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Apr 2009

爱的萌芽

我的同志启蒙来自网络,不但性知识如此,关于同志之间的爱情也是。那时候的论坛,除了流行「情色文学」之外,「情感文学」也写得很棒。这些故事写得美,写得难过,写得真实。

《蓝宇》是2001年的电影,可我在1999前后已经在网上读过原创小说《北京故事》。电影当然拍得不错,主要归功于原本的故事就很好。电影涵盖不了太多细节,小说却写出了更真实的北京,以及发生在这个大城市的一个让人震撼的小故事。

那个时代快速地随着经济巨轮消逝了,然而这个小小的故事在我心底的土壤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不由自主地关注中国那一块,包括爱上一个长得像胡军或捍东的男友,我短暂扮演过蓝宇的角色,却明白我不是他,至少我不敢问:「你玩儿什么认真?」

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故事。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捍东和蓝宇的故事难以发生,毕竟现在还有谁会取名「捍东」?

我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哈中」,我哈的是那份纯朴的爱。在越物质越快速转动的社会,同志们关心的是你是否有大学文凭丶一份正当的职业,是否开车,是否有打算买房子,在这一点倒和异性恋伴侣很相似。

爱情不是应该不问彼此的身份,不理对方的银行户口里的数目?我这天真爱情观是来自同志和金庸小说的,早年台式的婆妈比较不合我胃口。

还有《麻烦亦刀》。早年的同志爱情似乎都离不开恋人「转性」,之后和最好的女友结婚。不过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告诉你主人翁的多段感情,以及随着成长发生的一些事情。还有一个小说,背景好像发生在太湖,主人翁是个临时教师,和学生发生了一段感情。他离开了,请学生等他三年。当他回去时,学生已经是个工厂工人,有了女人,开口对他笑,牙齿都被香烟熏黄了。年代久远,我找不回这个小说了。

在成长的过程,在中学,在大学,或者出来工作,都有一些男生忽然对我好。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他们也不求什么回报。然后我就会感动,轻微地爱上那人。后来的后来,得到一个结论:其实他们什么都不懂。

千万不要爱上直男!这是很多同志秉持的原则。但是我那天真爱情观会说,爱一个人不需要回报。爱过他们,不曾后悔,有几个甚至有表白,而他们也很保护我,不会告诉别人。告诉不告诉其实也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我曾让他们感动过。

摊开来说之后,他们常常也会开玩笑地说,看来我真的不差,要不然你怎会喜欢我?和一个不能爱的男人,曾经互相爱护过,对我来说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新马的创作人也不缺席。《游走与沉溺》写得太好了。同样是离乡背井的故事,有点像《断背山》的前半部。多少个夜晚,我也曾经和喜欢的男人一同出游,晚上我总睡不好,会起身看看他,帮他盖被。我还总是最早起,准备些水啊报纸啊买早餐什么的。

偷偷地为喜欢的人做些什么,这份甜蜜,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懂,也不需要懂。

我像一个老人在聊往事。往事使人感觉富足。最近和已婚的他以及一班朋友出游,我依然打点一切,但却是最早倒下的,一觉到天明,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