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現代攝影及電腦修圖技術所賜,平面媒體可以把一個人呈現得有如希腊神像般優美。我想雜誌主編很多時候不再煩惱是否可以找到養眼的人物,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文字、主題等內容方面的經營,不過該類雜誌的內容素質是否因此提升實在見人見智。
無聊時看看此類雜誌,看到帥哥依然會停留幾秒,更多時候是一翻而過。美麗的人兒,經過加工處理,數量又多,其實不容易引人注意。這天,一本舊《Cleo》上的封面人物,卻讓我留下印象,他並不是典型的帥,有很濃的八字眉,眼睛炯炯有神,臉頰有點肉,笑得健康,整個人看起來很陽光。
翻進去裡頭,原來雜誌選了50個30歲以下的gorgeous dude。他們都很──直。我看中的那位只是50人中的其中一人,不分名次,和另外一位被選上封面。他才23歲,是個會計師,最愛水上運動,同時承認畏高。他是水球高手,曾經是游泳選手,但沒有繼續。這會讓多少少女迷倒?
他也來自北馬。我的家鄉帥哥不多,出類拔萃的通常是這一種,非典型的帥,非花樣男孩。可能是海島的關係,通常比較陽光。當然前提是皮膚要很好,要不然早就被陽光摧殘殆盡。
這又讓我回想起中學時期。學校當然不乏在籃球場奔騰的壯男,還有汗濕了貼身的球衣,也少不了穿起制服日以繼夜狂操的雄赳赳男兒。可多數學校沒有游泳池,游泳對城市人來說是奢侈的玩意兒,諷刺的是我住在一個島上。靠近我的海邊充滿爛泥,泳池、能夠游泳的海灘都在郊區,蠻遠的地方,成為陽光的水中健兒曾經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夢想。
那時報紙的副刊時常有意無意登一些裸男,文章主題不外是性、健身甚麼的。有一次介紹方力申,那時他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游泳選手,沒有太露的照片,但那張濕了頭、在水中面對鏡頭的照片,現在依然是我的珍藏。
多得那副刊主編的有意無意,讓我小小年紀就見識了男人的性感,並因此開始在外表這個問題上叩問存在。
人總是會比較,當我看見那麼多的學長、鄰家男孩長得好看,我不禁問,為甚麼我不是他們的一份子?為甚麼我父母沒有把我生得好看、養得粗壯?可我從來不曾告訴父母,也不敢,只是母親買給我的衣服總是很大件,我會加以抵制。母親的想法是,既然長得瘦小,就以寬松的衣服掩蓋。我後來穿回家的緊身衣都被她批評,說像女孩穿的衣服。聽她這麼說我也不反駁,暗地裡苦笑,母親雖老了,幾十年未見世面,憑女人的直覺說的也有幾分準確,難道不是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該有的顧影自憐和自怨自艾都有過了。還是需要繼續走下去。
我知道自己沒有很好看,我也接受,有時也會有一點小黯然,然後再繼續相信。我看見好看的男人依然會多看幾眼,但決不妄想,只會偷偷欣賞,他需要時幫個小忙,就好。我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以「越美麗的東西越不可碰」作為座右銘,但卻也不會大聲嚷嚷外表不重要,同時不妄自菲薄。
第一個追我的男人長得不錯,皮膚超好,身材超棒,可是個自戀狂,老愛問我他帥不帥,身材好不好。我後來把他甩了,問得出這樣的問題,諸位也應該明白他值幾分。
所謂好看的男人,我有我的preference。我不喜歡那些長得很sharp的model look或花樣男孩。我喜歡不太帥、小眼睛、單眼皮、臉蛋有點肉的小小熊,最好還戴個眼鏡,總之就是諸如此類的乾淨look。卻原來同志當中的這種「中間份子」甚少,偶爾見著一兩個這種exactly my type都是女性朋友的仰慕者,或者是根本對感情事麻木的nerdy男。只有慨嘆無緣。
我以為我喜歡的這種不會有太多人喜歡,其實不然。這種男人可吃香了,小S說這類男人外表斯文,內心卻是另一個樣。同志當中如果有這種貨色,又剛好有點小可愛或情竇初開,不也早就讓人給吃了,不會輪到我。
說不可惜,那是騙人的。可我開心,我知道自己愛的是甚麼,甚麼男人能讓我血脈賁張。
為甚麼有的人gifted with good looks?這個問題我不再需要一個答案。
有的人有good look,有的人有talents,有的人有confidence,有的人determined。人生中你總有機會擁有其中的一些,沒有人能夠擁有全部。
看見《Cleo》的男生之後我有點黯然,然後朋友傳來Susan Boyle的視頻,我又開心起來了。
讀者回應
this is a good article...Support!!!
「越美麗的東西越不可碰」-- true.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