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ay 2006

C.R.A.Z.Y.

一場父子間長達二十載的交戰,父親的期望與偏見頑固地對抗著兒子與生俱來的本性,兒子無法改變的天性無可避免地向父親的不寬容和不理解宣戰。

導演: Jean-Marc Vallée

主演: Michel Cote, Marc-Andre Grondin, Danielle Proulx, Emile Vallée, Pierre-Luc Brillant, Maxime Tremblay, Alex Gravel, Natasha Thompson, Johanne Lebrun

兒子對父親的愛與崇拜也頑強地對抗著自己難以克制的欲望,父親也掙扎於對兒子的愛與難以容忍之間。他們彼此交戰,同時也和自己的信念交戰。
這部加拿大導演Jean-Marc Vallée花了十年籌拍,以編劇Francois Boulay 的親生經歷為藍本的《C.R.A.Z.Y.》(港譯《愛斷背》),在加拿大的精靈大獎(Genie Awards)、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溫哥華影評選展(Vancouver Film Critics Circle)等影展橫掃多項獎項。

影片敘述關於一場父子間長達二十載的交戰,父親的期望與偏見頑固地對抗著兒子與生俱來的本性,兒子無法改變的天性無可避免地向父親的不寬容和不理解宣戰。

同時兒子對父親的愛與崇拜也頑強地對抗著自己難以克制的欲望,父親也掙扎於對兒子的愛與難以容忍之間。他們彼此交戰,同時也和自己的信念交戰。

這是個關於親情、寬容和自我認可的故事。

1960年的聖誕節,在加拿大魁北克區(Quebec)的一個小康之家,查克(Zach)誕生了。

父親爵樂瓦(Gervais)是個注重家庭觀念的傳統父親,極富男子漢大丈夫氣概,連續生養了五個兒子是他的驕傲。

查克自幼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他的母親認為他天賦異能,有遙控治傷的能力,但查克「與眾不同」的地方卻不僅僅如此。

開始時查克與父親的關係挺密切的,雖然父親對於他棄男生玩具而偏愛女生玩意的舉止感到不安,但后來發現他擁有音樂潛能,所以還是對他疼愛有加。

不料,有一天爵樂瓦從外歸來意外地發現查克身穿著母親的長袍,戴著母親的珍珠項鏈,扮演著母親逗玩著新生的小弟。

父子之間的關係即時破裂,從查克望著父親臉上逐漸溶化的雪和父親望著他的眼神的那刻開始,他知道他已身不由己地向父親宣戰……
爵樂瓦絕不允許 兒子做不成真正擔當的男子漢,他可以容忍和原諒雷蒙嗜毒、鬧事種種不羈的行為,卻不能「體諒」承繼了他音樂細胞的查克的「與眾不同」。
爵樂瓦有五個兒子:老大克裡斯琴(Christian)是個典型的書呆子,老二雷蒙(Raymond)是個叛逆型的壞小子,老三安東尼(Antoine)是個運動型的粗魯渾小子,老麼伊溫(Yvan)是個尚未成形成性的胖小子,而影片的主角老四查克(Zachary)則是個敏感、帶有藝術氣質的小子。

爵樂瓦深愛他的每個兒子,但他卻絕不允許 他們做不成真正擔當的男子漢,因此他可以容忍和原諒雷蒙嗜毒、鬧事種種不羈的行為,卻不能「體諒」承繼了他音樂細胞的查克的「與眾不同」。

查克是愛他的父親的,甚至崇拜他(尤其在他年幼的時期)。因為他對父親的愛,促使他逃避自己的性取向,盡其所能地避免成為兄弟們聲稱的「Fairy」(意即仙女,是對同性戀者的貶稱)。

在戲中,查克有醫傷治病的天賦,但卻對自身的「病症」無能為力。

他壓抑著欲望,企圖証明自己可以成為父親所期望他成為的真正男人。

畢竟天性難移,天意難敵,就像他痛毆了那個對他「有意思」的男孩后,最終還是不禁與他在車裡做了一些事,經過一番顛覆起伏的掙扎后,他全然地接受了自我。

查克與雷蒙的關係也很微妙。查克是雷蒙作弄取笑的對象,兩人彷彿水火不容,但雷蒙卻因查克遭受譏笑而與外人大打出手,而在查克最脆弱的一刻,他「瞧見」向他伸出援手的卻是雷蒙。

那一幕充分地表現了兄弟倆長年糾紛下,埋藏著的真實感情。

導演很准確、很細膩地以音樂、服飾、道具等帶出60、70年代的氣氛和味道。尤其是音
樂和歌曲的運用。

他不惜重本地購買歌曲的版權以便在影片使用中,讓Patsy Cline、David Bowie、The Rolling Stones(滾石樂隊)、Jefferson Airplane、Pink Floyd等等的歌曲襯托出主角查克疑惑叛逆、憤怒落寞、自戀自怨、愛恨種種如過山車般起起落落的心情。

其中令人拍案叫絕的一段是查克在教堂內幻想著自己在集會群眾唱著滾石樂隊的《對魔鬼的同情心》(Sympathy For The Devil)的歌聲中緩緩升空飛起。
這部片子的主題並非同性戀,而是關於人與人之間寬容的彼此接納,是關於坦誠地面對自己和表達自我的一種掙扎。
除了影片中歌曲配合獨到外,拍廣告出身的Jean-Marc Vallée在取鏡和剪輯方面也很出色,讓這部稍嫌過長,故事略帶肥皂劇味道的影片,增添許 多趣味性,因此就算片長超出了兩個小時,也不會令觀眾覺得沉悶。

象其中有一幕鏡頭從查克在耶路撒冷的旅館房間窗口直接拍攝出去,然后觀眾便發現查克正處在一無人跡的荒漠中,從房間到荒漠,有種轟出去的感覺,就像查克終於決定解除束縛轟出去尋覓自我的去向。

影片中同性戀情節的戲佔有很微小的成分,查克也似乎不熱衷於尋覓任何形式的愛情,就如導演曾聲明說:這部片子的主題並非同性戀,而是關於人與人之間寬容的彼此接納,是關於坦誠地面對自己和表達自我的一種掙扎。

說法不算新穎,但也解釋了為什麼戲中沒有象《斷背山》那樣男男痴情纏綿的鏡頭。

如果觀眾對片名有所不解的話,不妨仔細瞧瞧這五兄弟的名字。

或許 影片的名稱取得缺乏新意,雖然角色的際遇並非任何人都會有所認同(魁北克區的觀眾應該會比我們較能對角色有所共鳴),但演員們出色的演出,很輕易地帶動觀眾的心,尤其是飾演父親爵樂瓦的Michel Cote和主角查克的Marc-Andre Grondin,演出情感層次分明。

年紀輕輕的Grondin把查克各種感情起伏都掌握得很精確,而且影片風格有趣味、很別致,是部很討好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