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報》報導,泰國本月展開一項全國性的針對男男性接觸者(MSM)的愛滋防治教育計劃,指導公眾如何防治HIV感染和傳播。
泰國衛生部等政府機構和當地非官方組織將聯合美國的非官方國際家庭健康組織(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展開一項為期五個月,稱為「性警惕」(Sex Alert)的公眾教育運動,并委任專業公關公司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傳達安全性行為的訊息。
這個計劃的宣傳對象是同性戀和雙性戀男性、男性工作者(其中不乏男異性戀者)以及變性人士。
提倡安全性行為的訊息,將通過雜誌、電台、流動電話短訊、網路、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海報等途徑傳播,而同志活動的場所也將派發安全性行為明信片和附上潤滑劑的安全套。
衛生部和美國疾病監控和防治中心聯合組成的HIV及愛滋病聯盟聯署官員葛連芬醫生(Dr Frits van Griensven)表示,泰國的疫情已經出現了變化。他說,之前泰國面對異性戀者大幅度的感染情況,而耗盡了所有資源和關注;如今疫情已經受到控制,疾病反而散播到其他社群。
聯合國愛滋病組織區域特任使節賓斯(Tim Beans)表示,在針對男男性接觸者(MSM)的疫情檢測和宣導方面遇到的障礙往往是因為社會對他們的「偏見」和「忽視」。此外,很多全國性的宣導計劃都沒有顧及MSM。
葛連芬醫生說21歲以下的MSM的HIV感染率從2003年到2005年猛漲了三倍。
愛滋病專家們估計今年內將在泰國受HIV感染的16,000名病患當中,會有三份之一是MSM。
中國首部對男同性戀人群的調查報告《中國人的男男性行為:性與自我認同狀態調查》最近在北京完成。
根據中新社報導,這個由美國福特基金會支援,北京紀安德諮詢中心出版的調查報告長達六十五萬字,從性社會學的角度,全面、深入、具體、真實地反映出了中國社會男男性行為及其活動狀態,揭示了中國同志人群隱秘的社會生活存在狀態和鮮為人知的文化心態。
這份由著名學者兼作家童戈執筆的報告,包括了為「中西方社會對男男性行為傳統社會倫理認同的比較」、「男男同性性感審美欲求的自我認同」、「MSM群體和異性婚姻」等十五章。
報告還收錄了男男性行為及性活動的個人生活史訪談調查個案四百多例,真實反映出中國同志人群的審美欲求、性行為方式、情感方式以及性行為自我價值評價等。
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教授在該書序文中稱該書可讓人看到「這些MSM的主體感受、主體意識與主體表述,在不同的家庭中、社會環境中、成長過程中與選擇機制中,究竟是如何呈現的以及呈現給什麼人的」。
尤其重要的是還可看出「在不同的性關係中,兩個(或者多個)不同的主體之間,上述的主體感受又是如何交流、協調與維繫的」。
他也認為「這就是人際關係的互構機制與發展機制,是一切研究人的學問的基石之一,也應該是本書的發展方向之一」。
中國官方也同時首次發佈國內同性戀者人口和感染愛滋病的患者數據。官方文件透露,衛生部的調查顯示性活動活躍的男同性戀者約佔所有性生活活躍的男性中的百分之二至四。依此推算,中國的男同性戀者人口相信介於五百萬到一千萬人之間。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