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出来支持同性恋群体之初,就预料到会遭遇激烈的反对。我做大事总会考虑清楚,值得做就全情投入,决不退缩。其实他们反对得越激烈,越证明我认识不断深化,博文写得比原先有力度,加上做出的实事令他们恼火。」
──吴幼坚
背景资料 | |
由新华社广东分社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丶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2008年度「广东十大新闻人物」有奖评选活动,从2008年12月起接受广大市民的投票。在20位侯选人当中,同性恋亲友会会长吴幼坚位列其中,有记者认为,这是中国官方媒体首次将从事同性恋社区工作的民间活跃人士列为候选人。「是一个大大的突破」! 吴幼坚事迹简介 生于1947年,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1960至1966年在广东广雅中学读书;1968年11月赴粤北阳山县务农;1972年任县文化局创作员;1977年任交通部广州航道局湛江工程处政工干事;1979年起,历任《广州文艺》校对丶编辑丶副主编;1996至2008年5月任《源流》副总编辑。 三年前,儿子郑远涛成为中国首位向媒体公开身份的同性恋者,吴幼坚则是首位站出来公开支持儿子的母亲。三年来,花甲之年的她,活跃在报纸丶电视和网络上。她开通个人博客,为同性恋人群「正名」;她发起国内首条同性恋亲友会热线,推动同性恋父母认同……吴幼坚的举动被无数同性恋者视为知心阿姨。 推荐单位 新华社 在线投票 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网页:支持吴幼坚的投票编号为16号 短信投票方法 移动用户:编写「TP16」发送至1065869912 联通用户:编写短信「TP16」发送至1062122288。 (注:每条短信只限对一名候选人投票。) |
1月12日,在广州东湖公园的九曲桥上,吴幼坚倚着桥栏杆,面朝碧波荡漾的东湖而立,她的对面,一个年轻的志愿者把相机调成录像状态,举在手上,吴幼坚对着镜头讲了一段话,为某网站录制新年贺词。讲完后,她走过来,问:「还可以吗?」脸上带着少女般淡淡的羞涩。
已是深冬了,即将62岁的吴幼坚衣着单薄,黑色的羊毛衫上绣着大红的玫瑰,南国冬日的风轻轻吹来,拂动她前额的几缕头发,挡住了眼睛,她潇洒地拨开。问起如何看待博客上的指责与谩骂,她轻描淡写地说:「嗨,那些人不讲道理,只会对别人说三道四。」她不愿删除那些谩骂与指责,她要留下来,「当成历史资料也好啊。」
这个下午,除了为网站录制新年贺词,吴幼坚还要赶去和同性恋亲友会的几名义工召开一个会议,讨论2009年的工作计划和亲友会春节联欢活动。「亲友会被很多人看成家一样的团体,过年我们要组织大家一起过。」她边走边说,步履轻快,与她对话的人只能小跑跟上。她看上去精神抖擞,似乎已跨越了年龄的界限。
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公开接受媒体访问的同性恋者的母亲」,去年发起成立同性恋亲友会,又被同性恋网站评为「感动中国同志十大人物」丶新浪网「十大草根」丶新华社推荐其为「2008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她如何看待这些荣誉?又如何看待同性恋者「出柜」以及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带着这些问题,《夫夫生活》博主阿强在广州采访了吴幼坚。
这不但表明广大同性恋者对我所做工作的肯定,也反映出社会大众对同性恋话题逐渐关注丶日益理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官方态度的可喜变化。
阿强:我注意到,你候选广东十大新闻人物是由新华社推荐的,我们是否可以解读为官方对同性恋越来越采取务实态度?
官方已经意识到中国同性恋者有数千万人之多,是一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和异性恋者一样,在为国家物质文明丶政治文明丶精神文明丶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阿强:广州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最务实和开放的城市,你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这个城市,这几年你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除了你本身的行动力之外,是否与这个城市包容的环境有关?
是的。广州是个有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总是在思想解放领域里先行一步。在广州,我儿子郑远涛第一个向媒体公开同性恋身份;在中国内地,我第一个公开支持同性恋孩子的母亲,上省市电视台,上《家庭》杂志丶《广州日报》丶《南方日报》,还成为《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也是在广州。
阿强:最近,官方在网络上扫除低俗内容,一些同性恋栏目也被撤掉或关闭,宣传部门曾明确发文禁止传统媒体正面报导同性恋,现在网络空间又受到挤压,同性恋的话语空间是否会受到影响?
我也知道上级宣传部门发过文件,对同性恋题材加以种种限制,例如电视台将同性恋与包「二奶」丶「发廊妹」丶「变性」等相提并论,不对同性恋群体作正面报导;出版社不看具体作品思想文学水平,凡涉及同性恋就不予出版……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铁板一块,2008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广东电视台就报导了同性恋亲友会的成绩。同性恋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挤压,在网络上活跃是自然合理丶不可阻挡的现象。官方应当正面引导,让他们教育丶提升自我,轻易撤掉或关闭同性恋栏目,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阿强:我注意到你的博客评论中常会有人跳出来对你进行诋毁丶辱骂甚至人身攻击,也有人以宗教的名义要对同性恋群体「进行改造」,你会退缩吗?
