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ug 2009

诱·惑 Doubt

红尘中人,谁不是罪人?谁不在自己的偏见与愚昧中过日子?

导演: John Patrick Shanley

主演: Meryl Streep, Philip Seymour Hoffman, Amy Adams, Viola Davis, Joseph Foster, Alice Drummond

约翰·派屈克·薛恩力(John Patrick Shanley)或许不是一位很成功的电影导演(毕竟他只拍过两部剧情长片),但是他很会写剧本,剧本带给观众的启示与震撼,提供了电影工作者极扎实的创作蓝图。1989年他以《月晕》(Moonstruck)夺得了奥斯卡奖最佳剧本奖,《诱·惑》(Doubt;另译:《虐童疑云》丶《质疑》)的舞台剧剧本先获得了普立兹奖,又获得了奥斯卡改编剧本奖提名,算是对他的创作人生很中肯的肯定。

《诱·惑》的故事发生在1964年一所天主教学校的内部,既保守又严厉的校长修女Aloysius在听到了修女James 的情境描述下,就怀疑作风开放的神父Flynn可能性侵了学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童Donald Miller,因此千方百计要把Flynn赶出教区,「迷惘」与「偏见」构成了人性中的「怀疑」推力,造成一连串的火花。

基本上,《诱·惑》的结构属于传统的舞台剧形式,透过演员的机锋对话引爆所有的生命矛盾,对白因而成为全剧的核心,Flynn因为是神父,经常主持弥撒布道,他的公开演讲内容,也就自然提供了薛恩力传播理念的最佳管道,观众只要仔细聆听他的布道言词,就等于接受了导演意欲传达的讯息。

这是个取巧的手法,明明是「说教」,却能避开了沈重的「说教」包袱。因为如果在平常对话中「说教」,难免给人八股保守感受,但在公开「说教」的场合,用生活小故事渗透「精微教义」,却让人在如沐春风中接受洗礼,差别就在功力,就在时机和题材的拿捏。

开场时,Flynn神父先就美国甘乃迪总统的遇刺,点出了「怀疑」的能量其实和「信仰」一样巨大,完成了「破题」工程。但是,我真正受到震动的却是他用棉絮羽毛来形容八卦流言的比方。

Flynn神父的布道内容与灵感都来自他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时拿纸笔记下自己的感受,他被修女指控疑似性侵,内心其实是悲愤的,但是懂得说故事的他却在弥撒中换一个方式表达生命的挫败与困扰。

他的布道内容描述一位喜欢搬弄是非的妇人(不是男人,而是妇人,就是隐射说他是非的修女),因为梦见有只巨手指着她,心生恐惧,于是找神父忏悔,「散布流言有罪吗?」神父毫不客气地指责她:「是啊,你这个无知的女人……你随意践踏人家的名誉,真是可耻!」妇人因此想要忏悔求得宽恕,神父却要她先回家取出枕头,上到屋顶,然后拿刀猛刺。妇人照做后,就向神父回报,「结果呢?」神父问她,妇人说:「羽毛,遍地是羽毛。」神父于是告诉她:「好,妳现在回去把每根羽毛都捡回来。」妇人坦言她做不到,「风早就把羽毛吹散了。」神父叹了口气说:「是的,那就是流言。」

流言如羽毛,一传播就随风四散,再也难回收了!这是多精准有力的论述啊!

身陷流言,才知流言苦,更能懂得如何用比方来开导愚昧的俗人,《诱·惑》的创作主轴包含着浓烈的「文以载道」精神,但是能够如此雄辩滔滔,以最简单的比方开导世人,就已经是无上功德了。

看着满天飞舞的棉絮与羽毛,你想起的会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不经意就脱口而出的流信传播?还是自己身受的害?




