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报》报导,泰国本月展开一项全国性的针对男男性接触者(MSM)的爱滋防治教育计划,指导公众如何防治HIV感染和传播。
泰国卫生部等政府机构和当地非官方组织将联合美国的非官方国际家庭健康组织(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展开一项为期五个月,称为「性警惕」(Sex Alert)的公众教育运动,并委任专业公关公司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达安全性行为的讯息。
这个计划的宣传对象是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男性工作者(其中不乏男异性恋者)以及变性人士。
提倡安全性行为的讯息,将通过杂志、电台、流动电话短讯、网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海报等途径传播,而同志活动的场所也将派发安全性行为明信片和附上润滑剂的安全套。
卫生部和美国疾病监控和防治中心联合组成的HIV及爱滋病联盟联署官员葛连芬医生(Dr Frits van Griensven)表示,泰国的疫情已经出现了变化。他说,之前泰国面对异性恋者大幅度的感染情况,而耗尽了所有资源和关注;如今疫情已经受到控制,疾病反而散播到其他社群。
联合国爱滋病组织区域特任使节宾斯(Tim Beans)表示,在针对男男性接触者(MSM)的疫情检测和宣导方面遇到的障碍往往是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偏见」和「忽视」。此外,很多全国性的宣导计划都没有顾及MSM。
葛连芬医生说21岁以下的MSM的HIV感染率从2003年到2005年猛涨了三倍。
爱滋病专家们估计今年内将在泰国受HIV感染的16,000名病患当中,会有三份之一是MSM。
中国首部对男同性恋人群的调查报告《中国人的男男性行为:性与自我认同状态调查》最近在北京完成。
根据中新社报导,这个由美国福特基金会支援,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出版的调查报告长达六十五万字,从性社会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社会男男性行为及其活动状态,揭示了中国同志人群隐秘的社会生活存在状态和鲜为人知的文化心态。
这份由著名学者兼作家童戈执笔的报告,包括了为「中西方社会对男男性行为传统社会伦理认同的比较」、「男男同性性感审美欲求的自我认同」、「MSM群体和异性婚姻」等十五章。
报告还收录了男男性行为及性活动的个人生活史访谈调查个案四百多例,真实反映出中国同志人群的审美欲求、性行为方式、情感方式以及性行为自我价值评价等。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在该书序文中称该书可让人看到「这些MSM的主体感受、主体意识与主体表述,在不同的家庭中、社会环境中、成长过程中与选择机制中,究竟是如何呈现的以及呈现给什么人的」。
尤其重要的是还可看出「在不同的性关系中,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主体之间,上述的主体感受又是如何交流、协调与维系的」。
他也认为「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互构机制与发展机制,是一切研究人的学问的基石之一,也应该是本书的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官方也同时首次发布国内同性恋者人口和感染爱滋病的患者数据。官方文件透露,卫生部的调查显示性活动活跃的男同性恋者约占所有性生活活跃的男性中的百分之二至四。依此推算,中国的男同性恋者人口相信介于五百万到一千万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