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ay 2007

新加坡神學教授呼籲廢除刑事法典之同性性交條文

在5月10 日於新加坡舉行的一場討論基督教與同性戀的講座上,一名觀眾在發問時要求主講者解釋上帝賦予人類嘴和肛門的天生功能是什麼,另一名則將同性戀與獸交、孌童癖和亂倫行為相提並論。

新加坡三一神學院的教務主任、陳樹南新約教授陳錦發博士在講座上提到新加坡社會中的同性戀現象時說:「新加坡是個多元化的社會,所以一定有給予這群人的空間。」因此,他支持廢除《刑事法典》第377A節關於禁止同志性行為的法律。

神學教授陳博士在為他的這番言論作引言時時說:「將同性戀視為犯罪行為引致很多問題。」他也說,有關法律本身是從過往英國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

在他看來,目前的問題在於,新加坡政府雖然認同廢除法律的必要,卻還沒想清楚廢除法律所可能帶來的后果。他相信「他們還不知道要如何應付這些后續問題」,包括要將性行為法律的法定年齡定在幾歲,以及如何面對同性婚姻這個課題。

不過,他也清楚表明,他個人是反對同性戀的。

陳博士是在出席一個名為「基督教徒對同性戀的看法與身心關懷」的講座時,發表上述談話。這個由自由社區教會組織(Free Community Church)屬下的「安全港」團契(Safehaven)所主辦的講座,於5月10日假安國酒店(Amara Hotel)舉行。

主講者除了陳博士外,還包括關懷輔導中心的治療顧問楊安東尼(Anthony Yeo)、總部設在馬六甲的「前同志」行動組織真愛教會(Real Love Ministry)的創辦人埃德蒙·史密斯(Edmund Smith)與新馬衛理公會退休主教葉金豪牧師;新加坡新傳媒電視新聞組英語新聞部高級導播奧古斯丁·安圖梵(Augustine Anthuvan)是講座主持人。

出席講座的人數約為250人。他們或許 猜到,四名主講者將兩人一組,分為兩派;楊安東尼和葉金豪牧師早前曾經顯露過對同性戀表示贊同的姿態。

然而,當講座進行開來以後,大家卻都發現,其實四名講員根本就沒有「分門別派」。對我而言,真正的分歧來自出席者對於他們的宗教的態度:有人對自己的基督信仰是經過深思熟慮、 通過實証和人証說明進行睿智思考,也有人以一種在我看來過度敏感的姿態來接觸基督教。


解讀與上下文釋意

陳博士在闡述自己的論點時言明,他談的是《聖經》中「就我個人所閱 讀到的証據」。他一開始時就提醒觀眾,《聖經》中只有幾個章節有提到同性戀,而且應該從上下文去審視箇中的意思。

最后一位發言的葉牧師對此表示同意,並認為有關章節是「有時間因素」而且「與上下文義有密切關聯」的。

葉牧師指出:「教會的教義是經常改變的。」並舉例說,原本平扁的地球變成圓球體,而被耶穌「公開譴責」的離婚行為,目前也屬合法了。

他也指出,「同性戀」(homosexual)這個字眼,直到1946年才出現在《聖經》中;這就意味著,無論《聖經》就此字眼究竟所指為何,應該與現今社會對於「同性戀」這個字眼的解讀有一些差別。他也提出了看法,認為經文中所指的同性行為,說的應該是剝削行為或「異性戀男子將自己原本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居於次等地位的女性的角色對調。」

陳博士則認為,猶太人論及對同性戀的譴責時,從來沒有提到「剝削」;事實上《聖經》所提及的「同性戀」並未如葉牧師所說的那麼講求上下文釋意。他說:「保祿說的是一般情況。」

不過,他贊同葉牧師所說、反對同性戀的原因在於「它模糊了性別之間的差別」。另外,也有對於同性戀在繁殖方面「徒勞無功 」的說法。

對於非基督教徒而言,這些內容或許 過於學術,但我把它們寫出來的用意在於証明,所謂的「兩派人」之間,其實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的存在。兩方都以《聖經》中的實証為依據,只是解讀有所不同。兩方都接受現今社會的醒覺和實況,對基督教義的影響,只是其中一方的尺度更寬容一些。

