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ar 2009

實習學生的Reflection(2):尊重,是我們永遠要學的功 課

幾乎每一位來「彩虹中心」實習的大學生,首一兩個星期都會遇上不少「衝擊」,主要源自在這裡出現的人和發生的事。

其實,我們若能就所見所聞作出反思的話,不難打破我們身處的主流社會或經過長年累月社教化後自身的一些框框。

記得去年萬勝節,香港彩虹的會員與友好跨性別團體CD Family的成員,在「自己人」專業化妝師的協助和一班義工的伴隨下,扮裝著上旗袍及華麗服裝,一字排開,巡行尖沙咀的情景……

當一起廿來歲,穿著哥德式服裝(間或配備寶劍),於理工大學返學並在彩虹中心實習的男同學,遇上一班「姊妹」會有怎樣的反應?讓我們看看他所寫的──

打開中心的大門,迎面而來的是婀娜多姿的男人,濃妝艷抹的臉龐、柔軟綿長的秀髮、玲瓏浮凸的身材、魅惑眾生的神態、妖媚冶豔的風采。不錯,全是來自男人──甚至是經歷了變性手術的男人。

先不說大眾必定會對他們口誅筆伐、灌上「變態」、「發神經」、「人渣」等極盡侮辱的字眼;或者是冷嘲熱調、鼓吹愛滋病案必然大增、男妓即將征服香港、人類隨時滅絕等「危機」。令我在意和感到興趣的,是他們的衣著打扮。

「男人就該有男人的樣子、要多操練肌肉、多運動、盡量『Man』一點。」這是我聽了將近二十年的說話。無論是父母親戚、老師長輩、主流論述,說的都是千篇一律。但是敢問一句:請問什麼是「男人的樣子」? 是誰規定男人就是要「Man」?

若有男人跟我說這是千古以來不變的定律,我必然會在心中割下他的命根子,然後拿去餵狗。請問中世紀時代的歐洲貴族,有哪位從未穿過長袍、留著一頭秀麗的長髮?當時的人甚至戴著長長的假髮示眾,這樣又如何解釋?請問唐朝盛世、大清皇朝,有哪位沒有留著長髮?難道歷史洪流中的男性都不是男人?現代的男人才是雄性之最?

你要問我原因是什麼,現在的我會回答你──功 能主義。為了方便人們發揮最大的「功 能」,為了生存來滿足社會需要的人口、勞動能量和最高的生產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男女徹底地「定型」,從衣著、日用品等著手。男的要穿褲子,頭髮要清爽短小,要操練強健體魄,以便投入勞動性工作。女的要打扮得花姿招展,塗上化妝品和穿著短裙,一邊賣弄性感從事服務性行業,或是打理家務以便丈夫了無牽掛地出外拚搏工作。

生理上的規範雖然可憐,然而心理上的規範更是可怕,從小孩的教育開始著力灌輸帶有主觀的思想,盡情剝削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意,把他們像「倒模」般不斷複製、徹底定型。若然有違「主流論述」者,即加以狠辣批評、刻意杯葛,甚至恐怖至把這種行為定格為「病徵」、大搞「標籤文化」,先將這些「病人」扣上負面的字眼,然後安排所謂的「心理醫生」、「社工」為其進行心理「輔導」,以求「撥亂反正」。

請問他們有什麼「病」?他們做了什麼不正常的事?是殺人放火?強姦美少男?又請問何謂正?何謂邪?正邪之分又是用什麼界定?他們忠於自己的喜好,擁有自己的個性、靈魂,遵守社會的法規,以求安穩地生活,請問他們何「病」之有? 為何偏偏要趕盡殺絕?每天看著報紙,原來異性戀殺妻弒父的新聞是這麼的微不足道,同志相戀、易服卻能成為城中炒作話題。請問病的是同志?還是香港人?

諷刺的是,這群易服同志,身穿上班制服時卻與一般人無異。辛勤地工作、行事談吐一切如常,沒有人察覺他們是「病人」的身份,我們的生活原來一直潛伏著無數難以發現的「變態」。那麼倒轉來想,規範還真是可怕!以「西裝」為例,它成為了「病人」偽善的面具,掩蓋 著邪魔的利爪,為動亂的種子遮蔭。究竟「規範化」的本質是為了造福人群?還是為禍眾生?

每個人的衣著也有自己的風格,每一種衣著也代表著不同的靈魂。不同的風格和衣著、不同的靈魂和思想,才能促進百花齊放的多元世界,文明才會得到進步。刻意的窮追猛打,只會釀成扼殺自由的惡果──社會上只餘下沒有靈魂的空殼,人們只是活生生的機械。香港自譽為自由之城,請問自由何在?

Jimmy,香港彩虹的行政助理,他曾問我對香港彩虹有什麼感覺。那時我沒有回答。若然他再次問我,我的首個答案是「尊重」。因為他們懂得什麼是尊重,他們懂得如何是真正地尊重別人──包括性取向和衣著打扮等喜好。他們為那些受盡批評的易服同志提供了一個讓他們盡情放鬆、享受人生興趣的安樂窩,這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都說LGBTQ,作為「首間為同志而設的社區服務中心」,香港彩虹不單服務男同志,(雖然我們拿的是愛滋病信託金資助!)更跟女同志和跨性別團體分享有限資源,透過合辦、協辦活動,促進不同性別身份認同及性傾向人士之交流,透過長期的接觸相處,達致共融。

還記得十年前,彩虹活動時,曾有會員問道:「為何會有女同志/直人參加我們的活動?為何會有學生列席我們的『吹水會』?」

尊重,是我們永遠要學的功 課。

十年過去,(新)彩虹中心投入服務一年半,在尊重的功 課上,我們自問「剛好合格,仍須努力」。未來,我們要繼續透過交流實踐,將「多元共融·尊重差異」的精神發放開去!


歡迎與作者電郵交流:ken@rainbowh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