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Oct 2009

美國同性戀權益現況

由於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影響,美國的同性戀文化在全球也廣為傳播,這也使人們容易認為美國的同性戀權益走在全球的最前列。然而,美國同性戀權益的狀況究竟如何?

對這個問題做出回答,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1)美國聯邦制法律的基本框架;2)美國兩黨政治與同性戀權益;3)美國同性戀權益現況;4)法律之外的進展,即社會層面上的權益狀況。最後還根據個人的觀察和推斷,展望一下美國同性戀權益的走向。


1.美國法律的基本框架

了解美國同性戀權益的進展,首先要了解美國的法律框架。美國的政體聯邦制,其法律包括聯邦和州兩個層次。簡單地講,除了聯邦法律(即全國性法律)之外,各州還可以有各自的法律(包括憲法),州法只能適用於頒布法律的該州,跨州不一定適用。當兩個法律相抵觸時,以聯邦法律為准。聯邦最高法律為國家憲法,州內最高法律為州憲法,聯邦最高法院有九名法官,職責在於詮釋聯邦憲法;州最高法院有七名法官,職責為詮釋州憲法。法官實行終身制,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後上任。當普通法律和憲法相抵觸時,以最高法院法官對憲法的詮釋為准。最高法官經常因人而異對憲法中的相關條文做出不同的詮釋,此時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最後判決。

要修改有關法律,有兩條途徑可以選擇,一是通過州議會或國會投票,二是通過「法律的正當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即所謂的打官司。當公民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或者剝奪時,可以經過層層上訴,直到由最高法院通過詮釋憲法做出判決,即「給個說法」。「法律的正當程序」是法律框架內的訴訟程序,而訴訟的目的經常在於修改現行法律,而政府又是現行法律的執行者,因此成為被告幾乎是家常便飯,同性戀團體如何運用這個程序來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除了要求最高法院對憲法做出詮釋外,「法律的正當程序」對於尊重憲法和穩定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的憲法規定,為人人提供平等的保護,人人享有平等的權益,這些表達雖然抽象,確實同性戀者爭取平等權益的出發點。而具體的法律往往規定,當事人的性別、種族、膚色、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等因素不能成為歧視的理由,同性戀團體則希望在這些法律條文中加入有關性傾向(往往還有變換性別者)的非歧視條款。然而,美國的民眾對此的態度往往很有差異,其關鍵在於認為性傾向究竟是一種天生的特質,還是後天的選擇。對此見解的不同往往決定著選民對同性戀權益的支持與否,比如同性戀人群認為同性婚姻的權利理所當然,就像跨種族伴侶一樣,但很多選民基於自己的宗教信仰,認為同性戀是一種後天的選擇,不能與種族和膚色相提並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雖然很多同性戀者持定權利有否不應該基於性傾向的先天性,但從公眾心理和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同性戀先天性證據的積累仍有其現實意義。




2.美國兩黨政治與同性戀權益

兩百多年來,美國政治的格局基本上就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競爭,而兩黨也在歷史進程中,出於自身的生存需要而發生了巨大的路線改變。自六十年代以來,民主黨逐漸和社會中的自由派相結合,而共和黨則與右翼宗教勢力相結合,從而使兩者在經濟和社會議題呈現態度差異,而在同性戀權益方面的態度分歧尤其巨大。

目前共和黨的綱領基石可追溯到新教倫理。新教倫理被彌爾頓·弗里德曼稱為「資本主義的倫理基礎」,主張獨立自主,人人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並鼓勵創新,鼓勵對財富的追求,因此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由此衍生出的英國古典經濟學派的基本準則就是「不管」原則(laissez-faire,類似於政府層面的「無為」),它強調政府應該盡可能減少對經濟領域的干涉,讓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去調節一切。這些主張反映在經濟政策上,就是提倡減稅,減少政府福利開支。出於這個經濟原因,共和黨歷來得到企業財團的大力支持,成為共和黨背後的特殊利益集團。民主黨對於政府介入經濟生活持較為支持的態度,而且傾向於贊同收入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因此往往在選民眼裡預示著增稅。

