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标题不文诌诌,不小资,不文青(文学青年),不酸,因为,同志电影《Milk》的最后一句台词旁白,就是:希望(Hope)。
Harvey Milk: A true function of politics is not just to pass laws, but to give hope.(政治的真正功能不仅是制定和通过法律,而是予人希望。)
同志电影导演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的年度大作,电影以黑白记录胶片资料开幕,粗粒的无色的无声的影像,展示的是历史的真实:永远冷血,一贯冷血的警察,看得出是持枪的,穿警察制服的男人,老式旧式的警车,30年前40年前的式样,我甚至看到了式样永远不变的手铐,非常地像征意义,是一个冰冷名词的影像解释:
国家机器。
我们在黑白胶片上看到,警察包围,围剿,扫荡,逮捕,咆哮训斥,拳打脚踢,在酒吧喝酒的公民,在舞厅跳舞的公民,在澡堂做爱的公民,在公园幽会的公民,黑白胶片上记载的真实历史是,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霸权之下,统统都变成了犯罪嫌疑,唯一的罪名是,我们是同性恋。
希望在哪儿呢?
电影是部真实人物的传记片,以主人公哈唯·米尔克(Harvey Milk)直呼其名来命名。我们的男主人公米尔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场景之下,没有希望,几乎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希望在何处,登上这部电影的大舞台。
米尔克是从纽约来的生意人,爱好摄影,在旧金山的同志聚集区卡斯楚(Castro)开了一份不错的生意,以自己的爱好为业,是一家摄影器材商店,客源稳定,收入不菲。更是天底下所有男同志美梦成真的,米尔克还拥有一个英俊年轻的男情人!
送走商店的最后一个顾客,关上店门,楼上就是卿卿我我爱情甜蜜的日常起居生活,电影中有自己动手给爱侣炮制的烛光晚宴,也有将生日蛋糕涂在爱侣脸上的戏闹,有亲吻,有做爱,有吵吵闹闹,有分手,有新欢,有吃醋,有柴米油盐,只羡鸳鸯不羡仙,此生何求?
我们的幸福同志米尔克,他还需要希望么,他还有什么希望,他的希望,是什么,在哪里?
所以,电影中的两个场景,就非常惹人情思,也非常的感人,非常的动人,因为,希望在人间。
一个场景是米尔克后来的政治战友琼斯(Cleve Jones)出场的第一场戏。
琼斯生于1954年,比米尔克小了24岁,相差整整一代人的年纪。上个世纪70年代,琼斯在旧金山街头,遇到搞政治搞竞选搞拉票的米尔克时,正是20浪荡的青春少年。
琼斯的第一场戏,有句台词是说:「我要是想要钱,就把自己卖给米尔克你这样的老头子。」米尔克不过是年过40,马上就被邻家有男初长成的琼斯,叫做老头子,好同性恋少男的说法啊。
而20出头,离开家庭,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四处闲逛,到处流浪,没钱了就去卖身给老头子,这又是好典型的青涩少年啊,青涩年纪的同性恋少年!
如果没有米尔克,如果琼斯没有从米尔克身上,看到同志解放的希望,琼斯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另外一种结局?
以为是在人世间最后一个电话了,瘫痪少年从报纸上从电视上,看到米尔克的新闻,知道米尔克的名字,问到米尔克的电话号码,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一个穿西装,打领带,发传单,喊口号,做竞选,明目张胆自称号称自己是同性恋的男人,也许不年轻了,也许不英俊,也许不性感,却成为一个想自杀少年,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最后想打电话的我们人类同胞成员。
在瘫痪少年的心目中,米尔克就是希望啊,米尔克是他活下去的最后理由,生为人,做一个人,以人生命的名义,不躲闪,不掩藏,不自卑,不失望,我们的米尔克同志,是他体会到的最后一丝希望。
是的,希望,多么欢欣鼓舞的字眼,多么振奋人心的字眼,力量无比的字眼,挽救生命的字眼。
米尔克,他伟大么?米尔克,他崇高么?米尔克,他英雄么?米尔克,他丰功伟绩么?米尔克,他名垂千古么?
同志导演格斯·范·桑特并没有歌功颂德地美化神化我们同志自己的历史功臣,著名的好莱坞坏小子演员西恩潘,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的表演,也并没有拨高和光彩照人地饰演我们的同志英雄,他有喜怒哀乐,他有柴米油盐,他有情欲性欲,他有七情六欲,他有血有肉。
如果他没有拥有的希望,如果他不给他人别人以希望,他也就是一个小店主,一个卿卿我我吵吵闹闹居家过日子的住家男人,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凡夫俗子。
正因为他活着的时候,真心实意地满怀一份发自内心的希望,希望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和谐,没有歧视,没有虚饰掩藏,也正因为他的这份希望,照亮了他人的生命,成为他人的希望。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夫俗子,因为拥有希望,因为给予希望,也一样可以,成为顶天立地的绝世英雄。
我们的同志英雄米尔克,为同志平权抛头颅洒热血,已经整整30年过去了,美国加州同志最近还是痛失自己和爱人结婚的权力,别灰心,别丧气,我们满怀希望,我们继续战斗。
希望在人间。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