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orman》 4.0/5.0
身為紐約大城中一棟小公寓的門房,拉丁裔的Diego(Jamil Mena飾演)每天的工作便是微笑、微笑,再微笑。看著熙來攘往的過客,相對於住戶們各式各樣的夜生活,Diego每天回家後,面對的僅是窄小不過幾坪大的單身公寓,以及全然的寂靜。然而,就在方才的瞬間,剛搬進來的年輕人(Stephen Sheffer飾演)在電梯裡那挑情的觸碰,卻讓他在公寓裡坐立難安起來……
你大概很難想像《Doorman》會是導演Etienne Kallos在NYU的課堂作業。是的,你沒看錯,雖然他在訪問裡很謙虛地說:「喔,沒啦,就是得交作業嘛!當你手上有了一筆資金,還有兩名演員,以及一台攝影機,就拍囉。」但能入圍2007年Sundanve Film Festival(日舞影展)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獨立製片影展?我想這應該不是隨便的阿貓阿狗都能拿到門票的輕鬆玩意兒。
雖然僅有17分鐘,但《Doorman》漂亮地呈現面對自我時的厭惡、接納與情傷,整體散發出來的寂寞況味迷人異常。當然,這可以是個單純的故事,描繪著純情少年郎在決定初次打開心門時,恰巧遇見遊戲人間的錯誤對象;或者,也可以是一個對同志身份自我厭惡的男子,在面對感情間的涉入、抽離的心境轉移過程;然而,對小爺來說,忽略了深入探討感情蒙發後面對歧異處時的磨合過程,卻僅在情感上盡情地抒發與釋放的《Doorman》,會不會在激情過後,只增添了兩名自以為看破紅塵、足堪遊戲人間,卻打心底企圖與渴求感情關係的寂寞獵人呢?
我們都是寂寞的獵人。無家可歸,孤獨地放逐在荒野中。時而吹吹口哨,然而也只有風聲回應我。
我們都是孤獨的,一個人和另一個人。
──宮部みゆき 《淋しい狩人,寂寞獵人》
相關連結
〈Etienne Kallos, Doorman〉導演訪談
還滿值得一看的。裡面有提到導演自己想呈現的其實是他年過29之後才發現的「lot of unresolved, internalized homophobia」。在影展放映後的Q&A時間,導演不僅提到了這點,也說明了這其實是他的親身經歷(The struggles he deals with in his own life.)。
HP Presents SNAPSHOT DIARIES: Etienne Kallos
導演參加日舞影展時的入圍心得,我覺得做成這種短片的感覺很棒。
在小鎮裡漫無目標過著一成不變生活的Ben(Ronit Ben-Menahem飾演),不知怎地,就是無法將眼神從新來的轉學生Grant(Donald Eric Cumming飾演)身上移開。他想知道,Grant為什麼臂膀上總綁著繃帶;他想知道,為什麼Grant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坐在角落裡,卻似乎認識學校裡的怪胎Keth和Shannon;他想知道關於Grant的一切,即便身邊的好友再怎麼阻止,有些事你就是非做不可……
沈緩而詭譎的36分鐘短片《Bugcrush》幾乎可以說是《Boys Life 6》裡最令人驚豔卻難以平順下嚥的作品,不,不是難看的意思,而是導演Carter Smith幾乎抓到了cult film的精髓所在,即便觀眾在影片開始沒多久便或多或少地預測到了些什麼,卻還是心癢難耐地,在坐立不安的情緒中繼續觀賞。當謎底揭曉的剎那,一切失控加速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每一分每一秒都挑戰著觀眾的神經!