美國選民百分之八十以上為基督徒,有46%為新教徒。在社會議題上,由於新教反流產、反同性戀權益和反干細胞研究,使得共和黨在總體上也表現出類似的傾向,民主黨與此的態度往往相反。

2000年和2004年,共和黨利益集團為了推動伊拉克戰爭(目的在於石油)和通過社會保障金私有化等經濟目的,希望將共和黨人送上總統寶位,並取得國會的控制權。除了利用公眾的恐懼心理,炒作反恐議題之外,他們還想出了利用同性婚姻的「妙招」。由於選民絕大多數為基督徒,同性婚姻的反對者仍然在各州占多數,因此共和黨和宗教右翼勢力合作,在各州推出禁止同性婚姻的憲法修正案提案,並將之與總統大選「捆綁」。這番舉措極大地催發了保守選民的投票熱情。兩次大選結果顯示,兩黨候選人的得票相當接近,因此有不少評論家認為,是同性婚姻的議題兩次將小布什送上了總統寶座。

過去二十多年來,共和黨素有「恐同黨」之稱,因此同性戀者一邊倒地支持民主黨也就不足為怪了。每次總統大選,兩黨都會召開造勢大會,民主黨大會歡迎同性戀者參加,代表們發言也呼籲對同性戀權益的支持。希拉利和很多民主黨政治家還連年參加同性戀的自豪遊行,表示自己是同性戀人群的朋友。在2008年的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雖然對於同性伴侶的結合是否應該被稱為「婚姻」存有分歧,但全都認為同性伴侶有權享受等同於異性配偶的平等權益(共和黨候選人中只有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持支持態度)。從各州同性戀權益的進展狀況來看,目前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都是藍州(即民主黨占優勢的州)。由於歷史原因,美國黑人的宗教信仰較強,對同性戀的反對態度尤其明顯,而奧巴馬曾經在黑人集會上公開表示,恐同就像歧視黑人一樣,都屬不對。這番表示使他在同性戀人群中贏得了極大聲望,同性戀選民對他的好感甚至超過了原本極具人緣的希拉利,為奧巴馬最後贏得黨內提名並最終獲得大選勝利起了作用,而奧巴馬在大選結束的獲勝演講中,也不忘呼籲對同性戀者的尊重。




3.法律與同性戀者權益

就同性戀權益而言,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同性戀行為合法化

美國於1828年首先將「反自然行為罪」列入法律,歷史上在很長時間內實行反雞姦法。雞姦行為在廣義上指代任何不涉及生育的性行為,包括口交、肛交和獸姦等,但在法律在實際執行時,幾乎只以同性戀者為懲罰對象。

1962年,伊利諾斯率先取締對同性戀行為的懲罰,但直到二十一世紀初,同性戀行為仍然在十五個州被列為非法。雖然該法律幾乎不被執行,比如同性戀行為仍然非法的州也有不少同性戀酒吧公開營業,警方也不將之視為打擊目標,但反對同性戀的人士認為,法律條文保留對同性性行為的懲罰旨在彰顯主流道德。直到2003年,聯邦最高法院做出判決,才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對同性戀行為的法律懲罰。

2)平等就業權和住房權

目前美國有三十三個州外加華盛頓特區已經通過法律規定,性傾向不能成為雇佣或者解雇的理由。但目前該法案尚未在國會闖關成功。反對者的理由是一些中小企業的雇主可能會受到該法律的鉗制,從而無法做出自如的雇佣決定。不過,奧巴馬將於2009年初入主白宮,目前民主黨還取得了國會兩院的控制權,因此很多評論家認為該法案的通過指日可待。

