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报》编者按】说起「石头」,可能很多人不太记得,但说起那个「衔着蝴蝶的女孩」,很多人一定记忆犹新。2001年,本刊前摄影师曾忆城在电视上看到石头和李银河丶崔子恩一起在节目里讨论,之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找到了石头进行采访。为了方便拍照,还住进了石头家,和她们一起生活。一起去买碟,在地铁里捡到了那只蝴蝶模型;一起去剃光头;一起去边厅玩……在本刊2001年第15期的《石头记 半支烟》里,曾忆城记录了这个普通又特别的女孩「石头」。多年后,我们再次回访并关注她。
[(上图)《城市画报》2001年第15期〈石头记半支烟〉里的石头照片。(曾忆城摄);2001年,石头与明明;2002年,石头在芝加哥;2003年,石头与朋友章义丶明明。
关于 石头 |
石头,毕业于贵州艺术学院,从事绘画丶摄影丶独立影像。 影像与纪录电影作品:《女同志游行日》(2002年)丶《谷文达访谈:艺术丶政治丶人生丶性倾向》(2005年)丶《女人50分钟》(2006年)丶《门·山·川》(2006年)丶《长城脚下的孩子们》(2007年)丶《我们要结婚》(2007年)丶《甜蜜的荒漠》(拍摄中)等。 |
「石头老喜欢抽半支烟,不抽,觉得缺点什么,抽全支又太多了。」这是2001年《石头记 半支烟》开篇第一句。时隔8年,石头戒掉了这「半支烟」,有了新女友,家也从北京城西搬到了最东端。
石头的头发长了,快要垂到肩头,据说这算是8年中最长的一次。
8年前,石头每次去理发店剃光头,都会惹来种种猜测「演员?艺术家?尼姑?」街坊老太太们矢志不渝的打探,石头都以沉默相对。「现在不用去理发店了,我有一把推子,可以自己推头发。」
2003年,石头的表妹送给石头第一把推子,黑色,沉甸甸的,略显笨拙,但是给石头带来了某种自由。「后来又买了一个更轻巧的,旅行的时候也可以带着,曾经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旅行的时候,两个人都推成光头。」
明明是石头的女友,她们一起住,一起旅行,一起工作……「差不多做什么事都在一起」。8年前两人第一次一起出行,去青海拍摄活佛以及当地寺庙里的女性喇嘛,条件艰苦,时常需要露宿。石头早已适应了高原旅行,明明却是第一次。有一日,两人在山坡露营,睡到半夜明明突然感到窒息,呼吸困难。「可是给她吃了一碗当地人做的酸奶,居然高原反应就消失了。那时候真是非常开心,半夜醒了两人还互相开玩笑,起绰号,她的好多绰号都是我那个时候起的。」
2005年,石头在文化节;2006年,石头在准备参加朋友小燕的婚礼;2009年,石头在北京第一届酷儿艺术展上(穿红裙者)。
「画得比以前少很多,一直在画,但是很慢,一年也就是一两幅作品。精力比较多放在了影像方面。那部关于活佛的纪录片从当年一直拍到了现在,不断的拍,我的视野也慢慢从『个人』转到『群体』,这几年我和明明一起去了国内10多个城市丶乡村,拍摄了大量素材,我们要制作一部关于中国拉拉生存状况的纪录片。」
不过在外面跑得太久,石头现在又想静下来,回到一个人安静的状态,她说从今年开始,会给自己一个净化丶沉淀的时间。
无论使用什么媒介,石头的作品始终都在关注女性。2006年完成的纪录片《女人50分钟》里,她用镜头呈现了不同地域丶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女人。也跟明明一起拍摄了大量带有表演性质的摄影作品。除此以外,石头还出演了李玉导演的《今年夏天》,这部影片2001年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石头也因此片参加了旧金山同性恋电影节。
「在美国旧金山看同性恋游行,我的感觉不是『刺激』而是『这是很自然的』。其实这些年真正刺激到我的事情都在中国,在国外旅行即使景色再美,情景再出乎想像,带来的也都不是『刺激』的感觉。」
石头1988年曾经去过西双版纳旅行,时隔20年,2008年再去,发现原本茂密的热带森林被成片的橡胶树林取代,道路变好了,风景却变坏了。
2009年,石头在第四届酷儿电影节。
与8年前相比,石头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每天5丶6点起床,偶尔睡到8丶9点钟就会觉得「太晚」。「就是觉得应该对自己更严格一点」石头说。
2003年,石头决定告别自己的「半支烟」。「一开始,我没有对自己用『戒』这个词,我就是放松自己,实在想抽就抽一口,然后慢慢从一次抽半支烟减少到一次抽一两口。然后渐渐地变得抽一口都觉得不舒服。」
「与8年前相比,我的性情也平和了很多。」石头说自己的这种变化跟明明有关。「2001年开始跟明明在一起,这件事其实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觉得很踏实,不再喜欢那种冲突很大的状态。以前的我是特别激烈的,现在我意识到其实情感的躁动对人的影响很大。」
本文原载:《城市画报》第236期2009年7月28日版「拾年回访」系列之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