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丽莉·布瑞斯珂的中国眼睛》:
福斯特和萧乾一起分享了他在1911~1914年间写成的「完全可以出版但还是不能出版」的小说《莫里斯》(同性恋题材小说,后被改编成著名的同性恋影片《莫里斯的情人》)的手稿。他写道:
「我很愿意听你坦白地讲讲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以及中国文学中(和《莫里斯》)类似的作品。」
萧乾回覆说,他18岁之前曾经历过一段「幼稚的丶柏拉图式的丶莫里斯式的生活」,但他很快就「长大」了。他说起早期的一些同性恋渴望,第一个是他十来岁时的一个亲密男性夥伴,他曾为他写过诗。但是这个亲密的夥伴比他更早地「长大」了,萧乾觉得他的所有诗歌都「变得荒谬了,就像银行破产之后的银行支票。真的很伤心」。
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凭直觉就能感觉到福斯特喜欢外形俊朗的萧乾。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也可以从萧乾的自传《未带地图的旅人》最终的定稿中删去的一段话中依稀可辨:「我们的友谊(萧乾和福斯特)其实并非巧合。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之间彼此互相吸引。」
(上页内容原载于2009年7月11日《新京报》C11版)
附:萧乾简介
(摘自维基百科)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生于北京,蒙古族,原名萧秉乾(萧炳乾),作家丶记者和翻译家。
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任职《大公报》。1939年远赴英国,成为战地记者。有《银风筝下的伦敦》等著名报道。1949年萧乾回到北京,反右期间被打为右派,文革期间与爱人备受迫害,后平反。
他的翻译作品有《莎士比亚戏曲故事集》(英国兰姆姊弟合著)丶《好兵帅克》(从英语译本转译)丶《培尔·金特》丶加拿大里柯克幽默小品集等。1990年,萧乾和爱人文洁若应译林出版社之邀,着手翻译詹姆斯·乔伊斯的巨作《尤利西斯》,四年乃成。他与爱人曾合作翻译多种英语文学作品,夫妇二人还合作从英语译本转译俄国托尔斯泰的短篇作品集。
萧乾自称「未带地图的旅人」,在文坛前辈冰心口中,则是昵称「饼干」的弟弟。他与巴金丶钱钟书等交好,与郭沫若丶沈从文丶曹禺等则颇有嫌隙。英国作家E.M.福斯特曾经推荐萧乾去剑桥读书,相交甚厚,后来则由于种种原因断交。
1999年,萧乾因心肌梗塞于北京逝世,终年89岁。
本文原载:雅虎中国资讯
http://news.cn.yahoo.com/09-07-/1498/2jk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