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Jun 2009

「上海骄傲周」在高潮中落幕 部分节目取消成遗憾

上周六的「上海骄傲周」闭幕活动在警方稍微关注中成功举行,这个首度举办的同志自豪节为智行基金会筹得了人民币15,380元的款项。

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成功举行的同志自豪节「上海骄傲周」于6月14日在棉花酒吧和魅力酒吧的狂欢活动中其乐融融地闭幕。闭幕当天的精彩活动还包括了英语歌唱大赛丶游泳赛丶羽毛球赛和聚餐等。「上海骄傲周」举行期间据悉有数项活动因官方条例所限(而并非由于同志因素)而不获准举行。

在主办单位发给Fridae的声明中,主办者估计这八天的活动共计有约三千人参与。

主办者告诉Fridae,上周六在棉花酒吧举行的派对和烤肉会,虽然引来了警员短暂逗留观察情况,但活动结果还是顺利举行,未受任何干扰。

本次活动为智行基金会筹得了人民币15,380元(约2,250美元)的款项。智行基金会是个落力向男男性接触者推展艾滋防治工作和扶助艾滋孤儿的非牟利组织。

主办单位代表表示,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凝聚同志群体的活动。中国年轻一代的数不尽的同志们在过去几年来地陆陆续续地各自出柜了,而作为一个群体,同志社群集体现身也该是时候了。这乃是「上海骄傲周」所希望达成的目的,而如今已经实现了。

中国官办英文报章《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6月16日当天为文批评地方官员干扰这次活动的作法,导致数场电影放映会和一场舞台剧演出被迫取消。

该文章指出,「上海骄傲周举办的目的是让更多同志可以走出衣柜,但政府的干预行动却显然在释放一个不利于同志的讯息。这个讯息是否定了LGBT人士的基本公民权益,而同性恋者在国内并不违法。地方官员对待同志的粗略态度是相当令人不安的,似乎是要逼迫同性恋者在这个大都会中躲回到衣柜里去。」

《中国日报》的这篇英文评论文章《包容──同志骄傲周给我们的功课》(China Daily: Gay Festival Teaches Tolerance)更进一步指出同志平权是同运人士面对的,是正如(美国已故同志政治家和平权斗士Harvey Milk)哈维·米尔克所面对的艰难挑战。文末还提出,「上海还有很多可以向姐妹城市旧金山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包容和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人群方面。」

《中国日报》自6月10日以来,陆续发表了四篇一致支持「上海骄傲周」的文章和报道,而其他境内中文报章却一概未对这次活动作任何报道。


「上海骄傲周」主办单位发表的声明(2009年6月15日)

中国大陆地区首个同志自豪节「上海骄傲周」终于在2009年6月14日结束了,在八天的活动中,共有3,000人次参与。活动为智行基金会筹集了人民币15,380元的款项。智行基金会是个落力向男男性接触者推展艾滋防治工作和扶助艾滋孤儿的非牟利组织。

「上海骄傲周」于6月7日以中国知名导演兼电影学者崔子恩的纪录影片《志同志》揭开序幕。影片深入探讨和追溯了中国从远古时代至现今的同性恋历史;崔子恩曾在2005年尝试主办的中国首届同性恋文化节,却因故胎死腹中。复旦大学的高燕宁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魏伟教授也主持了座谈会,其他活动还包括美术展览丶影片放映会丶文学活动丶体育项目等,分别在多个场所进行。

长达一周的节庆的重点节目是上周六在棉花酒吧举行的庭园茶会,以健美比赛开场,接着有变装表演丶民族舞蹈丶京剧折子丶游戏时间和拍卖活动。茶会的气氛欢欣愉悦,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从下午2点至晚上10点,把场地挤得水泄不通。晚会结束前,知名爵士歌手赵可献唱了几首动听的歌曲,在悦耳的乐声中,三对拉拉伴侣和一对男同情侣在全体同志社群的见证下进行了联婚宣誓仪式,一时气氛异常感人。接着在外滩某场地举行的舞会更是歌舞升平直落天明,把活动推向另一高潮。

尽管主办单位曾尝试多方接恰,中国主流媒体还是对此活动噤若寒蝉,反观中国大陆各地同志的网站和讨论板皆密切关注活动进展,并即时将媒体报道翻译发布,包括(全国发行的英文报章)《中国日报》史无前例的头版报道,并发表了一篇评论赞誉本活动是「我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一项「对我国和世界来说具有深刻意义的活动」。

