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Aug 2008

异/同之外:双性恋 The Bisexual Option

你认为有双性恋的存在吗?哪个字眼才能真正描述他们呢?

作者 Fritz Klein, MD(弗里兹·克莱恩)
译者 陈雅汝
出版社 商周
出版年份 2007


间谍/双插头/叛徒/通杀/不忠/掩饰/脚踏两条船/欺骗/危险/墙头草/无耻/干!真他妈的爽!

你认为有双性恋的存在吗?哪个字眼才能真正描述他们呢?

他们是充满动物性行为与享乐主义,纯粹为了两边通吃而编造出来的团体?还是说,这不过是同志处在疑惑与过渡的阶段,还未完全进化前为了说服自己的心理性安全港湾?亦或者,他们是最受污名的族群,真正说不出口丶见不得光的柜中之柜?

翻译自1993年第二版《The Bisexual Option (Haworth Gay and Lesbian Studies)》的《异/同之外:双性恋》,是商周出版社新开的书系Borderline的第一炮,看书背蝴蝶页的地方,还预告了第二本书《另一个衣柜:双性恋者的生命故事与认同》(翻译自1991年的《Bi Any Other Name: Bisexual People Speak Out》),看起来应该是会走性别研究路线?

在翻开强力标注为「双性恋研究经典」的《异/同之外:双性恋》前,我承认我其实是带着一种找碴的心态。「双性恋」耶!即便LGBT族群里很清楚地包含了Bisexual这个字眼,但作为一本研究(还标注为经典等级),光是定义我就觉得很困难了(先撇开需不需要定义这件事),更遑论进一步论述。当时我心想,唉,大概就是摘一些躺在椅子上的心事,编几个好看的丶可怜的,或是曲折离奇到令人啧啧称奇的香艳故事,骗钱的吧!


我们只能用「能够跟部同性别的人发生性行为而且也能够对不同性别的人产生性欲」来定义双性恋,因为我们在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里都能够发现亲密的存在,因此我们就无法用亲密来定义双性恋。(p.36)


1993年出版的《异/同之外:双性恋》,利用现在看来其实不算特殊的性心理光谱作为切入点,并透过性欲来定义双性恋,某程度上是有点取巧啦!毕竟十分假(Gay)和十分真(Straight)的人会有多少?那么,剩下的都是双性恋了吗?但作者在书中并不武断地直接这么区分,相反地,他借由自己提出的「克莱恩性倾向量表」,强调选择及自我认同的重要性。尤其是透过案例,克莱恩博士主要在描绘,一个真正健康的双性恋,该怎么样强健自我认同并活出灿烂的生活。


健全的双性恋之所以健全,并不是因为他和不同性别的人都能建立性亲密关性,而是因为他跟不同性别的人都能建立情感亲密关系。(p.52)


实话是,一个对于自己是不是双性恋而感到困惑的读者,并不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或者是我没找到可以作为答案的那几句)。这当然关系着性倾向本来就很难一言以蔽之的特性。《异/同之外:双性恋》真正让小爷感受到的,是做为一个觉得自己有可能是/应该是/可能是双性恋的读者,该如何对自己的性倾向并作出正面的肯定,然后在人际关系里追求自在的亲密关系,而不是一再地以负面的字眼或情绪伤害自己。


双性恋并不是掩饰自己身份的同性恋,也不是掩饰自己身份的异性恋。双性恋是另外一种性表达(sexual expression)方式。虽然双性恋同时包含了异性恋行为和同性恋行为的元素,但它本身是一种独立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并没有比异性恋或同性恋来得更好,但也没有更坏。

双性恋不仅仅是性偏好,双性恋也是社交偏好丶情感偏好丶行为偏好以及理想偏好。



整体来说,我很喜欢这本书提醒读者的观念:要注重的是「爱的品质」,而非「爱的对象」。然而,《异/同之外:双性恋》倒也不尽然都让小爷看得很高兴。我对作者在最后附录了一段他所标记出来的艺术中的双性恋颇有微词。作者在书末的附录A中,很贴心地为这一章所附录的作品都写了简介和评注,但不知怎地,这些注解一直给我一种「只有把双性恋写得迷人的,才叫OK」的感觉,颇有早前评断同志电影的味道──只要把同志写得很糟丶不堪或是负面的,都是矮化丶不认同与抹黑。我其实不太喜欢这种调调,不过看在这是一本将近15年前的论述作品,我想很多例子大家看看就好,倒也不必太认真。以我微薄的阅 读量来看,我倒是很推荐Ursula K. Le Guin(娥苏拉.勒瑰恩)的《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黑暗的左手》,故事很好看,对于二元性别的观念提醒也很易懂,非常推荐。

·《The Fox,狐》D.H. Lawrence(小说+电影)
·《Giovanni's Room,乔凡尼的房间》James Baldwin(小说)
·《A Sea Change,巨变》 Ernest Hemingway(小说)
·《Sunday Bloody Sunday,血腥星期天》 Alex Grenville(电影)
·《Advise and Consent,华府春秋》 Allen Drury(小说)
·《Butley,巴特雷》 Simon Gray(戏剧+电影)
·《Death in Venice,魂断威尼斯》 Luchino Visconti(电影)+Thomas Mann(小说)
·《The Front Runner,风速王子》 Patricia Nell Warren(小说)
·《The War Widow,战争寡妇》 Harvey Perr(电视剧)
·《Dof Day Afternoon,热天午后》 Sidney Lumet(电影)
·《Portrait of a Marriage,婚姻的肖像》 Nigel Nicolson(传记)
·《Teorema,定理》 Paolo Pasolini(电影)
·《Face to Face,面对面》 Ingmar Bergman(电影)
·《Gemini,杰米尼》 Albert Innaurato(戏剧)
·《The Shadow Box,影子盒》 Michael Cristofer(戏剧)
·《Orlando,美丽佳人欧兰朵》 Virginia Woolf(小说)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黑暗的左手》 Ursula K. Le Guin(小说)


本文全文原载于 Vale of the Still网志之 《装气质》:http://silentmonster.blogspot.com/2007/06/bisexual-op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