與平等就業權相關的還有平等住房權,即房主不能因為出於性傾向原因而拒絕租房給別人。目前共有十三個州頒布了這項規定,另外還有很多城市也有類似規定,但美國還沒有在聯邦的層面上有這種法律規定。

4)平等從軍權

美國目前實施的仍然是「不問不說」政策,即軍方不打聽軍人的性傾向,同性戀軍人也不公開自己的身份,但假如有軍人公開表明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則將遭到開除。說到底,美國軍隊不接受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

軍隊屬於國家所有,所以有關法律不由各州決定。對於同性戀者平等從軍權的主要反對來自軍方,他們認為同性戀者將對其他士兵造成騷擾,從而影響軍紀和軍隊效率。但目前根據歐洲國家的經驗來看,並非如此。 

5)仇恨犯罪法

仇恨犯罪是出於對某一族裔的仇恨而犯下的暴力罪行。目前美國的仇恨犯罪法涵蓋種族、膚色、宗教和出生國,但是否添加有關性別、性傾向和殘疾狀態的條款,目前還存有爭議。

支持在仇恨犯罪法中加入性傾向條文的人士認為,將性傾向列入保護條款後,針對同性戀者的犯罪可以有聯邦人員協助調查,但更重要的是法律能夠起到警示作用,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對同性戀者的暴力行為的犯罪性質。反對者則認為,對同性戀者的人身安全已經在基本法律裡得到了保障,假如在將性傾向加入保護條款的話,那麼對同性戀者的暴力侵害行為將比一般的暴力侵害受到更為嚴厲的懲罰,這就意味「思想犯罪」,即對同性戀的反感情緒受到法律的懲罰。目前雖然有一些州通過了仇恨犯罪法,但該法律尚未在國會闖關獲得成功。

6)同性婚姻

在八十年代遭遇艾滋病的強烈侵襲後,同性戀人群裡開始出現穩定伴侶關係的呼聲,因為穩定的關係對於預防艾滋病能起到重要作用,而法律承認可以為伴侶關係的穩定提供重要保障。同時,同性戀權益運動發展二三十年後,領養子女和退休等議題也被日漸提上了日程。在九十年代,同性婚姻逐漸成為社區內的主流話題。同性戀團體也認為,圍繞著同性婚姻的討論有助於主流人群了解同性戀,因為婚姻牽涉到的一系列生活權益更能夠贏得主流社會的感同深受,比如醫院探訪權、遺產和勞保繼承權、共同擁有財產權,等等。

美國目前有馬塞諸塞和康涅迪格兩州承認同性婚姻,佛蒙特、新澤西和新漢布郡三州承認公民結合(civil union)。公民結合允許同性伴侶享有已婚配偶的一切權益(比如領養權和財產繼承權),唯一區別是不稱之為婚姻。加州曾經有半年時間承認同性婚姻,但11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剝奪同性伴侶的結婚權,下一步有可能轉而承認公民結合。此外,夏威夷、俄勒岡、華盛頓州和華盛頓特區則設有家庭伴侶法,所給予的權益比已婚配偶要少。

那麼美國五十個州內,為什麼獨有在這兩州內同性婚姻獲得法律承認?這並不是一個隨意的抉擇,而是需要一番深思熟慮和精打細算。同性戀團體逐一盤點民風比較開明的州,仔細研究這些州最高法院七名法官可能做出的判決,在確定至少有四名法官會做出有利的判決後,他們才開始行動。首先,同性戀團體出資聘請律師,並在該州的同性戀報刊上刊登廣告,招募關係穩定的同性伴侶來做原告。為什麼需要由關係穩定的同性伴侶來打官司呢?一來出庭時比較具有說服力,二來官司需要層層上訴,一般要歷時幾年,假如伴侶關係在這過程中解散的話,就等於原告自動撤回上訴,官司也就不了了之。

