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Mar 2009

自由大道 Milk

《自由大道》其实是一部励志电影,了解编剧如何运用语言和对白,就能了解煽情的艺术。

导演: Gus Van Sant

主演: Sean Penn, James Franco, Josh Brolin, Emile Hirsch

盖斯·范桑(Gus Van Sant)执导的《自由大道》(Milk),是旧金山市同志议员哈维·米克(Harvey Milk)的传记电影,因为真有其人,确有其事,所以电影中出现了极多的历史影像与纪录片段,但是就像多数的传记电影一样,《自由大道》其实是一部励志电影。

不凡人物,就有不凡一生,传记电影都试图来剪裁不凡人物的精彩章节,其中,智慧的语丝,最能传达「励志」效果。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编剧的Dustin Lance Black深谙个中三昧,把美国历史第一位担任公职的出柜同志哈维.米克最知性也最浪漫的话语找到了最贴切的摆放位置。

《自由大道》的故事前后跨幅十年,从哈维·米克在四十岁生日前夕遇到男伴Scott Smith(由詹姆斯·法兰科/James Franco饰演)开始,到他四十九岁在办公室遇刺为止,我们先看到了他在纽约地下铁一眼就看中了史考特,邀请他陪伴共度四十岁的邂逅挑逗,西恩·潘的演技精准地诠释出了一位平常男性面对爱情时的激渴与悸动。

就在这个同志情人的场合,编剧说出了全片第一句浪漫对白:「Forty years old and I haven't done a thing that I'm proud of./都已经四十岁了,却没有做过什么让自己骄傲的事。」是啊,这句话对于即将过二十岁丶三十岁丶四十岁或五六十岁的人而言都足以构成沈重一击,哈维只是夫子自道的心情表述,他想要追求不一样的人生,找寻同志爱情是其一,到旧金市创业是其二,明明只是一句恋人絮语,却像一颗照明弹,不但点燃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坐在暗室看戏的观众开始思索:「我有没有做过什么让自己骄傲的事?」

情绪感染力是政客最仰赖的武器,却也是电影最擅长的情境营酿。这句话可以是四十岁生日的爱情呓语,也可以是生命转折的见证宣言,带出了哈维决心出柜并从政的心路告白。然而,真正有趣的却是片尾时的最后一笔,镜头再度回来哈维和史考特相遇的那一天,显然才刚亲热过的哈维,裸着身体懊恼着自己年过四十,还没有做过什么令自己骄傲的事,史考特则是笑着打趣说:「你再这样吃蛋糕,你活不过五十岁的!」

是的,哈维在人世只活了四十九年,他没有活过五十岁,这句恋人情话不是咒语,却刚好预告了他的短暂人生,只是,最后的黄金十年,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为他在意的同志人权开出了一条大道。

十年前,十年后,同样的一句话,却因为时移境改,而有了不一样的质量。再度回顾,不只是为了验证青春心事,同时也有了差堪告慰的人生结论了,有始有终,两相辉映,剧本的功力无非就是如此。

政治人物需要阐述自己的理念,精彩的言论本来就提供了影视创作的最佳素材,《自由大道》最精彩的政治宣言自然就是哈维在演讲中引述了自由女神像上的铭文:「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给我这些疲累丶穷苦的/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渴望自由呼吸的人。」然后再强调美国的独立宣言上也明明白白写着:「所有的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政客可以因为不同的理念与目的来操纵或鼓动人心,但是已经写进历史的,却不是政客可以任意修改或遮掩的,自由女神像如此,美国独立宣言亦如此,哈维·米克清楚不过的理念论述,既简单又精准地就透过电影大银幕四射出来了,那是哈维的信念,做为他的传记电影,自然也要传布同样的福音。

当然,最重要的是,《自由大道》的故事主轴在于透过哈维·米克的生前录音来串连他的生平,当他的对抗目标已经清楚揭示之后,他一字一句地念出:「我们要给大家希望,没有希望,生命就没有意义了(Without hope, life's not worth living.)」那是他生命告白的语言,亦是全片试图传达的福音主题,透过西恩·潘的嘴和声音,哈维·米克的理念有了清楚的焦点,作为一部激励同志,传扬平权尊重理念的电影,《自由大道》委婉却又大声地让一位死去的灵魂,得以慷慨高歌的形式重新活在世人心中。
《自由大道》描写同志故事,不但有悲喜情仇,也让我们看见了同志的隐忧。

同志电影不好拍,主要是尺度难以精准拿捏。一面倒说好,未必有说服力;稍有走火,就给人剥削同志的柴薪,狂火猛批。

《自由大道》(Milk)以旧金山市同志议员哈维·米克(Harvey Milk)做主轴向外放射,为同志争人权是哈维·米克的奋斗目标,但在过程中,电影敢于揭露同志的「偏见」,却也是全片最富人性和艺术价值的处理手法了。

哈维·米克是男同志,他的竞选团队都是男性,感觉上是理所当然的安排,然而就在男友史考特飘然远去时,他另外找了一位女同志安妮出任竞选总干事。

安妮是女的,安妮进占了竞选团队的核心,从政治权力的解读观点来看,这意谓着一位女士爬到了男同志的头顶上号令指挥。「你用了一位蕾丝边来取代史考特?」其他夥伴不禁这样质疑起哈维。

Gay是男同志,Lesbian是女同志,同为属同志家族的一员,同样在为同志人权奋战,还要分男女吗?不分,是世界大同的美丽境界:分,则是红尘俗世最单纯的人性,因为事关权力的分配。一直被世俗成见所苦的同志,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也未能免俗地用成见来论断人事吗?也有权力失宠的危机感?也油生了倾轧排挤的心态吗?

