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演員,台灣金馬獎影后呂麗萍近日在微博上轉發反同性戀博文,轉述馮偉牧師針對紐約州合法化同性戀婚姻的評論,文中引用「羞恥」、「罪惡」等詞彙,並在轉發時附加了「弟兄姐妹轉起來」、「給力」等個人評語,被指「反同」,在網絡中引起軒然大波,受到網民譴責。
北京中央電視台主持人邱啟明公開批評她,要求呂麗萍反省。「在我們的周圍還有一部分人的取向和大部分人是不同的,但是他們也在為這個社會辛勤地付出著,同性戀者和我們一樣,都有著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並且這樣的權利不應該受到哪怕是觀念上的侵犯。」
多名中港台名人也紛紛表示不滿及憤怒,台灣名嘴蔡康永質疑影后不明白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呂小姐,你仇視的同性戀者,並不是受傷不會痛的抽像名詞,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呀。」
美國紐約州在6月24日成為全美第六個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州,總統奧巴馬日前表示支持同性戀者和伴侶享有平等權利,以及以民事結合形式承認同性伴侶關係。中國學者調查發現,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的寬容度高於西方。例如,91%的中國民眾認為同性戀和異性戀者應該享有同等的就業機會,反之美國和香港都不超過90%。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社會的巨大變遷也滲透到日常生活,長期以來成為社會禁忌的話題逐漸成為可以公開討論的議題,著名學府上海復旦大學甚至在2005年開辦「同性戀與健康」和「同性戀研究」等研究生課程。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前記者兼獎學金得主歐陽文風,2003年在紐約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時,參加一年一度的紐約同志尊嚴遊行,在報上發表支持同性戀文章,引發筆戰。作者結婚九年,前妻林春玉為他出版的自傳《現在是以後了嗎?》寫序:「四年前,在我不斷追問下,他向我承認他是同性戀。我不認為這對我是晴天霹靂……我們曾經像其它夫妻一樣,希望婚姻長久,希望有一天,兩人老來時坐在搖椅慢慢搖慢慢聊。如今我很遺憾不能和文風一起走完下輩子。文風,我祝福你找到你的真愛,活出自己,我會永遠支持你。」
歐陽文風在32歲那年面對自己的性取向。「我已經覺悟,若一個人不敢正視自己,最後生命剩下連自己也不認識的肢解殘渣;至於一個習慣於否定自己與欺騙自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人,因為愛的主體支離破碎……我寧可做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願做一只快樂的豬。」
他認為,太多人歧視同志,導致同志為了逃避歧視逃避自己,躲在異姓戀婚姻裡,或以為婚姻可以改變一切,結果傷害許多無辜真正的異性戀者。
年少時,我經歷過兩次的「晴天霹靂」。第一次在中學時期,一名好友晚上約我到遊樂場,在星空下對我說,她對班上另一個女生有好感。我很震驚,當年中學的生物課或道德、宗教教育沒教這些,一時之間無法反應,覺得奇怪為什麼她選擇告訴我而不是對方?那一晚,友人說了很多,她的剖白就像天上的星星,隱隱約約看得到,模模糊糊捉不著。
多年以後,又一個晚上。那晚排戲結束後一名男演員說,回家給我打電話,有「重要的事」要跟我說。我心想,莫非他跟其他演員不合?對劇本有意見?還是要辭演?電話的另一端結果傳來這句話:「我不喜歡女人,我有一個男朋友……」他講了很久。我相信自己聽懂大部分,因為掛了電話後整夜睡不著,隔天帶著黑眼圈上班。
最近收到一張卡,從事音樂創作的他寫道:「有些話不說,但你很大方的接受『特別』的我和我的另一半……」一陣感動,盡在不言中。「他們」實在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渴望的不過是自己和別人的認同與接受。心路歷程上,他們得走過更多顛簸。
這些年來,無論在劇場、學校、工作等領域,都遇到很多「志同道合」之士。他/她們才華洋溢,富有創意,觸覺特別敏銳、敏感,真心交往。曾經導演小品《情不,自禁》,故事講述一對十幾年的好友,因為一個女子而分隔兩地。他認為她和他在一起比較幸福;而他也一直知道他心裡怎麼想。多年後的一個早晨,就在她結婚前的一個月,他們重逢了……如果愛是可以試試就發生的話,那還是愛嗎?
記得討論劇名時發生小爭執—— 逗號放哪裡?《情,不自禁》?還是《情不,自禁》?後者贏了。無論台上台下,無論同性戀異性戀,互相珍惜、尊重,協助彼此活出真我,才是關鍵。
本文原載:《聯合早報》星期刊「想法」版2011年7月17日潛台詞專欄
(本文作者為劇場編導/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