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5日下午,一位披袈裟的喇嘛与一位头带小图帽的犹太教徒,走进基督教的九龙佑宁堂。这个不一样的情境,出现于由香港同志教会基恩之家主办的第6届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跨宗教座谈会」,会上道教徒丶佛教法师丶犹太教徒丶基督教徒及离教者的讲者以各自的宗教观表述同一个讯息──宗教是宣扬宽容与爱,应接纳同志及跨性别人士。
道教丶佛教丶犹太教:罕有现身论同志
道教及佛教讲者在座谈会上最为触目,得到台下参加者最积极的回应。
道教讲者余国斌认为道教思想没有明确的反同志的论述,在古代农业社会以家族制为载体去承传,但「道」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载体,现代人口太多,强调家族制不太适用。当年道教思想将儒家加入道教,而儒家是中国的人文精神。如单看家族主义,只有壳的载体,没有人文精神。如因此认为同性恋是断绝了家族制,是疆化的思想。
佛教的法护法师解说,佛教一向并无对同性恋的恐惧,佛教的概念中是人就有情欲,通过禅修可将情欲净化及提升;佛教也不会标明同性恋是罪人,每个个人都有能力成佛。有参加者问法师会不会主持同志婚礼,法师纠正说佛教法师是不会主持任何婚礼的,但如有同志佛教徒结婚的话会为他们祝福。
香港联合犹太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佐敦·布达殊表示,现时经常用以反对同志及易服的圣经是来自犹太经文,但犹太教在理解经文方面不会只看字面意思,更会看诠释丶意会及神的奥义。他举例说,有经文指出不可收取利息,但现代的诠释方法容许犹太人在现今经济体系中收取利息。
他指出圣经中提及同性恋的经文很罕见,亦没有人在犹太法庭中因同性恋被处死,犹太教理解经文时会追索其希伯来文的本义,不只看英文的释本。他更阐述经中所多玛与蛾摩拉的章节,重点在于否定强暴丶侮辱及滥用权力,不适用于现今同志伴侣基于爱情丶平等丶尊重的关系。
基督信仰讲者 不同角度论同志
座谈会上同以基督宗教信仰发言的三位讲者,发言角度却完全回异。同志教徒文可风一字一泪诉说早年因性倾向公开遭教会传道人「请走」,及后他忆述在立法会《家庭暴力条例》修订的听证会上,曾面对四十多个宗教团体发表反同志言论,及5年前在一个教会关于同志的分享会上,几十人发言反同志。他的感觉「生命被践踏,这伤害一生都记得」。但文可风表示仍坚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神在不同小众身上会有其工作。
基徒教的「离教者」虞伟倩则分析基督宗教多年来同志态度的变迁。她表示在1980至90年代,虽然面对男男性行为非刑事化,但当时的基督宗教较有自信,不觉同志运动是威胁。至2004年明光社抬头是分水岭,在美国回流的牧师受当地宗教右派影响,引入保守思潮,使反同志成为政治运动。她不满这类型的基督教会断绝教徒与同志的接触,将同志非人化,并将寻求和解的声音消音。她深感受到人文价值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互相不认同,也视对方为「弟兄」。她认为这些教会将所有不同信仰的人归类为「不是弟兄」的做法,是对人文价值的践踏,正是令她离教的一大原因。
基督教神学教育工作者胡露茜博士以神学角度表达,恐同根源是人性问题,是人性的对不确定性焦虑。主流男性形象一神化的神学,其二元对立的思维,造成对女性及小众排斥及压迫。她主张以生态神学的角度,将世界的不同和分别中性化,放下二元对立的思维。
是次座谈会的主持「快必」在大会仪式上读出世界各地的恐同事件,包括台北有教会举行反同志游行,声言同志运动越搞越大的话台湾会遭殃;及国际同志组织ILGA(亚洲区部)在印尼举行的会议遭伊斯兰防卫者阵线恐吓。大会仪式「Color Our Eyes」邀请嘉宾用多元颜色填满相片中的眼珠,喻意填补别人及自己眼睛中的空白,放下论断丶偏见及歧视。
香港电台第二台《自己人》节目主持人梁兆辉联同Tanner及Uncle Magie于国际不再恐同日(香港区集会)烛光晚会现场
『平等互重 挛直共融』──今年活动以「宗教与恐惧同志及跨性别」为主题,5月17日中环遮打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