对比手法,让我们看事更明,对比手法,却也容易让我们陷入刻板印像的偏见世界中。

《诱·惑》(Doubt)绝对是奥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与影后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互飙演技的好戏,但是我更好奇的却是导演约翰·派屈克·薛恩力(John Patrick Shanley)安排他们出场的方式。

菲利普·西摩·霍夫曼饰演的是热心助人的神父费林,电影一开场就是他在圣坛上讲经传道的场景,正面侃谈,阳光和煦。

梅莉·史翠普饰演的是自律严苛的修女阿洛西奥斯,导演安排她以背影亮相,讲坛上神父正在畅谈如何面对人生迷惑,她却悄悄站起身来「巡堂」,没坐好的孩子会被敲叩拍打,她的黑袍0背影,有如黑暗恶魔,让人望而生畏。

光亮vs.黑暗,这是很简单明白的叙事笔触,一看就清楚,可是这款男女有别,黑白亦分明的戏剧处理手法会不会也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偏见呢?

他们共同信仰一个神,同在一个教区,同在一所教会学校任职,修女阿洛西奥斯是校长,理当最有威权,可是在教会体制下,费林神父却是他的上级,在神的面前,人不分男女都是子民,都是信徒,理应拥有一定的高度,尤其在信仰真理的旅程中更无先后或高低之别,偏偏性别在一向男尊女卑的教会系统与地位中原本就不公平,他们的矛盾,首先就在性别丶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中展开。

全片的焦点在于费林神父特别照顾学校中的唯一黑人男孩,却被修女詹姆斯/James(由艾美·亚当斯/Amy Adams饰)怀疑可能有借机骚扰之嫌,阿洛西奥斯一听之下,即使别无佐证,还是当下就「相信」其中必有蹊跷,就开始布阵,要把费林神父逐出学校与教区。

在剧本的安排中,以阴暗背影亮相的阿洛西奥斯其实是占劣势的,她以校长之尊,可以直接斥责学生,也可以直接闯进教室,修正修女James的授课方式,不苟言笑的她,脸若秋霜,言词犀利,俨然有虎姑婆之姿,霸道,成为她头上的第一个光环。

然而,编导薛恩力随后给她的三个偏见罪状才是致命伤。她讨厌学童使用原子笔,只要发现,必定斥骂,她只相信铅笔的古典,不愿意接受现代科技的好处,偏偏费林神父身上就惯用原子笔书写,一个与时俱进,一个食古不化,光靠原子笔,阿洛西奥斯就成了人生偏见的代表。

其次,费林神父来到校长办公室谈事,阿洛西奥斯以红茶待客,「有糖吗?」费林神父开口问她,阿洛西奥斯有点错愕,她喝茶是不加糖的,但是习惯上西式红茶加糖也是一种习俗,她只好立刻翻箱倒柜来找糖,「我要三颗!」费林神父很自然地提醒阿洛西奥斯,「三颗?」阿洛西奥斯有点吃惊,但是也只能照辨。

喝茶配三颗糖,其实只是人生琐事,却可以被有心人放大解读。修女笃守守贞丶清贫和服从三大戒律,节制口腹之欲是理所当然之事,喝茶不加糖只是清贫生活的信念实践而已,然而会加三块糖的人是不是太腻糖,太纵欲了呢?腻糖中人,非我族类,彼此的差异性格日益明显,也就更容易把立场与价值迥异的对方给妖魔化了。

大道理的论辩,事涉意议形态,难有定论,小枝节的晕染,却足以让人一眼就看穿夸张的真相。

编导薛恩力很懂得在关键细节上做文章,修女们进晚餐,个个不苟言笑,低声细气,笃守清规;神父们则是有说有笑,有烟有酒。享乐与清修的极度对比,其实也是一种刻板印像,极乐中人,宛如正与恶魔言欢;寡欲清心,却也难免堕落心魔,世人不都是在这些传统的符号图相中认识世界与人生吗?

《诱·惑》最撼动我心的一句对白是阿洛西奥斯即使毫无证据,也要一意孤行,就在辩论得面红耳赤时,她竟然脱口而出说:「即使上帝关上了我的门,即使我多靠近了魔鬼一步,我也要奋战到底……」是为真理?还是为私愤?所谓的正义斗士一旦也有不惜与魔鬼握手的决志时,你见证到的是不是魔鬼狰狞的笑容呢?


本文全文《诱·惑:八卦散如羽毛》及《诱·惑:天使的偏见》,原载「蓝色电影梦」网志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7/post-1435.html及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7/post-1500.html


《诱·惑》(Doubt)预告片






Doubt Movie Trailer * Meryl Streep * Phillip Seymore Hoffman - Funny bloopers R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