能干的安妮很快就证明了自己说服媒体,创造声势的能力,但是她跨越同志岐视的第一天第一时刻,却也成为《自由大道》中最「真实」的一刻,既是异性,也是异类的矛盾情怀,让同志心情有了「镜子反射」的写真效果。

其次,哈维·米克为了打赢法案公投这一场,邀集了核心干部聚会,要求大家勇于出柜,向家人告白自己的同志身份,因为他相信只要清清白白动员,必能号召共同的同情与理解,拉到更到的选票。

但是同志所以要躲到密室暗夜中,当然就是因为受到传统异性恋思维的排挤,出柜需要勇气,就算哈维.米克提供了同志的避难港湾及黑夜明灯,但是那一天,哈维却也扮起了父权角色,挑战着所有还不敢向父母亲友告白自己同志身份的夥伴。

「我都出柜了,你为什么不敢?」「我们在为同志争人权,你为什么还羞于向家人坦承自己的同志身份?」看似理直气壮的这些言论,其实正悄悄扮演着变形的威权指导角色,不敢出柜必有原因,在威权逼吓下,在同志相胁下,不出柜俨然就会面临「非我族类」的排挤效应,在非自由意志下做抉择,不也是另一种变形的威权吗?

曾经是威权体制下的受害者,一旦要去争逐更大更鲜明的理想,就可以套用华丽的口号,扮演起另类威权,强要别人接受自己的道德标准,完成悲壮的革命献身吗?曾几何时,你又成了自己最厌憎的那种人而不自觉呢?

镜子通常只反应了一个平面面向,《自由大道》的镜子却有了立体纵深,为同志代言,却也不忌讳地点出了同志世界的坎坷路面,这样的艺术创作才符合了人性的气息,才完成了写实的震撼。


你的眼睛会不会告诉你,容貌干净的政治人物比较讨喜?

《自由大道(Milk)》除了是同志电影,励志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政治电影,因为导演替很多人上了两堂政治课。

《自由大道》所以被我定位为「政治电影」,主要是因为电影主人翁哈维·米克(Harvey Milk)是旧金山市同志议员,导演透过他的从政历程,点出了政治人物必需改头换面,甚至交换妥协的内部秘辛。

西恩·潘(Sean Penn)饰演的哈维·米克一开始是浪漫青年,有了同志伴侣后,开始去追求及开创人生的不凡意义,原本只想在旧金山安家立业,但是租个房子也会遇到房东冷言冷语,同志族群本来就是弱势,饱受世人的岐视与讥讽后,他决心竞选议员。

一开始,他率性浪漫,扎着马尾长发,满面胡髭就开始参选了。率性做自己,就是他的参选始意,只是从政绝非一己之事,从政不能只图自己玩的开心,政治是众人之事,个人意志固然可以标识独特座标,但是众人的感受却绝对是政治人物能否得到拥护与支持的关键。

就算得票数屡创新高,但是一再落选,却很容易挫折人心,能够从失败中检讨得失,汲取教训,则是政客能否胜选的关键,改头换面的新风貌,就是哈维痛自检讨后的心得。

剃掉胡子,穿上西装的哈维,确实不复昔日模样了,干净取代邋遢,端庄取代随性,外貌也许变了,但是哈维的内心灵魂依旧是那位要为同志人权抗争的孤鸟,他有部份的妥协,只不过妥协却让他距离梦想更进了一大步,因为「人不可貌相」只是书本上的智慧语丝,真实人生中,所有的政客都得面对选民的筛选,第一印像没过关,后面的奋斗就更加吃力;第一印像还不错,也许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听听看你的理念到底是什么?不懂民之所欲的政客,要如何打赢选战呢?

要进场,就得遵守游戏规则,要从政,就得遵守政坛法则,搞偏峰,出奇招的人,当然容易哗众取宠,却未必能屡试不爽。衣冠楚楚的哈维·米克就是比强调嬉皮形象的哈维·米克让人觉得容易亲迎与信赖,政客造型的世俗化与问政品质其实是两回事,拿捏精准的人才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自由大道》的第二堂政治课则是合纵连横的必要。每位议员都要对自己的选民交代,让攸关选民利益法案过关是最基本的动作,只不过单枪匹马绝对难以成事,找到结盟对象,在不损及理念的前提下交换利益,则是另一种必要的世俗算计。

哈维·米克与同为新科议员的丹·怀特(由乔许·布洛林/Josh Brolin饰演)互通声气,其实是合情入理的选择,先投其所好,再施恩求报,其实也是政坛交易的必要过程,只是《自由大道》却暗示丹·怀特可能是隐性同志,哈维可以闻嗅出一些隐性气味,却也因为他自己的同志旗号太鲜明,与来自笃信天主教的爱尔兰社区的丹·怀特政治理念相距太远,即使哈维时而挑逗,时而示好,却让若有感应的丹·怀特备添困扰,很有不知如何因应的困扰,乔许·布洛林精准诠释了中年惶惑的心情,演来确实精彩。

政治交易就难免背叛与算计,再加上感情的挑逗,以及面对哈维·米克精于操纵议题,频频攻占媒体版面的竞争压力,丹·怀特的多重矛盾情绪让《自由大道》的悲剧结局成为难以避免的结果,愁眉深锁,郁郁寡欢的乔许·布洛林其实有着画龙点睛的杰出贡献。


本文全文《自由大道:不负少年头》,原载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891.html;《自由大道:同志见真情》,原载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892.html;《自由大道:政治的游戏》,原载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9/03/post-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