活动发言人汉娜·梅勒表示,「我们对这次活动迎来的热情支持感到鼓舞万分,而地方政府对于我们这次活动的柔性处理也值得赞赏。我们在当地同志社群中的好多朋友过去都不愿或唯恐出柜,而如今他们都欣慰地发现,中国的五千万名同性恋者是有其生活的空间的,并且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庆贺人生。即便是在几年前,我们还都无法预见这些活动的发生,而上海骄傲周的成功举行印证了当今的中国对包容和多元化的大势跃进」。

主办单位对于2010年再度举办类似活动抱以乐观期待,但暂时未有具体计划可发布。


附录:

香港《大公报》报道
同志狂欢上海骄傲周


由「上海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女同性恋丶男同性恋丶双性恋及变性人组织)及本地同性恋全体自发举办的内地首个同性恋狂欢活动:「上海骄傲周(Shanghai Pride Week )」今天落幕,超过1,000名在沪同性恋者参加是次系列活动。

在为期七天的活动中,举办方并未如欧美同性恋组织那样举行大规模游行活动,而是在活动期间设置了诸如艺术展丶同性恋话题讨论丶同性恋电影观摩丶上海同性恋酒吧评选等软性活动。来自新加坡的活动组织者之一Kenneth告诉记者,LGBT希望通过活动让同性恋群体的存在受到更多关注,同时在民众丶官方和同性恋群体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三方彼此了解与接受。


上海或成「大本营」

Kenneth表示,2005年北京曾举办过一个「同志节」,活动当天因遭到警方突击检查而被迫取消,因此,「上海骄傲周」可谓是中国内地有史以来的首个「同性恋主题活动」。他直言,虽然在活动伊始担心会受到警方检查,但「我们惊讶地发现,上海人的思想其实很开放,甚至政府部门也未对活动加以阻拦。」

活动另一组织者米勒女士在接受记者访问时直言,「上海骄傲周」不是一次单纯的同性恋活动,它应该是一次社群集会,一个呼吁民众关心同性恋相关话题的派对,「我们希望借助活动增强同性恋群体的社会可见度,帮助更多的同性恋者公开自己的性取向」。

由于上海对同性恋的宽容度较其他城市要高,因此,内地不少小城市的同性恋者不断涌入上海,这使得上海被不少同性恋者视为「内地同性恋者的大本营」。


另类的同性恋婚礼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上海官方对同性恋活动持较为宽容的态度,而在对活动的监控方面,官方亦始终秉持着「三不」原则(即不支持丶不反对丶不提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日报》丶《上海日报》丶《新华社》等官方媒体亦出现在同性恋活动现场,《中国日报》甚至在头版以较大篇幅对「上海骄傲周」进行了报道。

记者在「上海骄傲周」某项活动中看到了一场另类的婚典,「结婚」者无一例外都是同性恋者。在近千人的活动现场,四对同性恋爱侣拥吻,互吐心声,并在音乐中交换戒指。

在婚典上拥吻女伴的上海女同性恋小旻(化名)告诉记者,她认为自己快乐最重要,只要做好自己,家人朋友就会认同。

据记者了解,上海的同性恋圈子中有不少都来自外地或海外,他们结识「爱侣」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友人介绍;许多浮出水面的同性恋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并且拥有相对丰厚的收入,经济独立,不过在面对父母时他们通常会隐匿自己的性取向。


筹款资助爱滋孤儿

「上海骄傲周」官网上的一份声明称,「骄傲周」期间,同性恋者自发地进行了募捐,筹得的所有善款将流向「香港智行基金会」,用于资助内地中部地区爱滋病孤儿的教育项目;声明指出:「我们意识到要让公众理解和接受这种非传统的生活方式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们希望此次活动能朝那个方向起到积极作用。」


(爱白网注:《大公报》记者倪巍晨丶实习记者曾嘉瑜上海十四日电)


香港《大公报》报道:
上海「恐同」此情不再


一场汇集了同性恋丶双性恋,甚至是变性者的狂欢活动,连日来在上海悄然举行,尽管这一名为「上海骄傲周」的同性恋狂欢,并未如欧美等地那样举行大规模的游行,但它却折射出本地民众,甚至是官方对同性恋这一敏感话题的宽容态度已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事实上,在经历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狂欢活动后,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精神的上海,对同性恋话题已不再恐惧。

外界据此评价,同性恋狂欢活动的举办者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代表了非常西方的同性恋文化观念,虽然绝大多数内地城市对同性恋话题仍持怀疑,甚至是诋毁的态度,但事实证明「上海较内地其他城市更能包容同性恋群体的存在」。

