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pr 2010

成家方案拼结婚率 民间团体批缺乏婚姻多元想像

此「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根本无法安心成家,此方案排除「单身男女」丶「同志」丶「独居老人」等族群。多么地讽刺啊,当你与另一半手牵手走到申请处,却发现一个个申请条件都被打个大叉,你只能摸摸鼻子离开,然后还是想不透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符合资格。

3月25日上午,妇女新知基金会丶同志谘询热线协会丶台北市晚晴妇女协会等团体,至内政部陈情抗议,台北的湿冷,他们完全不在意,因为他们今天来到内政部大门前,是为了98年起开始推动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

现场演出行动剧,讽刺此「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根本无法安心成家,此方案排除「单身男女」丶「同志」丶「独居老人」等族群,这些人到申请处,也只会得到一抹笑容,然后说,抱歉,你不合资格呦!

多么地讽刺啊,当你与另一半手牵手走到申请处,却发现一个个申请条件都被打个大叉,你只能摸摸鼻子离开,然后还是想不透为什么,为什么我不符合资格。

他们高喊以100元征求到的口号:「同志单身,要家也要生」丶「四海皆同志,作伙来结婚」来总结全场,直到最后一刻,内政部官员都没有出来与群众对话。


成家方案突显国家对婚姻制度想像的贫乏

这个「青年成家方案」的用意在于,为了让青年们婚后能够不马上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就算不买房子,租屋族群,亦有租屋津贴。这个政策对想成家的青年们是多大的靠山,但是,身份的种种限制,青年都不青年,成家也不成家了。

社会对婚姻制度想像过于贫乏,而我们的政府,到现在都还认为,「一夫一妻」才叫做「成家」,而法律面上,对婚姻也是以「一夫一妻」作为原型订出条文。但我们身边真的就只存在着「一夫一妻」这样的配对吗?不是的,两男丶两女的配对,就存在我们生活中,那为什么政府要当作没看见呢?

同志谘询热线吕欣洁主任表示,台湾有10%的LGBT(指女同志丶男同志丶双性恋丶跨性别)人口,但这10%,在「青年成家方案」中,已经被完全排除在外。

男同志代表李明善则批评,马英九丶谢长廷都曾表达对同志的友善,但也仅限于此,见不到从友善到推动保障同志权益的进步。


青年安心,心眼安在哪?

晚晴协会林莳萱副总干说,政府为提高结婚率,提出此方案,有没有看到结婚后面的离婚率?他见过太多高龄离婚妇女,这些离婚后所留下的子女,对婚姻还会保有信任的态度吗?对婚姻是不是会却步?

要提高结婚率,不能只做端牛肉让人挑这样台面上的事,应该要更深入地去建立完善的托育相关配套措施,这样才是真正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



单身女子代表陈梅仪说,自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当他看到成家方案,只想着要让年纪渐大的母亲不要再爬没有电梯的旧式公寓,却因单身,不符合资格无法申请。他问,难道,我不结婚,我和原生家庭就不算个「家」吗?


婚姻制度的多元想像

云南省有个名为摩梭人的少数族群,他们是母系社会,双方看对眼,男人就先到女子家住几天,要是有了孩子,孩子由母方扶养,生父仅在孩子满月时,表明自己的身份。

德国,也早已通过同志结婚法案,在2007年,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女市长保利提出一个大胆建议:建议为了减免离婚费用,将婚姻的时间限制为7年,之后婚姻自动解除,如果想继续维持婚姻,可以延长婚姻期限。

从摩梭人的婚姻丶德国提出将婚姻变作契约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婚姻制度不是这样狭窄,它可以捏塑出的形状还有很多,就像手拉坏,手浸入泥中,要将它造成怎样都可以。

这个「青年成家方案」对于结婚率,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原本想做的事情做不好,又将另一群人排除在外,政府制定政令的思考逻辑,实在令人摸不透啊。


本文原载:苦劳网2010/03/28(责任主编:王毅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