志酒吧丶同志三温暖等商家的兴趣。

林纯德以澳洲为例,澳洲每年的同志大游行是由政府举办,原因是每年的同志大游行未澳洲带来数亿澳币的商机,由此就可以知道同志大游行的影响力。另外,同志的消费市场也不断拓展,项目从早期单一的酒吧丶三温暖,进军到同志旅游丶举办同志派对等其他服务。以台湾最豪华的男同志三温暖「兄贵」而言,就已经进军同志Spa丶旅游丶杂志等各种产业。


消费论述 男同为中心

不过这些消费论述却明显有男同志中心的倾向,而媒体中形塑的男同志生活就是消费的缩影。以美国电视节目《酷男的异想世界》为例,5个男同志走入异性恋男性的生活中进行改造,其中改造的过程包括购买名牌服饰丶吃美食丶居住环境的品味也是非常中产阶级型态。

林纯德表示,目前台湾有一本同志刊物叫《同欢指南》,约每2到3个月出刊一次,介绍同志圈里吃喝玩乐的最新讯息,以往仅刊登男同志的相关讯息及活动场地,但现在也出现女同志消费的相关讯息。


女同经济能力上扬

在同志消费的论述中,女同志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环。这是由于女性所得普遍比男性低,因此女同志往往给人经济弱势的刻板印象。林纯德指出,由于国外的女同志团体论述多与传统路线较左的女性主义有关,因此国外的女同志对于消费行为往往也抱持较有距离的态度。

但以台湾而言,女同志也开始有消费的型态出现。「女人国」就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商业团体,以举办派对为主要业务。广告也在同志相关的杂志上刊登,在同志大游行当中也有包下花车。林纯德表示,这表示台湾的女同志也开始展现部分的消费力。


同志权益未必增加

同志大游行引进广告概念之后,有些同志批评同志大游行开始商业化丶嘉年华化。不过,这些同志店家也开始发展论述,表示同志可以经由消费力,形成社会力,进而提出政治诉求。不过仍有部分路线较左的同志团体,认为商业团体进入同志运动,未必有所帮助。

由于同志的消费力,因此全球的大型品牌以及公司,也开始重视同志消费市场,而同志也藉由消费力转而要求这些公司提供同志就业权。例如微软也都修改了内部有关于同志聘用的条文,保障同志的工作权利。即使非常保守的公司如迪士尼,也因为同志商机而开始举行同志日活动,活动当天封馆仅有同志可以进入,但迪士尼的同志日活动也引起了教会的反弹。


跨性者仍是弱势

林纯德指出,同志消费力论述中仍有非常强的阶级歧视,而其他性少数如跨性者,因为外表与异性恋者不同,因此在求职上充满困难。像跨性者这一类普遍经济实力较弱的族群,就无法藉由消费力发发出声音。另外,即使同是男同志,经济地位也有高有低。根据统计,经济实力最强的族群仍是异性恋男性,第二才是男同志,因此现在许多新闻「同志无儿女,因此消费力强」的这种论述,在实际现象上也令人质疑。

林纯德表示,如果同志藉由消费力发声,是很难在政治上做出改变,因为反同志的势力,对商业团体来说也是市场,当商业团体倾向同志的角度会伤害其他市场时,商业团体就不会在同志议题上继续发展。


本文原载:台湾《立报》2010-01-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