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ma Lagerlöf 1858~1940
2008年圣诞节,瑞典电视台播放影集《Selma》,关于Selma Lagerlöf 与其好友Sophie Elkan及Valborg Olander的故事,描述19世纪末这三位女性的感情关系。据说,播出后引起一些争议。因为拉格洛芙女士是瑞典杰出的作家,于1909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她的头像还出现在瑞典钞票上,对如此伟大的历史人物,难免有人会觉得影集这样描述是否不敬?有无忠于史实?
拉格洛芙寄给Sophie Elkan的信件最早在1992集结出版,书名为:《Du lär mig att bli fri》(You Teach Me to Be Free),收录时间自1894年至1921年Sophie Elkan去世为止,透过28年的鱼雁往返,两人紧密关系跃然纸上。
后来拉格洛芙寄给Valborg Olander的信件亦以书名《En riktig författarhustru》(A Real Writer's Wife)出版,收录时间自1902年起长达40年,250封书信无所不谈,勾勒出两人在事业与感情上的相互扶持。
Selma Lagerlöf的家境不好,童年时还生了一场病,有一段时间不良于行.其他小孩都外出玩乐时,只有她坐在火炉边看书.还好腿伤只是暂时的,康复后便行动自如,当时小女孩可能没想到,她不但能读万卷书,将来还能行万里路。她有文字天份,女作家Anna Frysell收她当学生,帮助她贷款,完成基础教育。
成年后进入斯德哥尔摩的Women's Higher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类似高等女子师院,在1885年毕业。同一年,父亲去年,她搬到Landskrona和母亲同住,随即进入学校执教。
她一边教书,一边写作。没多久,幸运之神降临。1890年,Idun期刊征文,她将尚未完成的小说《Gösta Berling's Saga》(古斯塔柏林传奇),投出几个章节,竟然获奖。这笔奖金让她暂时离开教职一年,得以专心写作,终于在1891完成出版。虽然当时在瑞典未获好评,却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让拉格洛芙确立作家的志向。
后来这部作品在1924年默片时代,被改编成影片搬上大银幕。影片同样在瑞典以外的地区大受欢迎,并且捧红了一代女神:Greta Garbo 葛丽泰嘉宝。(关于嘉宝这段历史,请参考我之前的介绍:Greta Garbo part 1。)
1894年,拉格洛芙时年36岁,刚完成第二部小说《Osynliga länkar》(Invisible Links),同时间遇见当时41岁,已守寡14年的Sophie Elkan,两人一见如故。Elkan常在信中对拉格洛芙的创作提供意见,拉格洛芙也认为深受她的影响。只是传记学者看Elkan的直言无讳,越到后期越像是妒忌拉格洛芙的成就。
隔一年,拉格洛芙获得皇家的奖助金以及出版所得,她便辞去教职,远赴义大利旅行,将行程中的所见所闻化成写作素材。在四个月的行程中,Elkan是她同行的伴侣。
1897年,拉格洛芙认识Valborg Olander,她曾在女子师院教书,后来成为拉格洛芙事业上的最佳助理。Olander的出现,引起Elkan的妒意,在书信中都可以嗅出况味。
拉格洛芙最重要的转变是在1904年,瑞典教育部委托她为小学生撰写读物,融入瑞典的历史地理。于是她与Elkan花了三年时间跑遍瑞典,完成童话《Nils Holgerssons underbara resa genom Sverige》(The Wonderful Adventures of Nils;尼尔斯奇异记行)。
在当年是了不起的成就,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破天荒第一次颁给女性作家,不但以童话作品获奖,而且还是政府委托撰写的出版品。100年后来看这一件事,确实令人难以想像。
拉格洛芙利用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买下幼时Marbacka的故居,而且持续地重建新屋。资料上并未明写Elkan是否和她同居,不过有些传记写道,1920年Marbacka的新居落成之前,Elkan便去世。这句似乎就解释了,她们一直是生活在一起,只是从来没有明确的名份罢了。(注:Marbacka故居已开放成博物馆。)
本文原载:本文原载 Orange's Review
http://orange-review.blogspot.com/2009/02/selma-lagerl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