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社會學學術名詞,創造出來,存在的日子,應該比現在泛濫的后起之秀飲食文化或廁所文化,要老舊一些吧。正規的社會學研究,而不是偷窺獵奇的社會新聞中,研究報告學術論文中出現的頻率,也應該比飲食文化廁所文化,要頻繁得多。
如此說來,我倒不是想說,亞文化這詞兒,就比飲食文化廁所文化,要高級要正規,或者要學術化一些。實際上,從這些發表的社會學研究論文來看,所謂的亞文化,有時候也包括這些「亞」或者「次」的社會特定人群,她們的吃喝拉撒睡方式,她們吃喝拉撒睡的與眾不同之處。也就是說,某些人眼中高雅正規的這個概念「亞文化」,其實包含她們定義中的濫俗的飲食文化廁所文化之類。
說道亞文化,最觸目驚心的,槍打出頭鳥的,有兩隻出頭鳥兒:
一是北美或其它任何移民聚集之地,種族或語言淵源,聚集而成的小意大利(Little Italy),韓國城(Korean Town),當然,我們不會忘記我們自己的唐人街(Chinatown)。特定的語言,特定的居民,特定的消費方式,甚至,更深入一點,特定的社會構成建構方式,特定的民間社區運行方式,大哥大佬大哥大,都可以往「亞文化」這個大筐內頭裝,能裝多少算多少。
確實,在同一個大城市中,這些小部落一樣的存在,跟整個大城的流行時尚風氣,總有那麼些格格不入之處,說是亞文化,一點都冇錯。
另外一隻出頭鳥兒,比較顯眼醒目的亞文化群體,就是不分語言人種文化背景,但是以性傾向性少數性小眾來區分的同性戀居住區,通常叫做同志村(Gay Village)。
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大陸,哪怕是上海北京這樣的特大型都市,其實並沒有出現公開的同性戀聚居區,但我們中國大陸著名的社會學家李銀河女士,十年前,就專門發表出版了一本社會學研究的專著,書名就直接了當叫《同性戀亞文化》,用以描述和研究中國大陸同性戀人群,特有的行為方式,和價值體系。
可見,這文化也好,亞文化也好,還真不是吃喝拉撒睡那麼簡單。
中國大陸,雖然號稱是56個民族的雜居,加上幅員遼闊,南北文化也是千差萬異。四處冒出來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的民工村,比如北京南部的浙江村,或政治敏感一點,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訪村,或原先圓明園那塊兒流浪畫家聚集的畫家村,或做著明星美夢的京飄一族,這些說起來都該算做是亞文化人群。
這些亞文化現象,這些亞文化人群,上了報紙電視的社會新聞版面,早已經有了記者的關注,報告文學的直觀描述和記載,但就嚴肅嚴謹的社會學學術研究而言,美國拿了社會學博士歸來的李銀河,她做的同性戀亞文化研究,依舊還算是開山劈路之作。
中文語境中,引進「亞文化」這個概念的開山鼻祖學術著作,居然是從我們時常視而不見,不少普通民眾還以為是洋人玩意兒,中國沒有不存在的同性戀這兒開始,嘿嘿,個中緣由,蠻有意思的。
說起來,光是這部電影本身,就可以主文化次文化對立統一的說道說道。第一,它的出品人,投資商,是華納兄弟製片公司(Warner Brothers)。稍微知道一點電影的讀者,自然會耳聞這家歷史悠久強勢公司的鼎鼎大名。也許 ,在不少苦苦掙扎著,四處乞討一般尋找製作經費拍攝資本,滿世界找發行人的獨立電影人眼中,是整個電影工業主流得不能再主流的大電影製作公司,跟電影製作電影發行中的亞文化,那些地下電影,藝術電影,獨立電影,等等一眾邊緣弱勢的的「亞文化」,都不沾邊。
第二,再看它的演員卡司(cast),幾個主演,居然都擁有一座小金人獎杯,至少也是小金人的提名,你知道我說的小金人是誰,就是在電影文化中,絕對佔據主流霸權地位的奧斯卡呀,任誰得了小金人,哪個不是身價飚升?從此進入一線明星A表演員之列,在電影界的影響力暴增,也是跟剛入行沒有人脈沒有名氣的小演員,苦苦掙扎的亞文化呀,次文化啥的,不沾邊。
偏偏,這部電影的題材,一點也不主流文化,拍的是一個礦山的礦工,一個飽受男同事騷擾的女工人,孤立無援,一個人挺身而出,狀告強大無比巨無霸的礦業公司的故事,在我看來,這樣的故事素材,卻是相當的「亞文化」。
我們漢語表達中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約跟我現在說的「亞文化」就扯得上關係。這部電影,倒是沒有涉及聚族而居的種族或膚色亞文化,大小角色,一個亞裔礦工,一個黑人礦工也沒有出現。同樣是白人,通常意義上算得上是美國社會的主流了,卻依舊因為:
地域(偏遠礦山區 vs 大都會)
職業(礦工 vs 礦山管理層及律師法官)
性別(女 vs 男)
階級(藍領 vs 白領)
教育程度(高中輟學生 vs 大學畢業生)
所以,她們是100%的白人,但她們的生活方式,她們的價值觀點,她們經歷和遭受的生活故事,和我們預期的,約定俗成的,司空見慣的,以往美國主流電影一直都在表達和灌輸的,那個白人主流文化,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已經屬於是一種不同於白人主流的文化了,是她們自己的亞文化。
地域,職業,性別,階級,教育程度,經濟收入,凡此種種,我想到我們中國大陸的那些所謂的低層人民的聚居區,那些在高樓大廈的陰影之下的小巷小街小院落,日出而座,日落而息,她們的亞文化。
比較容易找來的例子,是幾個女作家的作品。
比如最近相當流行的虹影,她的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身臨其境現身說法,寫的是重慶的南岸棚戶區的那些跑船的拉纖的搬運的居民生活,她們的生存,她們的愛恨情仇,她們的價值觀點,就跟上報紙上電視的,那些在所謂的機關團體工作的居民,同一個城市,也區別很大,自成一體,有別於重慶這個城市面子上主流的那種民間文化,就應該劃歸到亞文化之列。
而生於斯長於斯的虹影,是從這樣的亞文化起步的,走出重慶,遠嫁英國的大學文學教授,成了國際知名流行的女作家,人生際遇的天上人間,尤其惹人感嘆。
另外幾個例子,也是女作家的文字,構筑的文學世界。一是寫武漢漢正街的池莉,還有一個,是寫長沙黃泥街的殘雪,她們倆的風格路數,寫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天差地別,但還是異曲同工地,腳踏實地,深入民間,記載和描寫了某地某處某些人(寫實),或者,借用和挪用了具體的某條街道,某些街坊鄰居,來狀寫人類普遍的困境和際遇(現代)。
武漢的漢正街,長沙的黃泥街,那些獨特的,與同一個城市欣欣向榮的高樓大廈,完全不同的生活場景下的文化,算得上,是個亞。
她的流行小說,寫的那些商場搏殺,情場搏殺,就是一般的宏大敘事,或場面上的所謂主旋律的深圳文化上海文化北京文化,不能涵蓋 的,是有錢人之間,小圈子的特有的,比吃比喝,比穿比玩,也是她們的亞文化。
另外兩個流行中文詞,白領,小資,其實,就代表了某個特定階層的文化,和主旋律的文化相比,也是個亞。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也許 我們自己身處的亞文化,千差萬別,千變萬化,我們流行的音樂歌曲,我們喜歡的食物,我們交友的方式,我們敬老愛幼的方式,我們對待婚前的性,婚外的性,對待私生子,對待私通,等等,都會烙上我們自己所屬亞文化的烙印,都可以劃歸到亞文化的領域,都可以用亞文化來解釋,來理解,來彼此求同存異,來溝通,來多姿多彩。
但作為一個人類成員,作為我們的人類同胞,有很多的價值觀,其實是有些普世真理的樣子,比如,無論是女是男,對自身尊嚴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祖宗的話,可是普世真理?對我們作為一個人類個體,對我們自己身體的支配權,比如女性跟誰上床跟誰做愛,女性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思想思考的支配權,我想,在任何主文化亞文化中,都是會認同這樣的基本準則的。
我們要警惕主流文化對亞文化的霸權,也要警惕藉亞文化之名,對我們個體權利的侵害。《北國》電影中,滿口粗 話,開口罵娘,也許 你可以躲在所謂的礦工亞文化中,得以逃脫逃避文雅或虛偽的主流精英文化對你的強制改造,但對待女性的動手動腳,再用礦工亞文化,就怎麼也解釋不通了。
很吊詭的是,往往,如果是處於弱勢的亞文化,在社會上的發言權,在歷史上的記載,都有賴於主流所謂精英的幫忙,或用階級斗爭的術語,有賴於主流精英們的額外施恩。比如,幫女礦工打官司的男律師,比如,記載並傳播這個真實女礦工故事的好萊塢電影大鱷公司。
你的身份是多重的,也是流動的,誰能擔保,你就一直身處主流?所以,了解和一些亞文化的概念,思索一下亞文化對我們自身的影響,還是很有益處的。
也很有趣,不是嗎?
Reader's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 on this page!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