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Dec 2008

另一个衣柜:双性恋者的生命故事与认同

我爱男人,也爱女人──一直觉得上帝应该是双性恋,因为?可以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亚当与夏娃,然后说「神爱世人」,包含男人与女人。

《异/同之外:双性恋》
作者 Fritz Klein, MD(弗里兹·克莱恩)
译者 陈雅汝
出版社 商周
出版年份 2007

《另一个衣柜:双性恋者的生命故事与认同》
作者 Loraine Hutchins,Lani Kaahumanu(罗兰·哈金斯丶兰妮·卡阿乎玛努)
译者 陈锦华
出版社 商周
出版年份 2007


《异/同之外:双性恋》丶《另一个衣柜:双性恋者的生命故事与认同》,是关于双性恋论述与故事,读来不觉生硬,更能感受双性恋者真实经验。

译者之一的锦华说,刚出版的时候有一些读者在部落格分享,台湾终于出现双性恋的声音,自己的经验被看见。她觉得这是「旧书的新书通报」,翻译其中论述丶经验与概念,即便是现在的台湾性别论述很丰富,双性恋的概念还是很新颖,有必要让读者去看到双性恋议题。

20年前欧美双性恋处境与现在台湾双性恋处境很类似,关于双性恋的文献资料很缺乏,双性恋议题在台湾开发程度非常低,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对于自己的性倾向还在寻求过程时,通常会到图书馆找资料,但发现找不到时的那种焦虑与不安。这也是中文出版的必要。

《异/同之外:双性恋》作者克莱恩医师提出一个观点,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有所谓的恐双症,也就是对于双性恋的迷思与歧视。另外他也提出性倾向量表,提出7个变项,性吸引力丶性行为丶性幻想丶情感偏好丶社交偏好丶异性恋同性恋生活方式丶自我认同,每个变项都以7分来为自己评分,例如有人对异性较有性吸引力,性幻想对象多为同性,社交偏好两个性别都有,自我认同是双性恋。

同时克莱恩医师还加上时间──过去丶现在,以及理想上。这样的量表补足金赛量表的不足,比较细致呈现每一个人性倾向,会因时间不同而有所更动,并非直线进行。

多数人对于双性恋的疑惑多半认为双性恋是摸索过渡期,最终还是要选边站,最好是选择正常的异性恋比较保险。然而锦华说,这是对双性恋情欲不熟悉与不接受。台湾跟美国不同,许多社团把双性恋存而不论,虽然隐约有人在过双性恋的生活。即使在同志团体里。在西方双性恋运动已有20年,台湾现在才要开始,90年代引进LGBT概念,也没有细致去看到双性恋,就把B放在同志一起谈。多数双性恋在同志圈,似乎没有那么急切的压迫感,没有必要太去凸显双性恋的存在,双性恋身影消失很可惜,尤其在性别教育上。

那么双性恋需要社群吗?《另一个衣柜:双性恋者的生命故事与认同》是美国有史以来双性恋第一次集体现身的作品,自己写自己的故事,作者多半选择认同双性恋,生命故事丰富多元不同,不能用单一标准规范,在异同之外的可能性。

社群可以拥有支持认同与提供资源,比较像个家。双性恋也许可以在同志社群里找到一个生存空间,但生命是断裂的,在任何空间无法完整呈现双性部分。锦华说有些双性恋朋友,既使在同志社群,也必须要伪装,如果有异性恋情,就必须消失一段时间。

台湾双性恋存在目前多半在BBS上的双性恋版,但很希望找到同为双性恋的朋友。今年6月批踢踢双性恋版有人希望能突破组织实体团体,而成立「Bi the Way:拜坊」(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BITHEWAY),对社会发声,希望被看见,对大众对话,去除「双性恋是浑沌不明游走异同之间的骑墙派」的污名,今年10月将组队参与同志大游行。

「我是一个标准的双性恋吗?」「其他双性恋长的什么样子?」「双性恋如何谈感情?」双性恋是什么,别去问上帝,就让自己决定吧!Bi the Way, By my Side!


本文全文原载于「一道彩虹经济」网志之《插播爱情》:http://blog.yam.com/rutgers/article/1135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