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多倫多2009年代同志電影節上,看了一部美國片,英文片名是《The New Twenty》(《二十出頭》,另譯《嶄新的二十歲》)。事先不知道如何翻譯這個片名,字面上的意思是「新的二十」。一直到看完電影,將故事和人物一一在腦海中梳理一遍,才明白,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
故事是一幫大學生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出來,在社會上闖蕩,磕磕碰碰,大致上快十年的歲月過去了,看上去事業發展小有成就,個人生活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人生一轉眼就到了三十歲左右。
但人生就是折騰,活著就是煩惱,三十歲左右的這幫夥伴們,吵吵鬧鬧,哭哭啼啼,分分合合,忽然又變回去了,重新像二十歲那樣,大學畢業新生初出茅廬的那種迷茫和困惑,又昔日重來,舊夢重溫,活著活著,又活轉去了。
這樣的片名,大致上可以翻譯成,《重新二十歲》。
我在查看這部電影自己的主頁時,發現它有一個廣告口號,都是在用the new這個詞組:Text is the new sex. Gay is the new straight. Friends are the new family. Thirty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這樣的口號,可真是有夠當代,有夠當下的啦,我敢說,十年前的人,對這一口號一定不知所謂,非要到了今天時下當今,與時俱進,才算明白。
Text指的是如今橫掃美國年輕人無敵手的手機短訊,也是指威力無比的電腦互聯網的聊天室,用打字聊天過乾癮的性愛。
Gay is the new straight呢,何解?同志是新一代的直人?也是,我都看過不少說法,從石牆酒吧起義起,性解放,性革命,同志解放,同志革命,歷經艾滋大流行,艾滋大恐慌,艾滋大抗爭,如今的同志圈子,主流主體的思潮,大約是回歸吧。
異性戀婚姻,原本是同志革命的對象,一直被同志嗤之以鼻,棄之若敝,如今卻成為咱們同志向異性戀社會爭權奪利同志運動的既定目標,長期以來前仆後繼孜孜以求,結婚權成為吾輩同志的權利訴求,同志婚姻也演變成同志運動的戰果像徵。
那邊廂,異性戀者為結婚不結婚,要不要結婚證這張薄紙,困惑苦惱,猶豫不決,左右搖擺,這邊廂,同志們一直在人海茫茫紅塵萬丈中尋尋覓覓,苦苦追尋自己的另一半,對上了心水,看上了眼,又悲情苦楚地,執著於一紙婚書的保險保障保證,可不就成了新的直人麼?
作為我私人個人的電影觀感,這部美國出品的電影,有兩點值得一議。
這部電影在多倫多同志電影節上放映時,多倫多亞裔國際電影節(Toronto Reel Asian Intere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合夥放映單位(co-presenter),放映之後的舞會,更是和多倫多大名鼎鼎的亞裔同志舞會「亞裔快遞」(Asian Express)合夥舉辦,也就是說,這部美國電影,跟亞裔很有關係。
導演Chris Mason Johnson,簡歷上看,照片上看,不是在美國的亞裔,卻在電影中,安排了好幾個亞裔角色,箇中緣由,頗值得一議。
同樣的,我查到他自己是吾輩同志,卻在他自己大權在握的電影中,安排了好幾個同志角色,卻統統都是配角,箇中緣由,頗值得一議。
在美國的亞裔,在異性戀世界的同志,可都是少數,小眾,弱勢,我們面臨的諸多困境,其實蠻接近,其實蠻相通,反歧視的平等權利鬥爭中,也有蠻多可以彼此相互借鑒。
可惜的是,不少亞裔,一點也不自覺自省的,很難理解到自己的少數族裔身份,和性少數的同志身份,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似境地,為了附和所謂主流的價值觀,所謂融入主流,一下子就掉進主流社會異性戀霸權的反同恐同的陣容中去了。
一個例子是,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本來已經通過平等婚姻權利法案的美國加州,投票選舉第一位黑人血統的總統奧巴馬,捆綁在一起投票的,還有一個禁止同志結婚,剝奪同志們平等婚姻權利的提案,居然因為奧巴馬的黑人等少數族裔的選民擁戴者人數眾多,投票率的增加,美國進步到黑人也可以當總統,也在針對同志平等權利的同志平等婚姻權利議題上,退步倒退一大步。
不過呢,身處社會主流也好,被迫成為少數小眾也好,其實人人都是你自己的主角,人生在你自己手上,好好珍惜吧。
《二十出頭》(The New Twenty)預告片
讀者回應
看看資料才得知片中飾演Tony的Andrew Wei Lin在昨年自殺過生了...
記錄他的資料很少, 只有date of death
有種難以言喻的傷感及可惜..
may he rest in peace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