十年前,内地许多地方在言及「同性恋」的话题时,常常会有所隐晦和遮掩,谁家若出了个同性恋,定会遭到周遭人群的排斥,甚至在诸如上海丶北京等国际大都市,同性恋也一直都是禁忌的话题。

不过,随着中国人观念的逐步开放,民众宽容度的不断提升,虽然人们在谈论同性恋问题时仍会抱着好奇或鄙视的态度,但同性恋群体似乎已被小部分人所接受。

活动举办方「上海LGBT(同性恋丶双性恋丶变性者组织)」告诉记者,在「上海骄傲周」举办的七天时间内,上海官方的一些部门时不时会出现在各种活动现场,不过他们并未如外界所猜测的那样「对同性恋及其狂欢活动加以阻拦」,仅要求举办方能尽量低调地处理这一特殊而另类的狂欢活动。事实上,为了避免尴尬,「上海骄傲周」的活动均在特定的场合低调地进行。

据记者观察,参加「上海骄傲周」的同性恋大多是在沪生活的外国人,中国人仅占参加人数的两成左右。虽然,同性恋者在现实生活中「恋得」非常辛苦,但这丝毫不妨碍活动的举行,毕竟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相对比较宽容,一些活动场地的拥有者也被同性恋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感动,有的甚至还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狂欢活动志愿者Dylan表示,2001年以前,同性恋行为在内地被视为精神疾病的表现,不过上海却对他们相当的大度与宽容,「几年前上海根本无法举办类似活动,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可能,明年我们还将举办类似的狂欢活动」。

记者发现,虽然同性恋群体并不能肯定这次活动是否能在未来,进一步赢得社会对他们的接受,但活动本身却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至少官方层面对活动的态度亦开始令同性恋者,在上海感受到了丝丝甜意。

(爱白网注:《大公报》记者倪巍晨 上海十四日电)

本文原载:大公报


爱白网报道:同性恋者「上海骄傲周」民间活动举办中

本周正在上海由民间人士举办的同性恋者骄傲周系列活动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从6月7日至14日,在上海的一些酒吧或演出丶放映场所,本次骄傲周主办者安排了聚会丶电影放映或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在主题上被称为同性恋者的骄傲周,活动时间也被安排在6月,即1969年美国纽约市同性恋者反抗警察歧视骚扰的石墙事件的纪念月份,也是现今世界各地同性恋者纷纷开展相关纪念活动的骄傲月之内。

但在6月10日,上海骄傲周的主办方宣布取消当晚的一场电影放映,还宣布周末的另一场活动改换地点举办。按照主办方发布的活动日程,本周三的原计划是放映短片《他/她》和长片《啦啦啦》,这两部影片分别是关于一个女孩对性别身份的自我认知以及两个女孩之间的同性恋感情经历。据媒体报道,有关放映活动是在上海市工商局的要求下被迫取消,工商部门认为承办影片放映的地点没有电影放映许可证,并对放映承办者发出警告称,如不取消放映将「面临严重后果」。

据东方网报道,在上海市政府一些官员6月11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上,来自《中国日报》的记者就同性恋题材电影放映话题发出了提问:「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一下徐枫女士,昨天上海有一个同性恋电影放映活动,被工商部门叫停,情况是怎样的?第二个政府对于公开的同性恋主题是什么态度?」,身为上海市工商局副局长的徐枫对此回答说:「您的问题与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会后我会帮你了解一下」。

对于本次同性恋者的上海骄傲周活动,6月10日的英文《中国日报》在头版以较大篇幅进行了报道。《中国日报》的报道说,上海骄傲周被认为提升了同性恋者的「可见度」,好比在美国的奥巴马总统宣布6月份为全国同性恋者自豪月。报道引述活动组织者之一丶已在上海居住六年的美国人蒂芬妮·丽梅(Tiffany Lemay)的话说,上海骄傲周是一次社群参与的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促使人们关心同性恋相关话题,增加同性恋者人群的社会可见度,帮助同性恋者公开自我,也在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社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据报道本周头两天的活动反响热烈,吸引了数百人到场。

尽管本次骄傲周部分活动遭遇某些意外,但据报道活动组织者将继续进行计划中的其它活动,活动还包括艺术展和其它几部电影的放映等,预定在这个星期天举行的一个大型派对据称可能将有两千人参加。


本文原载:爱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