同性伴侶首先於1997年在夏威夷打起該官司,經過各方面的陳述,上訴法院確實做出了有利於同性伴侶的判決,但最後最高法院做出的判決並不有利於同性戀者。1998年,同性戀團體瞄準了佛蒙特州,該州在美國歷史上是第一個取締奴隸制,也是第一個給予婦女投票權的州,一直有著美國民權先鋒州的稱號。該州最高法院果然做出判決,認為同性伴侶有權享有和異性配偶完全等同的配偶權益,但它讓州政府有兩個選擇,或者承認同性婚姻,或者專門為同性伴侶設立公民結合法(civil union)。州政府選擇了公民結合,於是佛蒙特州首開先河,成為全美國第一個給予同性伴侶平等權益的州,但不稱之為婚姻。

2003年,同性戀團體瞄準了馬塞諸塞州,走過相同的「正當程序」後,該州最高法院做出判決,不僅判定同性伴侶有權享有平等權益,而且強調應該稱之為婚姻,因為假如只是公民結合的話,同性戀者仍然被視為二等公民,即仍然構成歧視,於是馬塞諸塞成為全美國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州,同性伴侶不僅可以享受到平等權益,而且有了婚姻的名分。2008年10月,康涅迪格州最高法院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決,於是承認同性婚姻的州又多了一個。加州的情況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06年,加州議會就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議案,但由於未過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結果被州長施瓦辛格的否決(他當時在共和黨內受到極大壓力)。兩年後加州最高法院做出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判決。但好景不長,宗教團體徵集到保守選民的足夠簽名,將禁止同性婚姻的憲法修正案提案(即第八提案)付諸於全民公決,結果有52%的人反對同性婚姻,有48%的人支持,於是施行半年後,加州又撤回了對同性婚姻的承認。如何看待那些已婚的同性伴侶關係,目前法律還有爭論。批評家們認為,這種公民投票讓多數人決定少數人的權利和命運,是民主制度中「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的典型體現。

雖然同性婚姻合法化在加州遭遇了挫折,但投票結果還是透露出一些樂觀的訊息。早在2000年,加州就舉行過有關婚姻定義的全民公決,當時有62%的人反對將同性伴侶的結合稱為婚姻。而時過八年,這個比例下降了10%,反對和支持接近持平。再從各個年齡層的投票結果來看,越是年輕的人,對同性婚姻的支持度也越高,在可預見的未來,同性婚姻的支持者將成為加州選民的多數。所以說,雖然反對同性婚姻的浪潮暫時佔據著微弱上風,但歷史站在同性戀人群及其支持者這一邊。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目前的同性婚姻只涉及到州內法律規定的三百多項平等權益,並不涉及聯邦法律規定的1138項權益,比如聯合繳納聯邦稅、繼承已逝配偶的勞保金、外籍配偶的移民權,等等。只有在聯邦程度(即全國範圍內)實行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伴侶才能享受到這些權益,而美國目前已經有三十多個州通過了相關法律,禁止同性婚姻,或者將婚姻定義於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可見在全國範圍內承認同性婚姻,任重而道遠。評論家們都認為,同性婚姻將仿傚半個世紀前跨種族婚姻走向合法化的道路,先在一些開明的州取得突破,繼而各個擊破,然後待時機和條件成熟時,告到聯邦最高法院,使同性婚姻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法律承認。當然,這個歷程要走多久,各人看法迥異,樂觀者認為需要二三十年,而悲觀者則認為需要二三百年。




4.法律之外的權益進展

除了法律之外,平等的精神還可以在社會層面上得以體現,而社會的進步也可以彌補法律不足引起的缺憾,除了法律權益之外,美國同性戀者的社會境遇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主流媒體已經成為同性戀者的盟友。媒體對於同性戀走過了一個從陌生到了解再到支持的過程。可以說,美國目前的主流媒體談到同性戀權益時,也會表現出相當的了解和支持,比如在2008年加州有關同性婚姻的全民公決中,該州發行量排在前十名的報紙都對同性婚姻表示支持。在過去十年中,雖然有關同性戀的新聞層出不窮,但引起媒體最大關注的是兩大議題,一是同性婚姻的進展,二是同性戀先天性的新證據。雖然炒作這兩個議題在同性戀人群內還有一定爭議,但普通人群對此的好奇遠遠超過對於其它議題的關注,因此其引起主流媒體的極大關注也就不足為怪了。

