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仰光便被困惑了。因為失了比較。全世界大概很少城市是如此地有活力,卻又如此哀愁,陳舊,遺世獨立,窮。
才第一天,我才剛買的數位相機便壞了。我猜是無所不在的空氣中的煙塵所致。入夜後市區一片漆黑,少人點燈。由飛機上往下看,入夜後的仰光只有機場最明亮。
然後才被緬甸的美麗與佛教文物的豐富所感動。光看擺 在仰光馬路旁的小吃就夠嘆為觀止了,俗話說富要過三代才懂得吃,可見緬甸民眾從前的富庶。歷史上有關佛教在緬甸的流傳,幾乎在佛陀的時代便開始了,此後兩千多年便一直幾乎都是佛教(少許 印度教和原始宗教),看似小乘,但也有不少大乘的影響,一如阿含經,同中有異。
而和吳哥窟幾乎同時代的蒲甘(Bagan)王朝,其建築之優美莊嚴,佛像之柔和可親,佛畫之稚拙典雅,比吳哥更勝不知凡幾,卻聲名遠遠不如。看報載吳哥已因過度觀光化而遭毀損之際,蒲甘卻獨自安靜地、彷佛被世界遺忘了似地,保留了近一千年前的原有風貌。更可貴的,吳哥展現的是印度教與佛教鬥爭而並存而融合的百年過程,風格上差異頗大,經歷的破壞亦大,又被徹底遺棄了近千年;而蒲甘卻在王朝三百間,呈現了純粹佛教藝術的空前輝煌,之後的諸統治者,也都還是佛教徒,毀損不大,世代皆有民居。
之後是更多寺廟。佛塔。僧院。佛教似乎吸納了緬甸人所有的創造力,想像力,當然,和財富。
一路走下去,只覺看之不盡,歡喜贊嘆之不足,每座塔都有每座塔的莊嚴,每座寺廟有每座寺廟的殊勝,每尊佛有每尊佛的美,全緬甸簡直就是一座大型的佛教文物館,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用來形容緬甸,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在蒲甘最高的一座佛塔上登高一望,就是這番氣象。
而依我看緬甸人又長得美極,雖然也尚白(如佛像的皮膚皆漆成雪白),但也都黑得好看,種族也複雜,各族又帶各族的美。尤其男女都下體著線條流暢的沙籠,上身著長袖襯衫,加上一雙絨布底的深色夾腳拖鞋,就是可以登堂入室的正式服裝了;女人不必說,再陽剛的男性也因此帶著幾分柔媚,再加上小乘佛教的世代薰陶,個個都有如佛陀口中的善男子、善女子,舉止得宜,善心禮佛。
而在離開緬甸之前,和緬甸友人餐 聚時,他談到最近頗攢了一些錢,正在鄉間覓一塊地蓋 寺廟──在緬甸人心目中,人生再沒有比出家悟道更光榮、比建廟供人膜拜更積功 德的事了。
他有如說神話般,談起他在處理寺廟土地時,曾遭遇寺旁樹中兩蛇精托夢阻擾的曲折情節,乍聽似神怪,卻又合情合理,一旁我卻彷然記起阿含經裡的記載,佛陀在世時曾告示弟子在建新屋時,事先應如何處理土地上原有之神靈等等情事──發覺他建廟的故事,以及如何排除障礙的過程,赫然和那段經文所描述的,一模一樣。
我終於明白︰原來自佛陀寂滅後的兩個半世紀以來,緬甸,一直就和佛陀這麼親,是這麼如此純粹、真實、自然而然的一片佛土啊﹗
佛途旅次──陳克華的緬甸攝影作品展
緬甸是我去過的佛教古國家相當特殊的一個。其佛教文物殊勝,民眾良善,風景秀麗,自成一格,比起印度、錫金、高棉甚至西藏,毫不遜色。而此次在宗博館的展出也出於特殊因緣,有幸和大家分享我在緬甸拍攝的照片。
如果您也有在東南亞國家旅行而懾於其眾多失學、生病、殘障兒童的經驗,也希望您能來宗博館,那裡的攝影作品賣出所得將捐出作幫助緬甸孤兒的基金。
──陳克華
>> 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