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大篇幅報導網路看板PTT前SEX板板主,於SEX版以及PTT2的個人版上,從事揪團上酒家消費的行為。台大主祕廖咸浩代表校方立即回應,表示此後將加強對於BBS網站使用的控管,甚至提出將嚴加管控學網內各版板主的身分背景。
截至目前為止,不僅PTT SEX板板主已因「違反使用規範」為由被拔除職位,其個人板也直接被校方強行關閉其使用權限。面對校方的此番動作及回應態度,諸多長期關心性╱別人權的學生及社團,於3月12日在台大象徵自由思想的傅鐘之前,舉行記者會,疾聲反對台大校方及教育部在這件事情上所顯露出的嚴重道德恐慌,以及事後對於網路(性相關)言論的緊縮、限制,已造成實質的言論自由侵害。他們表示,拒絕任何的道德衝動, 同時同時我們要呼籲校方及社會各界:必須尊重無論學生,或者每位公民的各種生活、娛樂,有其自主選擇的主體性展現。
當日派出代表出席的團體包括:青年學生性權團體 「All My GAY!!!」、台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台大女性研究社、性別人權協會、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何春蕤教授、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發言稿:
保障情慾言論與實踐的網路空間 才是台大校方的教育責任
許欣瑞
《壹週刊》報導PTT2個板揪團上酒店,諸多媒體尾隨腥羶口味跟進報導,而台大校方也隨之起舞,揚言要清查PTT各板主身份、管制言論尺度。看在同志社群的眼中,這又是一次網路性空間的妖魔化,又是一次網路性言論自由的打壓!
這次事件唯一可能涉及法律層面在於用藥與否,而不是在於酒店消費。酒店生態當然是情慾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尤其所有參與者都已成年,在網路上主糾前往消費又何異於飽板糾團吃到飽、又何異於團購板糾團網購消費?我們又何曾在意主糾者是否為餐廳幹部,或是店家自糾?商業消費行為重點一向只在於是否物超所值還是被佔便宜。
那麼,整個媒體與社會爭相關注的背後,到底來自什麼集體想像?看看所有報導與評論,矛頭都指向「學術網路變質」,「毒害上網的大學生」,「大學生為此傾家蕩產、斷送前途」,字裡行間彷彿不斷透漏,只要沾染上性,網路就會成為危機四伏、藏污納垢的萬惡深淵,但社會卻從來不願正視,網路不是毒蛇猛獸,而是彌足珍貴的情慾空間,是多元情慾實踐者所能仰賴的少數資源之一。
當你不願,或無法進入主流社會不斷教導、並期待人人遵行的「一夫一妻間情慾」,在污名與道德枷鎖的壓力下,日常生活中根本難以向他人啟齒自己的情慾,更遑論找到可以互相交流、討論或學習的同伴。這些被社會主流的情慾價值觀所忽略屏棄,而從不正視的真實情慾,包括男男間的情慾、女女間的情慾、兒少的情慾、多人的情慾、BDSM捆綁愉虐的情慾、性工作者與性消費者間的情慾,都在各自不同的脈絡裡,被「一夫一妻間情慾」的單一面相所遮蔽,酒店生態當然也在其中。而網路的匿名性、便利性、跳脫地域等特色,讓大家找到了得以討論、交流的可能空間。台大PTT正是這樣的網路空間,所以性板出現、女性性板出現、LGBT四板更成為許多同志相偎取暖之地。
然而每當這些多元情慾的生活/實踐/經歷、開始在網路上群聚,總會被恐性的主流社會剷除,好像我們從不存在於這個社會!這些被剷除的經驗,在同志身上,已經發生過許多次,而其中2001年椰林風情事件,便是台大校方所賜!當時同志舉族遷徙,椰林風情日漸沒落,台大校方被譏自砸自由學風的招牌。帶著三敗俱傷的慘痛經驗,我們在此懇請台大校方別再重蹈覆轍,應重視、保持這塊得來不易的情慾與性言論空間。