同樣地,對於問題核心中個人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陳博士和葉牧師都表示贊同。陳博士說:「當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將它當成一種有人牽涉其中的課題。」楊安東尼在觀眾提問時間時,也幽默地表示:「每當我們討論同性戀的課題時,我們都不討論生殖器。」

楊安東尼在陳詞時,強調將重點放在身心關懷上。他以耶穌與不同人接觸共事為例子,強調採納「高度開放、願意與每個人接觸」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真愛教會

埃德蒙·史密斯的發言則與其他三人完全不同。

他說:「我堅信那是一種罪過,但在基督教中,任何事都是可能發生的。」他也說,通過耶穌基督,一個人能夠脫胎換骨,與上帝取得聯系。

他斷言:「我的(前同志)教會只為那些願意擺 脫同性戀傾向的人而存在。」並大量使用「性別混淆」、「同志生活方式」等字眼,但對於箇中的意義卻沒有很好的詮釋。他也將贊同同性戀的人歸類為「人生目標是性而不是耶穌」的人。

由他不斷反復闡釋的觀點來看,他主要想傳達的是「上帝是人生的靈糧」;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教徒,就「一定要進食這份靈糧」。不過,他的觀點卻被一名觀眾評為「嘩眾取寵」。

終歸來說,史密斯的觀點止於個人,而且極度主觀。他給人的感覺是,即使提到經文的部分,也只是用來讓他個人那套深奧的信仰合理化的工具。

問題是,你要如何與抱持著這種態度的人、以一個模糊概念(如「我可以感覺到體內的聖靈」之類的概念)為出發點的人、將他人信仰視為膚淺、除非對方和他一樣將上帝接受為人生靈糧的人,一個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這就是那道鴻溝。

因此,我有感而發。唯一能夠與「前同志」共處的人,必定要擁有高度宗教相對性;而諷刺的是,「前同志」本身需要的卻是道德絕對性。


觀眾發言

主講者演說完畢后,兩名基督教「人証」也發表了他們的看法;其中一人是同志,另一人是前同志。

前同志潔絲琳(Jaslyn)說,她在童年時候,飽受父母的排斥和傷害。她說:「在我出世之前,還在子宮裡的時候,我就已經遭排斥了。」

接著下來,她每次受到傷害,她對愛和關注就會極度渴求;她並沒有明言她所指的「傷害」究竟是什麼。她說:「失去了母愛,我感到空虛,因此被其他女生吸引;但今天,你看到的我,絕對是上帝的奇跡。」

我們當然不應傷害別人,但我們也不能將盲目地接受她的故事,完全不去過問這其中所牽涉的心理層面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相反地,國偉(Kok Wei)的表白對同志而言,顯得十分平凡,根本沒有重復的必要。他來自一個正常的,也可說是嚴厲的家庭,在承受了一般社會對於同志的態度后,對於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感到羞恥。他參加了教會、又退出教會;最后,他找上了「安全港」團契。

他說:「是上帝賜予我這份傾向的。我覺得難以想像這種充滿愛和關懷的情感關係,不是來自上帝的恩典。」

到了觀眾提問時間,席間的反應相當踴躍,有15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部分發言者為同志,但其中有三人卻質問對於同志抱持首肯態度的作法。其中一個人要求知道,上帝賦予嘴和肛門的天職是什麼,另一人則表示,「令人驚異的大愛」是很重要的,人們不應只想到「孝順的愛」和「情色的愛」。

還有一名觀眾與埃德蒙·史密斯抱持同樣的想法,他們好像都來自另一個宇宙。他們所發表的都是一些主觀的看法,無法沿續他們的思維進行有深度有意義的討論。雖然他提起了獸交、孌童戀與亂倫,但也無法激發有意義的討論,因為這些都只是他用來維護自己武斷態度的強捍修辭工具,而不是探討和尋求啟發的言論。

「安全港」團契將在今年6月舉行第五輪的「生命泉源」(Living Water 5)互助會活動。有關活動旨在幫助正在掙扎中的男同志基督教徒,讓他們在性向與宗教間尋求平衡。欲知詳情,可尋訪網站www.oursafehav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