《Bugcrush》出自Scott Treleaven收錄於2003年同志恐怖短篇小說集《Queer Fear 2: Gay Horror Fiction》的同名短篇小說《Bugcrush》(這篇同時也是這本短篇小說選裡最為人稱道的一篇),結構完整,劇情特殊,幾乎喚醒了小爺對於先前商周「另翼文學系列」的印象,頗有Dennis Cooper的味道(結局居然用「愛」來閃過某個危機,跟《Frisk》那個「閃躲式結局」好像啊)。我尤其喜歡導演鋪陳緊張感的手法:將旁人的對話模糊成大量低沈而瑣碎的耳語,藉由天色的變化與光影的晃動表現主角內心的不安……等,整部片籠罩在一股山雨欲來的驚悚氛圍中,非常過癮。
當然,站在正面的角度,這故事或許 可以感性地說:「深夜問題多,平安回家最好」,對於很多事還是不要太好奇的好,反正人生有那麼多事是你從來沒體驗過的,也不差這一件。但說真的,當你喜歡的人對著你耳語著:「沒關係,我不想強迫你。但我是真的希望你能在現場,看看就好,不必嘗試。真的,我只想讓你一個人看看……」的時候,我想,面對這樣的誘惑,即便前景模糊,暗藏殺機,但心底終究還是會有一股騷動,難以抗拒地沈淪而去吧。
中央的那個洞,或說是小小的隧道入口,失焦過度,難以用肉眼看清楚,但也非常神秘,令人不由得想一探究竟。
──Dennis Cooper 《Frisk,嬉戲》
相關連結
《Bugcrush》的官方網站,請小心服用。
Dennis Cooper的官方網站
Dennis Cooper的Wiki頁面
〈異色電影.另翼文學 系列新書發表〉
〈另一種Hyper-Real〉
《嬉戲》譯者鄭慧華小姐的部落格。
Scott Treleaven的Wiki頁面
天色已暗的森林深處,正在沼澤邊進行儀式準備的Davy(Travis Walters飾演)冷不妨被Stu(Nicholas Cutro飾演)遲來的身影嚇了一跳。這個穿著足球服、看似孔武有力的男孩在閃亮的燈光中慢慢逼近,不久後,兩人將展開一場專屬的,關於愛的秘密儀式……
雖然出品國是美國,但《Davy and Stu》卻有著濃濃的蘇格蘭口音,非常好聽。飾演Davy的Travis Walters在某些角度下看來驚人的俊美,加上畫面經營得非常纖細精緻,小爺在開始沒多久,一度以為故事會把這兩人設定為幻化成人形的精靈(搔頭傻笑)。
事實上,《Davy and Stu》是編劇Anton Dudley寫於2004年的一齣短劇,收錄於Back Stage出版的《Backstage Book of New American Short Plays 2004》,2006年於紐約公開演出,導演為Jordan Young,演員則分別為Kelsey Kurz(飾演Stu)和Travis Walters(飾演Davy)。但在電影版裡,導演Soman Chainani卻將場景選在佈滿濃密水霧的幽暗森林中,透過充滿死亡與新生氣息的沼地,將飄渺的愛情談得異常美麗,兩人間似有若無的追逐、拉扯,親近與疏離,彷彿某種儀式般,亦恍若跳舞似地轉啊轉,若即若離。然而,即便弄得渾身髒、心情起伏反覆,卻還是覺得,從對方身上散發出來的愛意,聞起來,總是那麼香氣迷人。
大陸有網友把標題翻成《愛上愛》,我覺得很可愛。
相關連結
導演的官方網站: No Pressure Productions
〈Interview with Anton Dudley - writer of Slag Heap〉
〈The terror amidst the beauty〉
編劇Anton Dudley雖是美國舞台劇作家,不過從小卻是在英國曼徹斯特長大的。
21歲,年輕,俊美,已出櫃的H.G.(Corey Sorenson飾演)怎麼樣也沒想到,有一天他必須放棄自己在紐約市的快樂生活,回到美國中部的Iowa小鎮,幫助年邁的父親管理農場雜務。他當然更想像不到,當父親越來越虛弱而迫使他必須和農場裡唯一的雇員Ryan(Lachlan Nieboer飾演)一起長時間工作,兩個看似南轅北轍的人,將會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導演Mark Christopher不是什麼新人了,不僅他之前的短片《Alkali, Iowa》曾收錄在《Boys Life 2》,相信提起他之前拍過的片子《54》,常看電影的觀眾應該不陌生(如果說,帥氣的Ryan Phillippe在片中露屌演出比較能喚起你的記憶,我也是不反對啦)。
雖然《Heartland》故事流暢,幾次的回憶閃爍及畫面跳躍表現得還不錯,但平心而論,卻是四部短片中力道與風格都較為樸實的作品。故事可以簡化成「從大都會回來的城市人 vs. 為了家計不得不困在小鎮的小牛仔」,該有的不適應、掙扎與內心戲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會覺得略嫌平淡,屬於雖無太大的驚喜,骨子裡卻十分浪漫的愛情小品。我自己最喜歡的是標題,幫這部戲下了個很棒的註解:每個人一生汲汲營營認真追求的,不正企盼一個平順甜蜜,專屬於自己的心之屬地嗎?
其實我真正想岔題的是,小帥哥Corey Sorenson在2006年在一部同志喜劇《Head Space》飾演小配角,但令我好奇的是,這部喜劇怎麼評價這麼低啊?這樣會害我好想看啊(喂)!
本文全文原載於 Vale of the Still網誌之 《放映室》:http://silentmonster.blogspot.com/2007/12/boys-life-6.html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