2)科學界和演藝界是同性戀者的盟友。美國社會學家學會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成為第一個對呼籲消除對同性戀者的歧視的學術機構。在過去十年中,美國醫學會、美國護士協會和美國兒科學會等都發表過支持同性戀者權益的聲明,美國精神病學會和美國心理學會支持同性婚姻的聲明還被加州最高法院在判決書中引用,作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證據。美國的大學和高級科研所已經成為同性戀學者的樂土和綠洲。在此番加州有關禁止同性婚姻的辯論中,站在同性戀者這一邊的就有加州教師聯盟、加州發行量拍在前十名的各大報紙、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和著名演員布拉德·彼德,等等,難怪有人說,同性戀的反對人士控制了教會,而同性戀的支持者則來自好萊塢。

3)美國目前很多企業和大學都已經開始為雇員的同性伴侶提供醫療保險,為雇員的同性伴侶提供醫療保險在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企業是否尊重人才的標誌之一。即使一些公立機構(比如公立大學)在受制於當地法律的規定,他們也不顧保守選民的反對,提供該福利。除此之外,在人事部門配置專門人員,培訓員工如何和同性戀雇員友好相處。一些社會投資基金敦促所控股的公司為雇員的同性伴侶提供配偶福利。各大公司也知道,大學畢業生中也有很多同性戀者,而且他們往往青睞對自己表示友好的公司,因此公司就派同性戀雇員去各高校招納人才。

4)同性戀消費市場日漸受到關注,這是近十年來的一個新發展。總部設在瑞典的宜居家俱於1992年首次推出針對同性戀市場的廣告,後來有很多廠商和航空公司接連跟進,近幾年以同性戀為主要對象的商品和電視節目被頻頻推出。這番進展有諸多原因,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接納程度已經大大提高,一提起同性戀,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但同時仍然還有強烈好奇。再者就是市場細分的需要。在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持久的廣告戰中,一件產品或者一個廠商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或者為了減少廣告和經營成本,就會瞄準某一人群推出產品,期望這個人群對該產品的熱情會超過其他人群,比如婦女、黑人、老年人、體育愛好者和兒童和養寵物的家庭等。但針對這些已知人群的廣告滲透已經達到了飽和,廠商們需要開發新的人群,同性戀消費者於是進入了他們的眼簾,除了社會進步的因素和對同性戀的歧見減低之外,同性戀者由於往往沒有孩子,而且伴侶雙方都工作,因此可支配收入較高,市場就瞄準了他們,向他們推出旅遊項目和高檔奢侈品。也有一些產品在多年市場的沉澱中,同性戀者成為其重要甚至核心消費群體,比如麥當娜的音樂和古典音樂(尤其是歌劇),電視台還推出了以同性戀人物為主角的節目。針對同性戀客戶的房地產服務、理財服務和養老院等也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在過去的十多年內,同性戀權益在美國取得了長足進展,那麼今後的發展態勢如何呢?由於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越來越多,主流社會對此日益司空見慣,同性戀者不僅已經不是媒體的禁忌,而且已經成為電視節目中吸引眼球的內容,這一切都使同性戀人群和主流社會人群走向融合,同性戀者有過接觸的人更了解也更傾向於支持同性戀者,因此從社會趨勢來看,儘管夾雜著挫折和失望,比如11月發生在加州的投票結果就是一例,但總體上是朝著有利於同性戀人群的方向發展。


本文原載:「桃紅滿天下」雙周刊第237期2008年11月30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