我站出来支持同性恋群体之初,就预料到会遭遇激烈的反对。我做大事总会考虑清楚,值得做就全情投入,决不退缩。其实他们反对得越激烈,越证明我认识不断深化,博文写得比原先有力度,加上做出的实事令他们恼火。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作为公民,我们要相互尊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而且遵守法律是不能违背的。
阿强:你经常和同性恋朋友打交道,作为异性恋者,你如何评价身边的那些同性恋朋友?我知道,在同性恋亲友会的团队里有好几位异性恋志愿者,他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亲友会在各地有90多位志愿者,我接触较多的是广州或周边地区的二三十人。他们有男有女,都是正直善良丶工作努力丶学习勤奋丶文明有礼丶细心诚恳的人,对我既尊重又亲近,把我看作朋友加阿姨,和他们在一起非常愉快。团队里异性恋者是少数,他们和大家目标一致,关系融洽,共同开展活动;而且会将自己在亲友会的切身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消除对同性恋的偏见丶歧视。
阿强:你主持亲友会热线电话的这段时间,一定会有很多让你印象深刻,或是让你很感动的事情,能给我们说一两件吗?
热线020-37611068开通不足5个月,我已亲自接听了269个电话,来自包括新疆丶西藏丶内蒙等各地,还有美国丶意大利丶比利时等国。
一位内地援藏同志来电,讲述他和在西藏相识相爱的男友,如何相距500公里相思(地方太大了!),并共同在成都供楼,酝酿出柜等情况,让我代向亲友会中秋团聚的兄弟姐妹问好,这是分享幸福的例子;另一个是化解烦忧:广州一位35岁同志,苦苦隐瞒性倾向十多年,令母亲极为焦虑。他来信向我倾诉,我在电话中分别与母子沟通,又约他俩去公园面谈,帮助母亲放下包袱,接受了儿子的同志身份。今年1月4至5日,在广州召开的亲友恳谈会上,母子俩现身说法真实感人。
阿强:对于同性恋者来说,向家人出柜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你如何看待同志出柜?
我并不一概而论地号召子女向父母出柜,每个人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出柜,何时出柜,如何出柜。但我始终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把最真实的自我呈现给最亲爱的人。
性倾向属于个人隐私,完全可以不告诉他人,但父母和子女骨肉相连,理应心灵相通。如果命运安排彼此做了一辈子至亲,最后才惊觉对方独自承受了深重的痛苦,我相信没有哪个可以若无其事。
多数同性恋者至今还是感到压抑的,如果他(她)向父母出柜,表明对父母的信赖,父母应该十分珍惜。不要责备也不必自责,相信科学吧,性倾向不可选择也不可改变,无谓去做种种尝试。既然你爱他(她),一直关注他(她)的成长,出柜后还是那个孩子,是否同性恋有什么关系呢?父母还应该比原先更爱他(她),帮助孩子化解压力。如果你接受了他(她),一个儿子会变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会变成两个女儿,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啊。
阿强:中国的同性恋者大多数最终会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跟异性结婚,作为女性,一位母亲,您如何看待这一现像,有何建议?
我觉得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是误人误己有害无利的做法。仅仅为了应对社会舆论和家长要求,而违心地走进一场无爱甚至无性的婚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配偶,都是残酷的不人道的。男同性恋者比例高于女同性恋者,传统观念更强调男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所以一直以来结婚的男同志居多,也就是说被欺骗受伤害的女性居多。我非常同情同志之妻,反感某些人强调要对父母尽孝心,不想出柜坚持不结婚。
要知道妻子同样有父母,也是父母疼爱的女儿,你怎么忍心伤害对方两代人?如果有了孩子,伤害的就是三代人了。同性恋者和异性结婚不会有灵肉一致的幸福。我建议未婚男同性恋者不要娶妻,不管你找什么借口,都不要走那一步。
阿强:同性恋亲友会更关注同志亲友之间的沟通,你认为家人的接受与理解,对一个同性恋者的生活和健康有什么作用?
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不被家人理解接受的同性恋者,即使有个别朋友了解其性倾向,回到亲人中间始终是心理压抑的。这样戴着假面具做人,会严重影响生命质量。钱财再多,地位再高,都不及真实潇洒地做人幸福。我听过很多同志倾诉内心极度的苦楚,经常处于精神崩溃状态,很难消除自杀念头,而最能帮助他们解脱的就是家人的爱。
阿强:你是中国女性中第一个出个人写真集的。你父亲是一位高级干部,也是革命家,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老革命」等于「保守」,但你的父亲却很开明,你所做的这些事,父亲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所谓「个人写真集」其实是我的「被摄影集」,于1993年正式出版,内有250多幅彩照,由200多位作家配了280多首诗。当年几乎全国各大省区的杂志都发表了图文,赞扬它体现了老三届的精神风貌,香港丶台湾丶澳洲的报导更认为此事反映出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父母都是1936年入党的老干部,父亲吴有恒是党的七大丶八大丶十二大代表,曾任广州市委书记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6年前46岁的我自费出版「写真集」,算是很「出格」的行为,可是年已八旬的父亲,却明确称赞「有意思」。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写过《山乡风云录》等3部长篇小说;他又是「文革」后复刊的《羊城晚报》首任总编辑,关注社情民意,敢作敢为。父亲信念坚定,酷爱自由,忧国忧民,作风民主,尊重个性,这都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阿强:如果你的父亲还在世,会支持你现在所做的事吗?
他一定会说:「有意思。」父母辞世15年了,但言传身教刻骨铭心,并通过我影响到儿子。父亲说过,人不一定要有乌纱,但人总要为社会留下点什么。我是个退休编辑丶普通母亲,也和儿子一样是有责任感的公民。我将尽力为社会奉献余热,把爱留在人间。
编注:2008年「广东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正在进行中。投选方法请见本文前附说明。
本文原载阿强丈夫生活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404000100dc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