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敏走了。一個星期多了。
雅斯敏何許人也?她走的時候,很多人才問這問題。我手機裡有上百個電話,能夠告知這個消息並同聲一哭的,只有區區幾位。其他人都不懂,或不關心她的死訊。
一個朋友問,Michael Jackson死你不傷心,她死你傷心什麼?我說,你不懂,因為你不太關心你生活著的這片土地。他被激怒了,說,她的電影全部都不怎麼樣嘛。
是的,雅斯敏是個導演。馬來人。生活在馬來西亞的絕大多數人,都看重MJ的死,多於她的。在她倒下的地點不遠處,就有幾家馬來西亞最著名的商場。裡邊的每一家影音店,MJ的影碟被擺在顯眼的位置,唯恐發不了死人財。雅斯敏的作品,我遍尋不獲,最終在一家小型唱片行找到,也只剩下那麼幾張。
我一口氣把三張DVD買了下來,走到一家大型服裝店前。那個圓柱子上的照片,是一個開口笑的女人。經過這個地方很多次,都沒有留意到她。原來她就是雅斯敏。我當然見過她的照片,卻沒有想過這會是她,可能在我潛意識裡,也不認為一個大馬導演會讓人拿來當招牌。
我想那間店的老板應該蠻注重設計,可能和廣告界有一定聯系,所以也極為尊敬雅斯敏。和很多導演一樣,她出身廣告界,拍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公益廣告。那些廣告和電影作品,用極為簡單、純樸的故事,宣揚愛與種族和諧。這樣的作品在一個被分化的社會裡,猶如平地一聲雷,就算沒有把封閉的心給轟醒,也讓人有一絲絲的悸動。
但是她的電影在祖國其實不停地受到蹂躪,為了上映,一些鏡頭被刪。其中一部,她乾脆放棄公映,因為減了之後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在這之前,我認為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因為負責審查的都是退休的公務員,思想極為僵化古板。可她死後的小插曲,似乎告訴我們這一切並不那麼簡單。
這可能牽涉到歧視。性別歧視。
她屍骨未寒,一份馬來小報以封面報導的方式揭露「她終於以女兒身離去」,突出了她曾經是個他這個點。一些新聞從業員抗議。其後小報道歉。各個報章也跟進。忽然間懂這個名字的人多了好幾倍,但卻是以這個原因認識了她。
網上有幾個說法。有人說她變性。有人說她是陰陽人,回教法容許她選擇自己的性別。我的同事看了報導,問我她之前是不是男人。我以陰陽人的說法回答,以為他們比較能夠接受。可當我說到「回教法容許她選擇自己的性別」,他們笑了。帶有一點歧視性、不認同的笑。
這個笑猶如巴掌打在我的臉上。忽然間,我明白,他們對變性者、同性戀者都有那樣一絲絲、不經意的「好笑」吧?他們雖然是Y世代,接受種種新資訊,和公司的butch和娘們都打成一片,不代表他們骨子裡頭不是保守的基督徒,自以為優越、正統的異性戀者,以沒有性別、性向疑惑為傲。
去·你·的
這是我的回應。給所有膚淺的人。膚淺的人不會懂《單眼皮》(Sepet)裡的Jason有多可愛;膚淺的人不會買票進電影院看雅斯敏的電影,他們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沒有興趣;膚淺的人會去問她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而聞不到她給這個社會所帶來一股清香,看不到不同顏色混雜的美麗,明白不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愛與包容。
她是有才華的。
她是愛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
但她沒有必要再包容、忍受無知者、狹隘的心了。
好一個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