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Apr 2008

誰在妖魔化同性戀?──建立媒體監督機制

各路學者和同志運動工作者一同參與的「大陸中文媒體同性戀主題報道變化」專題報告會,3月30日在愛白成都中心舉行,發表的研究成果具有社會學和新聞學上的重要價值。

同性戀一直都是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媒體關注同性戀。同性戀作為媒體報道的主題也發生了並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過程,可以視為社會主流對待同性戀這一「性少數族群」的觀念變化的縮影。

2008年3月30日下午,一場題為《關於大陸中文媒體對同性戀報道變化》的報告會在愛白成都青年同志活動中心隆重舉行。會上,報告會主講人李儂分別就「2001年4月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標準》出版發行前後大陸中文媒體中的同性戀主題的變化」和「當前大陸中文媒體的相關報道及調研」作了專題報告,並在會上公布了相關調研成果。

2007年8月在北京愛知行研究所的支持下,由愛白成都中心江華醫生指導,西南財經大學李儂等人歷經數月完成了「關於大陸中文媒體的同性戀主題」的專題調研。該研究以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大量媒體文章為樣本,對2001年4月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標準》出版發行前後大陸中文媒體中的同性戀主題文章的變化進行分析,從而反應其中的變化。整個研究項目選取了大陸的47家中文報紙和期刊,共154篇文章。

該研究結果顯示,20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性戀作為媒體報道的話題也發生了並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過程,可以視為社會主流對待同性戀這一性少數族群的觀念變化的縮影。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文化和寬容理念在中國大陸發展和被接受的過程。因此,對該主題進行的研究,具有社會學和新聞學上的重要價值。

從報告的內容上來看,在近幾十年裡,中國媒體對同志主題的態度的變化是明顯的,但從當前的狀況來看,仍然存在問題。中國媒體對於同性戀議題長期以來都以負面報道為主,普遍存在歧視傾向。

報告會結束後,李儂和與會人員進行了長時間的溝通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針對部分媒體的不實報道和污名化宣傳,相關部門和人士應該在同志社區建立一個長效的媒體監督和倡導機制,長期跟蹤媒體對於同性戀和愛滋病的報道,定期對報道內容進行分析,及時指出媒體的錯誤,倡導媒體樹立客觀公正的報道態度,推動同志社區和媒體之間建立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關係。

愛白成都中心志願者蔻蔻在接受採訪時說:媒體對於同性戀和愛滋病的報道,強烈影響著公眾對於同性戀和愛滋病問題的態度。推動媒體客觀公正地報道同性戀和愛滋病,已經成為同志群體反對社會歧視,有效開展愛滋病防治工作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同時愛白成都中心也呼籲更多的同志組織、志願者、學者參與進來,為推動媒體客觀公正地報道同性戀和愛滋病出一份力。

2007年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前後,中國媒體對愛滋病議題進行了大量的報道,許 多報道中都存在著將同性戀與愛滋病相等同的傾向,部分報道明顯有違客觀公正的原則。鑒于這種情況,同時考慮到中國媒體對於同性戀議題長期以來都以負面報道為主,普遍存在歧視傾向,許 多同志社區人士和相關學者認為有必要針對媒體對於同性戀和愛滋病的報道情況進行專門調研,找到問題產生的癥結,以倡導客觀公正報道。

(鳴謝愛白新聞素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