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督遇見佛陀時,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牧師歐陽文風笑說,基督與佛陀可能會有各種精彩的辯論,但一定不會叫對方改宗換教!
「如果深切瞭解這兩個源遠流長的宗教信仰,就知道不可能要對方改換信仰,跟隨自己了。」
他說,一直以來很多基督徒對佛教的瞭解有很多的誤區,甚至沒有嘗試下功夫去認識對方,以致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身為牧師,他要以個人身份向所有佛教徒致歉。
他也坦承,過去他對佛教相當無知,就如不少傳統與保守的基督徒一樣。中學時參與了一項佛學函授課程,教會長輩一知道此事,「曉以大義」,認為他不應涉足異教,因為唯有基督教才有真理。
「那時的我,其實是抱著要『拯救』佛教徒,所以必須先瞭解佛教的動機去報讀有關課程的。現在回想起,為自己的自以為意與狂妄而慚愧。」
他說,自己在十多年前來美國念書後,才驚覺基督教神學的豐富,不只有原教旨主義。後來再接觸佛教,還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反而有另一種領悟。
「認識佛教,最令我震撼的是佛家思想中無限與無私的開放精神。」
當義工編聖經
歐陽文風大讚見日法師
歐陽文風是在前晚(3日)在光大5樓A視聽室,和來自台灣的見日法師進行一場名為《當基督遇上佛陀,兩宗教的一場文明對話》時,這麼說。
在這場別開生面的對話會上,見日法師也在現場唱起基督教的讚美詩,並透露過去到國外當義工時,曾協助基督教團體編寫聖經教材。歐陽牧師聽後,對法師的包容力大感讚賞,並揚言:「我從今以後會到處宣揚這件美事!」。
見日法師:須多瞭解各宗教
最欣賞基督教入世精神
曾到泰北難民營、印度垂死之家、柬埔寨鄉村、尼泊爾孤兒院、荒野保護協會等單位擔任義工的見日法師說,因家庭因素,她很小就有機會接觸基督教,等到出家後,更曾出國在基督教組織內擔任義工,因此,對於基督教並不感到陌生。
「對我來說,基督教入世的精神是最讓我欣賞的,台灣過去就有很多傳教士深入山區協助、服務原住民,甚至後來老死在那邊。佛教徒也許在這方面,要學習基督徒入世的精神。」
大馬佛教徒對他教瞭解不足
現任香光尼眾佛學院講師的見日法師也說,她發現大馬的佛教徒雖然長期生活在一個多元宗教的環境底下,但對其他宗教的瞭解卻是十分不足的。
「我曾在這裡開班授課時問過學生,發現根本沒有人曾和穆斯林一起禱告。」
她說,在朋友的安排下,她曾包起頭巾,走入大馬的一間清真寺,宗教司不僅沒有趕她出去,甚至還熱心地向她解釋伊斯蘭的種種美好,後來更邀她一起參與禱告,令她印象深刻。
「我們必須多主動瞭解別人,認識其中的差異,不能因為刻板印象而拒絕走入其他宗教的世界。」
她認為,宗教的本質都離不開「愛與慈悲」,她感恩歐陽牧師願意為基督教和佛教搭建一座橋樑,並認為後者書寫的一些文章,「比佛教徒還要佛教徒!」
「內心氣質最重要」
小故事回應同性戀課題
另一方面,被現場觀眾詢及如何看待同性戀時,見日法師則以一段小故事回應。
「古印度社會擁有4個階級,最高的一層叫婆羅門,最低的則叫首陀羅。你出生在哪個階級,就注定永遠成為那個階級的人,那是十分不公平和具歧視成份的。」
「而佛陀曾說過,如果你出生在婆羅門階級,但沒有婆羅門的氣質,你仍舊不是婆羅門。換言之,你值不值得人家尊重,胥視於你發自內心的氣質,而非你是哪一種階級的人。」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本文原載:《星洲日報》大北馬版201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