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玩的是,同志圈自有咱同志自成一格的圈中语,有点像以前古典中国时期的所谓「行话」吧,比如,这看不见的同性恋者,尤其是,故意专门不想让人看见的同性恋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东躲西藏,生怕别人他人知道,我们会说,是身处「衣柜」的同志。
这儿的「衣柜」(closet),就是我们同志特有的术语。借大潘「同工异曲」专栏质疑同志自豪的问题,问一问大家:谁看见异性恋者,号称是「衣柜」中的异性恋者的?哈哈,没有吧?
2008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免费在城市广场放映的电影,就挑选了一部10多年前开天辟地的同志记录片《赛璐珞衣柜》(The Celluloid Closet)(赛璐珞是制作老式电影胶片的基质,用在此处,代指掩藏同志真相的「衣柜」,是用电影胶片构筑的)。
这部算得上是经典的学术记录片,说的是老美的电影制作基地好莱坞,隐瞒和故意视而不见同志现实的臭事往事。想一想真是又可气又可笑,一帮子犹太人老板当道,一帮子同性恋编剧导演明星主宰,好莱坞这么一个地方,偏又要做出传统保守道德纯洁的样子,藏着掖着,不许 在电影院大银幕上,沾染一星点儿同性恋气。
结果是闹出了电影史上最可笑的一宗笑话:自身本来是如假包换的同性恋明星罗克·赫德森(Rock Hudson),出演了一部喜剧电影《Pillow Talk》,不用猜了,1959年出产的电影,他出演的角色,自然是一个响当当的异性恋男主角。也不知道是哪个衣柜同志当编剧当导演的奇思妙想,安排影片中的这个异性恋角色,为了勾女仔,为了先打消女仔的防备心理,居然先演起自己是个男同性恋者的假戏。
哈哈,不知道是不是将大明星他自己都给弯弯绕绕糊涂了,同性恋的演员演异性恋,异性恋的故事角色假装是同性恋,负负得正,否定之否定,绕来绕去,算是修成正果,总算是让一辈子躲在衣柜中的大明星,言正名顺地在银幕上妖气了一把,兰花指那个翘啊,走路那个风吹杨柳哦,可怜他1米93的大高个。
不过,今天我预先放了个「又爱又恨」的标题,讲的是对什么玩意儿如此爱恨交织?
「如歌」专栏写到《感谢小明雄》时,提到我的思想导师,香港大学的周华山博士,将中国的同性恋现像和西方的文化霸权殖民,合在一起研究,撰写了一部同志学术专著《后殖民同志》。我觉得吧,周华山对待西方文明,就有这种又爱又恨的心态。
光是一个同志术语「衣柜」,如此司空见惯的家具器物,引伸而来的同志术语,这当中就有文化差异,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也确是体现了西方文明一统天下的霸气霸权。
我们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吧,有的地方叫躲猫猫,很有意思的是,西方的儿童,有非常相似类似的儿童游戏,叫Hide and Seek,看看,老祖宗的话有道理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无论东方西方,我们都是从这种躲藏和发现的乐趣中长大的。
我个人觉得,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隐藏起来,专门叫做躲进衣柜的同志,就跟这个西方世界中的儿童游戏有关。
我自己,也是到了西方世界生活,才意识到光是一个衣柜,都有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我们古典中国,衣柜是有,雕花也好,描漆也好,小巧也好,粗重也好,传统上,我们没有将衣服挂起来保存的做法,就跟干洗衣服熨衣服的做法一样,挂衣服的衣柜,是跟洋人学的,是西方的文明。
所以,古典中国的衣柜,衣服叠加存放,是没有供我们嬉戏游戏容身空间的,一向都不可能是是我们躲猫猫藏身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几个脑筋急转弯,才会领会体会衣柜同志中「衣柜」的微妙含义。而西方世界,对衣柜同志之说,普罗大众也会脱口而出,也会会心一笑。
同志术语的衣柜同志当中的「衣柜」,既可言传,更可意会的。「衣柜」原本的含义和它转述的隐喻,对我们华裔同志,则需要有一定的西方生活经验之后,才能体会。
那么,华人同志运动高手周华山们,对西方文明又爱又恨,爱的是什么,恨的又是什么呢?我在《男色和同志》中说,古典中国,有男色,没同志。「同志」这个性身份,是西方进口货,所以,如今中文同志网络上,这么多ID都号称自己是同志,你就不感谢西方同志先驱们的前赴后继?
但一个「同志衣柜」,或者「衣柜同志」,如此简单的同志名词术语,居然背后就隐藏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尤其昭示了西方文明唯我独尊的霸权,即使是在同志圈中,反歧视反霸权的旗帜如此鲜明地高高飘扬,依旧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地,仅仅是从西方儿童长大的游戏出发,丝毫不考虑其它文化中的衣柜,抹杀各个文明之间的千差万别,也够霸道的啦,你就不计较西方文明这样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