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ay 2010

生命可以不一樣!(4)

這是她生命中第一次很真實地活在同性戀的圈子里。同性戀不再只是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字眼,而是一群真實的人。她從來沒有見過有那麼多同志那麼自由又自豪地做回自己。


在紐約認識自己


1979年,柏德(Pat Bumgardner)26歲。在紐約。

神學畢業後,他們結婚;之後,雙雙飛抵美國大都會紐約。在決定結婚前,柏德內心掙扎了好久。她不曉得這是否明智的決定,雖然她愛他,可是這種愛卻未強烈至非結婚不可,但結婚又彷彿是最自然的事,男女相愛而結合,不是天經地義嗎?朋友中不都是在談婚論嫁的年齡就做該做的事嗎?她想,她有甚麼理由例外?可是心頭有一種納悶,似乎覺得自己做錯了甚麼,卻又說不上來,有一種鬱積情緒,沉甸甸地壓在心頭,好似有滿腔的不滿,卻不能潑灑。朋友說女孩子在結婚前,都會經歷這種心理變化。她聽了,默默祈禱但願如此。

紐約是多姿多采的大都會,五光十色,琳琅滿目。紐約空氣有一種味道,那是自由的味道,那是百屈不撓、堅持鬥爭而在最後勝過命運的強者味道。她愛上了紐約。紐約的自由風氣強烈地吸引住她,激發了她許多興奮的靈感,給予她一種勇於探索的好奇勇氣。她專注地欣賞紐約的人與事,那與她過去生活接觸的是多麼地不同。她看著滾沸的人影不斷地翻攪著這世界大都市,以生命與真實存在挑戰許多既有的刻板觀念與假設,他們勇敢地活出自己,生命就像是一件藝術作品。多尼在紐約協和神學院念博士課程,柏德亦常到神學院旁聽,就在那時,他們認識了許多同性戀學生,並很快地與他們成為好朋友。

這是她生命中第一次很真實地活在同性戀的圈子里。同性戀不再只是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字眼,而是一群真實的人。她從來沒有見過有那麼多同志那麼自由又自豪地做回自己。這一群同志帶他們夫婦二人去同志教會,即紐約大都會社區教會。她第一次踏足該教會,馬上被吸引,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像是一只睡醒的獅子,精神如觸電般抖擻。但同時,她亦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似乎可以預見自己從此將會做出驚心之舉,那好似是一種恐懼,亦似與命運終於碰面談判的義無反顧。

很快地,她終於知道發生了甚麼事。婚後的生活,是興奮,是美好,但亦有一種深深日益明顯的缺憾,她對他沒有「性」趣。除了性,她越來越覺得自己不該是一名男人的妻子,不是她不愛他,更不是他不好,只是這種愛越來越不像是夫妻的愛。更重要的,她越來越肯定,自己的愛慾對象是女人!

有一天晚上,她終於忍不住了,告訴他。他哭得像是一個無助的小孩,他以為是自己不夠好。其實,結婚幾個月後,他就隱隱覺得不對,但又不能具體說出甚麼,只是苦惱自己不是好丈夫。現在,他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裡了。

她的告白,令他悲喜交集。他是那麼深深地愛她,他為她終於明白自己是誰而高興,但他亦知道從此將失去他的最愛。她在一次教會的講道時,宣佈自己找回自己,自己原來是同志。他坐在台下,和眾人一起拍手為她歡呼,眼淚有歡喜有不捨有痛苦。他們決定離婚。


歡迎與作者電郵交流:oyoungm@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