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品尝美食的?(吃和品属两回事!)
很简单直接的答案,但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得品尝美食的?(吃和品属两回事!)
对于吃这一回事,我始终是先观其卖相,若卖相乱七八糟的,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下咽。
上回有读者来信说,食物是拿来充饥填饱肚子的,不要随便浪费或糟蹋,好不好看不重要,能吃就行。
对于不浪费我非常认同,但食品若看似「残羹」或「馊水」,惨不忍睹得让人看了都想作呕,试问如此的视觉感官刺激你还能咽得下?
这几年因为常和另一半到处品味,舌头的味蕾或多或少都有些功力,对吃肯定是会有一定的要求。这一篇文章其实有挑衅的意味,而且摆 明是要拆别人的台阶。
新加坡《海峡时报》于2006年5月28日在饮食版刊登了一则标题为「Wonton Behaviour」新加坡五档最佳馄饨面(既:云吞面)排名介绍,我真的想对该位美食记者Teo Pau Lin说,你的最佳云吞面报导简直就是屁,不然就是你的舌头有问题!
报章经常都会有关于佳肴的介绍,向来都绝少翻阅到这一版页,总认为那些半路出家自以为自己是饕客、美食专家或权威的记者,下笔时一般都比较笼统,有些则是有广告嫌疑,真正懂得分析美味的是少之又少。
另一半向来嘴刁,对于「面食」,他有一定的要求。
面若因为时间长短拿捏不当,煮得太久而入口黏牙,往后若想要他再次光顾该档位就很难了。
另一半冲著该篇报导与我相约在周末一起去品尝这档被列为排名第一的云吞面,看看他们的云吞到底有多厉害。
无论我怎么看,眼前的这一碟云吞面都没有冠军相,到底是凭什么何以登上新加坡云吞面Number 1的位置?
不一会儿面便逞上,看着那一碟云吞面,第一个反应不如我预期般会发出惊喜的「哇!」声,反倒是感到懊恼及不解的「哇!」了一声。
那一碟面卖相真的是有够……「乱」……。
面看似黏牙般的糊成团,叉烧色泽偏深三三两两的几片,那些切叉烧的刀法也不齐,叉烧似乎和他有仇般的遭到乱斩。
至于云吞,小不隆冬的,馄饨皮都多过馅,更可笑的是那一「条」菜,听好哦,是一「条」孤单的菜独自躺在那一团面上,说有多寂寞就有多寂寞。
如此的卖相,和报章刊登摊主捧在手上的那一碟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或许是因为你要来采访,摊主才特别地弄得好一些?)
无论我怎么看,眼前的这一碟云吞面都没有冠军相,到底是凭什么何以登上新加坡云吞面Number 1的位置?
好,就先不计较视觉上的过失,先品那一碗清汤好了,入口竟然不烫口而且有些偏凉,连个基本汤头鲜味都提不着。
夹起叉烧往嘴里送,肥肉偏多肉不爽口。没关系,等吃了面再评论好了。
将面团拌一拌,酱汁渗入了面条,入口不算顺滑但味道确实是有些不同,有别于其他店家的调味。
仅是味道稍微和一般的不同就荣登第一的位置……?
是写的人舌头有问题呢?又或者是我们两人都嘴刁?令我百思不解……
还是找个时间到位于香港北角七姐妹道的「佳记面家」去吃人家的招牌云吞或炸酱面……
踏出面店,感到口渴,如此反应不要说也知道是味精在作怪。
Number 1?……啧啧啧……
若问我到底有哪一家的面食是让我难忘的,若你下一回有机会到香港游玩或公干,找个时间到位于香港北角七姐妹道的「佳记面家」去吃人家的招牌云吞或炸酱面,你就明白为何这一档面家能让我和另一半连续吃他一个月都不会感到腻。
先说面条,使用的是传统的竹升面。
何谓「竹升面」?这是一种传统的制作手法,面条是由一管六尺长的大竹竿靠打面人的身体重量,坐在大竹竿上一上一下的「力压」出来。
外头一般面团使用的是鸡蛋,他们则是使用鸭蛋,再来是碱水少量,用两个小时不断的力压出来的面条是幼细如丝,面软带韧,口感绝佳。
歌曲联想:
愿我可以学会放低你
演唱:何韵诗
专辑:Our Time Has Come
出版:东亚唱片
(2006年)
愿我可以学会放低你
演唱:何韵诗
专辑:Our Time Has Come
出版:东亚唱片
(2006年)
现在想起那热腾腾的云吞面都会吞口水……
有机会到香港务必前往品尝,我包管你会像我一样对他们的面念念不忘。
如何寻访佳记面家
佳记面家位于北角七姊妹道205号,店就近于_鱼涌地铁站,由C出口处模范里出去,沿著七姊妹道一直走到靠近健康东街就会找到。
店面不显眼,店外上头挂了个小招牌,店内只摆放几张桌子,坐镇的通常是位很有个性但又不苟言笑的女子。(中午11时开始营业直到接近午夜才打烊,星期天和公共假期休息。)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