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心》是一部处于现代与怀旧之中的电影,也是一部属于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的电影;时代的共存展现在场景的转换上,全球与在地化则呈现在片中人物情感交流的模式中。说来似乎是部雄心万丈之作,然而实际上,这些可能看上去矛盾的字眼,在片中实际上仅是人物间的各式各样细微互动的背景,从瑞典中年女子与台湾男子的网路交友丶跨国寻找网路男友丶属于台北凌乱巷弄间异国少年间的信任感丶老旧旅社窗外透出的霓虹闪烁底下中年女子的寂寞与渴爱丶废弃在海边的飞碟屋中包纳着青年暧昧的试探与互动,以及无处不在的母子情感探索。如同导演刘汉威所言:「这是好的乱,一下子101一下子小巷子,这是我的台北。」
依赖真实经验的掌镜者
目前旅居瑞典的导演刘汉威,是名挪威与台湾的混血儿,年纪34岁的他,生命迄今在台与国外居住的时间恰巧各17个年头,毕业于瑞典哥德堡大学电影系后,《霓虹心》是他第一部剧情长片,尽管接受瑞典Rookie Film电影基金的赞助,刘汉威还是相当坚定地说:「我来台湾拍片,拍这里的故事,我就是台湾导演。」
或许正是外貌上以及旅居东西方之间的经历,刘汉威的《霓虹心》呈现了些许疏淡的氛围,尽管片中许多场景具有强烈的张力与戏剧性,却似是不经意地被呈显出来。然而一种不经心的气氛,却是含纳着刘汉威自身拍摄电影对于「真实」的信念,他说道:「我不可能拍跟我无关的故事,我不是那种会躺在床上想故事的人。」而这种真实除了剧情的设定之外,更扩至他由演员而来的电影创作,以及演员之间实际相处的经验所带到戏中的互动。
《霓虹心》是为了柏格曼御用女主角潘妮拉奥古斯特(Pernilla August)所构思,「我第一次碰到女主角时,只看过一些柏格曼的片子,她都是演那种北欧稳重丶严肃的角色,本人好活泼丶好热情,我就迷上她了,决定要为她写故事。」另一方面,面对角色间的互动,刘汉威也特别在乎真实性,不仅将男主角之一黄河带到挪威去与潘妮拉丶路威帕莫(Ludwig Parmell)实际相处以培养感情,更表示剧中许多人物对白丶互动是现场即兴的成果。
而片中的各种人物感情,包括疏离又渴望联系的母子关系丶向来被归类为虚幻的网路交友丶中年男子在婚姻中的精神情感外遇丶暧昧不明的小男同志情谊,以及属于中年男女对爱的渴求,也是产自导演自身或身旁友人的生命经验,对这种「真实」信念的确立,刘汉威表示:「我最里面的故事,以前以为是我最不一样的地方,后来发现其实是最常跟别人一样的地方。这让我觉得很舒服,知道我不是个寂寞的人,别人想要的东西或黑暗是跟我一样的。所以我就只想我自己是什么样,拍的电影或许别人就可能会认同。」
我要去跟我小时候的欧巴桑讲故事
个性爽朗又好动的刘汉威,自称自己「坐不住十分钟」,实际上在投身电影之前是学习纯艺术(fine art)创作,提起此事,他直嚷着「好寂寞!」说道:「不只创作时没有互动,创作完互动也好少。我看我身边那些演戏丶音乐丶跳舞的朋友,都好开心,所以我念了将近五年的纯艺术,快毕业的时候,才决定要转去念电影,重新念一次大学。」而就读电影系的日子,成为刘汉威口中「到目前为止最快乐」的时光。
延续着刘汉威在拍电影上所注重的真实信念,他表示:「我的故事是从日常生活出来的,所以我的故事回去也要给这些人看。」比起传统艺术作品与观者的关系,刘汉威更热爱他的故事被各式各样可能的观众观看,也喜于聆听各种不同的心得感受。或许正是以往学习艺术创作上所缺乏的大众互动空间,相较于独自一人创作出艺术作品而后束之高阁并等待艺评或搜藏家的青睐,刘汉威所选择的则是「要去戏院!我要去跟我小时候的欧巴桑讲故事,不要跟有钱的香奈儿小姐说故事!」
本文原载:《破报》复刊588期
《霓虹心》导演刘汉威给台湾观众的中文祝福
《霓虹心》预告片
《霓虹心》幕后花絮
读者回应
不知他们是否真相信“上苍”可以保佑他们制片顺利,好评满博。
也不知是否同时也祈祷“上苍”惠赐,给予同志渴求的公平待遇。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