而我們也提醒台大校方,正視多樣情慾實踐與交流所帶來的教育意涵。整起事件的男異性戀大學生們都被塑造成受害者,好像因為實踐了情慾而斷送前途。然而誠實面對自身情慾,勇於實踐並沒有錯,為之遺憾的不是實踐情慾本身,而是面對情慾的應對能力,而這才是教育所應負起的責任。
我們堅決反對各種針對網路情慾言論、參與者資格的檢查,以及利用各種「禁止」、「管制」手段,假保護學生之名,行箝制行為思想之實。禁制只會造成無知,言論的流通、經驗的累積與實踐空間的保障,才會帶來了學習與成長,讓各種情慾的探索與實踐得以成長,乃至於成熟,這正是情感教育、性教育的目的之一,這才是台大校方所應負起的教育責任。
過去同志社群關注PTT性板上性言論的單一化,質疑為何名為「性板」,卻只准許男異性戀者的性言論。今天我們為男異性戀大學生在網路跟團上酒店而發聲,不變的正是維護多元情慾空間的信念,始終如一。
All My GAY!!! 發言稿
王顥中
從這次「PTT酒店揪團風波」最初在壹週刊的報導中,我們就發現在報導之中的大學生、研究生等酒店消費者,通篇皆被「弱智化」的現象。這類的報導手法,過去經常被運用在中學生等未成年人,凡與「性」牽連上關係的報導中:透過通篇一律的「被誘拐」、「被誘騙」等敘述,建構出學生單向被動地角色設定。
因此,在這次的事件中,無論是《壹週刊》報導,或者隨後起舞的各大電子、平面媒體。我們都完全看不見大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大學生主動想揪團上酒店的自主選擇,眾家媒體同樣是透過「單純大學生涉世未深」、「誤入歧途」等記者個人的主觀敘述,建構出學生進酒店都是被動的、被誘拐的形象。
扣除掉當今社會固有的性保守偏見,上酒家的行為以及酒店顧客,本有多種不同需求跟面貌。學生族群當然有上酒店消費的自由、權利及正當性。而無論是《壹週刊》的見獵欣喜,或者台大主祕廖咸浩代表校方馬上對外表示將全面加強審核云云,其實都不過是顯露了某種「一遇見『性』就直覺性產生恐慌」的保守意識型態作祟。
最後,就算週刊中所呈現的「受害者角色」確實存在,那麼延續上面所說,我們認為這也不過意味著,我們的教育體制不僅沒能為學生帶來增能,反而是讓學生在情感上更加地脆弱。學校教育向來只會灌輸學生對於性愛合一的忠貞感情想像,但是實際上又無法解決真實情慾無法被滿足的困境,也才會發生這類學生只好透過不斷自我掏空消費卻又無法得到精神滿足的悲慘下場。
台大學生會學術部性別工作坊發言稿
大采
台大校方與PTT管理者,以學術網路規範中禁止學術網路從事商業行為,撤銷板主資格作為懲罰「揪團」上酒店的商業行為,似乎非常中立也合乎規範。然而,不論PTT或PTT2在各個上都充滿著商業行為,買賣如合購等等營利行為。今天校方與台大PTT選擇性地適用規範,其實是具有針對性的:反應校方對性議題的恐慌,以及預設大學生毫無性自主餘地的偏頗假設。
PTT歷經多年的發展,使用社群早已不僅僅侷限於大學生,而括及至廣大台灣網路使用者之間,甚至在兩岸三地已有一定名氣。雖然台大仍然是PTT機房所在地,但實際上它所承擔的社會機能早已逸脫於台大校園事務而能校方自主決定的範圍。因此,本次事件也正好提供一個機會反思PTT現在的管理模式是否合宜:究竟PTT是否還適合由台大校方介入管制?還是它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生命,而需要不同的管制思維,或是更少的管制以保障言論自由?
