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極少公開談論同性戀身分。對他來說,在創作上「忠於自己」才是作家最核心的靈魂,作品內容自會說明一切。但這回,在茶藝館內的愉快訪談氣氛中,白先勇幾乎有問必答,允許讀者更進一步靠近他這個人,在作品之外了解他最幽微纖細的心靈深處。
身為名將白崇禧之後,白先勇認為父親生前應已知道他的性傾向,「這種事情父子心裡有數」。他相信同性戀天生注定,更引以為傲,「肯定自己是最要緊的」。
他長年以「軟實力」藝術方式化解社會歧視,並認為台灣同志運動「革命差不多已經成功」,未來應可影響大陸同志運動。
《中國時報》:您曾在接受雜誌專訪時首度坦承自己是同性戀,父親生前知道這件事?將軍家庭可以接受這件事?
從來沒講過。我父親大概知道,我想他知道,這種事情是父子心裡有數。其實我父母非常尊重我,很尊重我的隱私,對我很信任,養成我自己培養自尊心與自信。我非常感激他們兩位,這在中國家庭很少見,中國父母對子女不太尊重 。
《中國時報》:您寫《孽子》歷時很久才完成,您考慮過社會接受度嗎?
我寫東西本來就很慢的,寫《孽子》並沒有規矩或前例可循,完全都是自己創作,寫的時候就是寫到底,完全不忌諱。一個作家重要就是忠於自己,不忠於自己就不忠於讀者,寫作時完全就是誠實的一個人,也不考慮當時社會或市場接受度。
《中國時報》:您曾公開強調,身為同志是一種驕傲?你也認為同性戀是天生的,不是受到後天影響?
是的,作為自己就是肯定自己,這是最要緊的。現在心理學也有理論,三歲到八歲性傾向就定了,遺傳學也有很多實驗顯示,基因裡就有同志的性傾向。
《中國時報》:您幾乎從未提及自己的感情故事,可否分享?
喔,這個不好談啦(以笑聲化解尷尬)。這會牽涉別人,這要尊重別人。
《中國時報》:您如何看待台灣近年來的同志運動?
這是很嚴肅的議題,我有很多觀察與思考。我認為台灣同志運動已經完成「不流血革命」,革命差不多已經成功了。社會已經解放了,態度都改了,很多方面也都能健康面對,這是很難得的。
《中國時報》:您認為台灣同志運動成功的原因?
我認為主要有三項。第一是「軟實力」的發揮,同志運動可以分為社會運動方式或文學、藝術、電影等「軟實力」方式,我認為軟實力方式更能講清楚同志的內心世界,台灣近年來從《荒人手記》、《失聲畫眉》等文學作品,到李安導演的《囍宴》等電影作品,都讓更多人了解同志世界,了解之後才能化解很多歧視。
第二,台灣沒有像歐美那樣反對同性戀的極右派宗教組織,至少實力沒有那麼強,佛教是很寬容的,台灣社會對同性戀雖然仍有歧視,但同志運動並沒有付出很大的社會代價,外國的例子都不是如此。
第三,中國的大傳統並沒有迫害同性戀的歷史,也沒有嚴厲的法律、道德禁止同性戀,西方天主教歷史上卻發生過迫害同性戀的歷史,香港受到英國影響,一直到幾年前法律都還明文禁止同性戀。
《中國時報》:所以您選擇用「軟實力」方式而非參加同志遊行?
我早在八○年代就開始寫同志題材,那是國內第一次有人在文學作品提到,《孽子》也為同志開了一條路。後來我發現,大陸在一九八八年也出了《孽子》,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後來北方文藝出版社、上海、廣東都出了,那邊同志很多人在看。
《中國時報》:《孽子》等於也為大陸同志開了一條路?
《孽子》是比較早寫同志題材的作品,很多人會先看,連《孽子》的盜版DVD也有很多人看過,畫質還很好。大陸官方當然無法接受同性戀,但大陸社會也在變,我認為台灣同志運動應該會影響大陸同志運動。
本文原載:《中國時報》和苦勞網
視頻:中央電視台CCTV【面對面】青春念想之白先勇與同性戀人的傳奇情緣(節錄)
視頻:中央電視台CCTV【面對面】白先勇──青春念想(完整節目)
Reader's Comments
Ping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