一旦PTT因此被整肅,而因此使用者被迫暴露更多個人資料、隱私,異議性的社群也將因為這種歇斯底里道德主體的恐慌而面臨關板的命運。曾經自由奔放(但有點性別歧視)的網路大話空間即將因為寒蟬效應的浮現而消失。身處自許為自由主義精神起家的台大,面對失去說話自由的情境,我在傅鐘前主張所有學生、網路使用者都有享受網路隱私、發表自由的性言論、排斥道德恐慌並實踐性自主的權利。而且,這不僅是一個主張,更是一項我們時時刻刻身體力行的實踐。
台大女性研究社發言稿
陳伯豪
承接大采所談的,我接下會從三個面向談起。
首先,從這次事件中,無論是台大校方反映或者媒體報導,都可以看見一種成人社會在面對E世代的弱智反應。媒體報導一味的將受害聚焦於台大學生,台大校方急著扛起PTT管理不當的責任,殊不知,這個掛在台大名義下的電子佈告欄,早已屬於整個青年甚至是中年世代的共有資產,其中散布各種日常生活資訊(這其中當然也包含性資訊,除非我們堅稱我們的生活就是吃素念經)以及社會議題的探討。
PTT上的酒店文化已行之多年,校方卻在媒體爆出之後才完全狀況外的站出來極力整頓,由此正好證明,PTT實質上早已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文化以及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是透過所有使用者的互動共同型塑協商出來的,如今校方作為一名局外者卻以威權統治的方式進行管制,完全棄使用者之意願於不顧,此舉完全違背了台大作為自由學風的領導宗旨。
其次,現行學術網規範往往令使用者動輒得咎,然而存在的不代表就是合理的,上述已清楚解釋何以此法早已不適用於現今的PTT,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空洞的法條與社會現實之間的斷裂。
在這樣的情況下,此網路空間的酒店揪團文應當以一種生活型態或者是消費選擇視之,若其內容涉及實質犯罪行為,那自然會有相關刑法得以治理,絕非以今日這般全面禁絕的方式侵害言論自由之保障。此外,相較之下,PTT已算是一資訊公開而身份透明的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內容真實度或是受害者欲求償都是相對有保障的,我們很難想像如果今天強行關閉此空間所帶來讓更多資訊地下化隱密化帶來的結果。
最後,在政府政策已決定性相關工作走向除罪化的今天,比起酒店消費這樣一種在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PTT之中更值得關注的,是各種對於國族、性別、次文化群體所發出的仇恨性言論,然而今天這種惡質言論無論是在PTT或國家法律並未受任何外力加以制止,其原因正在於,民主發展對於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價值之肯定,而對透過國家機器強行控管語言空間感到疑慮,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方面關於仇恨言論於台灣的立法依舊諸多爭議之時,何以另一方面卻又可以精神分裂的完全棄言論自由於不顧痛下殺手。
對於這次事件,台大女研社嚴厲譴責媒體誇大渲染以及台大校方的無知所引起的一種桃色恐慌,這種道德衝動不但無益於解決問題,更會形成一種言論緊縮甚至思想審查的恐怖氛圍。
性別人權協會發言稿:反對管理者藉機強化管理權
江嘉雯
PTT作為一個分眾的媒體平台,原本就有他的封閉的特質,需經申請帳號才能進入、使用,並非在不經意之間就會隨意看見在PTT的訊息,近年來,國內主流媒體在新聞冷淡沒有聳動題材時,記者也藉著不需暴露身份,假裝鄉民就進入PTT裡,利用網路的匿名特性進行耙糞,抓住一點雞毛蒜皮就大做文章,挾著主流媒體所依附的狹隘價值觀、道德觀,對網路異議社群進行獵殺行動。
台大作為全台灣最有資源的教育單位,PTT裡社群的豐富、多元,是長達一、二十年來歷代的網路鄉民共同創造出的空間,即使在進入了Blog、Twitter、Facebook的新時代,PTT在台灣許多草根、進步運動裡扮演了資訊傳遞的推手,在PTT裡進行思辯與論戰,這樣的公共性絕對不能被當作是台大獨享的資產。
這次事件,我們再次看到掌有權力的人,如何藉機把控管、規訓的手介入。從台大校方的反應來看,以保護無知學生的說法,將學生視為無思考、行為能力的幼者,開始進行名正言順的管理,抓住了一個錯誤就無線上綱。可以預見,很快的PTT的要被整肅,使用者被迫暴露更多個人資料、隱私,異議性的社群也將因為無線上綱的道德面臨被迫停版。網路寒蟬效應即將浮現,我們當然不能坐視。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特聘教授何春蕤發言稿:
勇於探索的教育精神 vs. 反教育的反智蒙昧主義
被媒體炒作的大學生揪團上酒店話題引發社會熱切討論,也暴露出兩個嚴重問題。
第一個就是蒙昧的持續擴張,已經對大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嚴重設限
教育到底是什麼?是啟蒙,是幫助學生更有效的認識世界,分析世界,突破此刻社會文化的侷限;而不是道德規訓、自我設限、蒙昧主義等等反智的傾向。如果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菁英,那麼她們當然不能脫離一般民眾的生活經驗、思想價值、慾望娛樂;相反的,她們應該利用大學的時光,積極的開拓經驗,開闊視野,認識社會差異,大學校園裡的社團、服務、社運都是出自同一啟蒙的理念。
可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是,在民粹的壓力下,社會文化被簡單的區分為骯髒的和乾淨的;骯髒的就是污染源,學生不能接觸,否則也會被污染。於是大學在社會現實中畫出一條道德界線,然後不斷把這條界線向外擴展,不能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蒙昧的範圍也越來越大。1996年台大女生不能看A片,2000年台大椰林風情不能寫一夜情;今天不能看檳榔西施,明天不能看日本動漫電玩,後天就不能接觸流行的次文化,像《艋舺》這種顯示「歹路不可行」的電影都會被神經質的成人當成污染源,簡直就把學生當成無菌室養大的幼兒,用保護她們來繼續弱化她們。其實,就算學生在網路上看見有同學說揪團去酒店,不會去的還是不會去,但是至少她們可以學習尊重差異,這也是一種教育。
這次事件最有趣的就是,大家關心的是網路上的揪團訊息,也就是螢幕上出現的文字,因此校方和教育部的回應都是強化管理和禁止不當訊息。換句話說,教育主管竟然相信封鎖資訊,管制交流,消除螢幕上的文字,就可以管制慾望,管制行為,慾望與行為就會隨之消失。原始人在現代科學興起以前也有類似的魔法思想,認為文字訊息本身有魔力,這不正是反智的蒙昧主義嗎?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對大學生的純真想像已經嚴重的污名了酒店小姐。
這次事件中牽涉到三種主體,第一是大學生,第二是揪團的性板板主,第三是酒店小姐。對於提供揪團的服務,我覺得完全無可厚非,學習認識商業化,操作商業化,本來就是學習認識當代社會的重要課題。如果揪團過程牽涉到詐欺恐嚇暴力,那就把板主抓去關,如果沒有,那麼這就和網路上千千萬萬提供小撇步,讓消費者更輕鬆知道哪裡有好康的資訊提供者一樣,沒有任何問題。
今天沒有酒店小姐在場,但是這個事件在聳動的炒作之下,確實又加深了酒店小姐的污名。我們越把大學生想像得清純無知,需要保護,就越凸顯酒店小姐的妖魔形象。可是酒店真的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糟嗎?酒店裡的眾多從業人員都是陰險的小人嗎?我們到底對酒店的認知有多少?作為知識份子的大學生,難道只能從八卦媒體對酒店的聳動描述來得到一些膚淺認知嗎?換句話說,酒店的經驗只能是負面的嗎?面對這個台灣社會的現實,大學教育豈不更應該在課程中教育學生認識情感勞動。
同志網路情慾空間壓迫事件 |
2001年「台大椰林」BBS站為了禁止一夜情,限定使用者只能是台大學生,也規範使用者的暱稱與名片檔,一舉摧毀當時蓬勃發展的情慾空間。而同志使用者依靠暱稱與名片檔辨識身份,此舉連交友空間、人網絡也一併摧毀,造成同志使用者大舉遷移至「KKCITY」BBS站。後「台大椰林」人氣不再,也日漸沒落。 奇摩相簿成立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規範使用者不可張貼裸露照片,連男性裸露上身的照片都予以禁止,意圖緊縮男同志在其中的交友機會與可能。 2004年,有眾多同志使用者的「KKCITY」BBS站,僅用一篇公告告知「不再開放同志站台/討論區的申請」,引發同志使用者的抗議。 從2000年以來,警方在網路的同志聊天室、同志論壇上,透過兒少條例第29條、刑法第235條等惡法,進行針對同志網友的釣魚,因此遭到司法騷擾、強迫出櫃雙重迫害的同志網友,已破萬名。 |
公視晚間新聞2010-03-28:性別主流化 同志學生遭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