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2

Please select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選擇你慣用的語言。

请选择你惯用的语言。

English
中文简体
台灣繁體
香港繁體

登入

记住我

初到 Fridae?

Fridae Mobile

Advertisement
Highlights

More About Us

新闻&特写

« 较新的 | 较旧的 »
5 Aug 2012

對了,我們是同性戀來著——好萊塢明星們的新出櫃記

對了,我們是同性戀來著——而且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如今的好萊塢明星們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一記悄無聲息的出櫃之招。

15年前,人氣明星若是決定出櫃,必然引起軒然大波。

1997年,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出櫃。那場面只能用一石激起千層浪來形容:上《時代》雜誌封面,被奧普拉、黃金時間實況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大幅報導,而《紐約時報》的社論則直指她和伴侶在「克林頓總統鼻尖下的濃情蜜意」。一時間,盡管Ellen DeGeneres自身並無此意願,她被迅速捧為同志代言人。所有的媒體和苦於沒有光輝形像可以做代表的同志圈都一股腦把她推上了風口浪尖,經年不息。無論是民事結合的議題,還是「不問不說」的規矩,所有人都默認Ellen DeGeneres應該振臂高呼,搖旗吶喊——直到哪一天,下一個自願(或被迫)接替她的名流出現。

上個月,又有一位著名喜劇演員Jim Parsons向公眾出櫃,但媒體報導只給了這位憑《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出彩演技獲艾美獎的演員一句乾巴巴的陳述。看到如此平淡的反響,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Google一下Jim是不是早就出櫃了,而我們只是沒在第一時間注意到。結果我發現,Jim拒絕了好幾家雜誌社的邀請,沒有上任何雜誌的封面。他的「出櫃宣言」,藏在《時代》雜誌對他今夏回歸百老匯,出演歌劇《哈維》(Harvey)的長篇採訪中的第33段,他本人也沒有在採訪中對此說過任何特別的話——作者提到2011年Jim在百老匯劇《平常心》(The Normal Heart)中飾演一名在艾滋病肆虐早期活躍的同運家時,簡單地點評道:「Jim Parsons本人就是同志,並且和他的同性伴侶已經在一起10年了。在熒屏上出演這一形像與現實中的吉姆•帕森斯相形益彰。」顯然,「Jim是同志」這幾個字對於整篇文章而言無足輕重,甚至這句話的重點都不在這幾個字上。

有些時候,這些「重大新聞」悄然而至,眨眼即逝。這種獨特的出櫃方式已然成為了新時代的一種標誌。距Ellen DeGeneres的時代已有15年的今天,性少數群體的權益受到了當年無法想像的保護。正因如此,Jim Parsons才能夠在《生活大爆炸》收視正紅的第五季結束之時向外界出櫃,而不必擔心收視率可能受到影響。他也不必擔心眾人指望他高舉彩虹旗,代表整個美國演藝界的同志們——前有《美國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y)的Zachary Quinto,後有《妙警賊探》(White Collar)的Matt Bomer先後出櫃,更不用提《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的Jesse Tyler Ferguson,《歡樂合唱團》(Glee)的Jane Lynch,CNN的王牌主持Don Lemon,《精彩》(Bravo)電視台的Andy Cohen……這些名流基本上已經決定了在演藝圈,出櫃是件稀鬆尋常的事情。

Jim的出櫃策略非常有代表性——不再是正兒八經的坦白宣言,而是在精心策劃下「不經意」地抖露包袱。去年10月,Zachary Quinto在《紐約》雜誌的訪談中以「作為同志」四個字出櫃。Matt Bomer在頒獎典禮上感謝他的伴侶,資深公關Simon Halls,以及他們的孩子。剛剛以百老匯劇《摩門經》(The Book of Mormon)獲得托尼獎的Andrew Rannells,即將在NBC的新喜劇中出演一位打算和伴侶要個孩子的同志。在娛樂網站vulture.com上,他回答了粉絲關於他在HBO電視劇《都市女孩》(Girls)中出鏡的問題,並「順帶著」出了櫃。而NBC的這部作品,叫做《新常態》(The New Normal)。



盡管現在的出櫃如此「隱形」,這仍然如Ellen DeGeneres登上《時代》封面一樣意義重大——雖然很少有人願意給自己打上這樣的標簽。1997年,Ellen在長篇訪談中吐露心聲,因而招來了不少批判。但對於她而言,這是值得的,也是當時唯一的選擇。那個年代,美國剛剛經歷了艾滋危機,急需了解同志群體的存在,了解他們背後共同的期望與掙扎。僅僅一句「我是同志」是不夠的,人們想知道完整的故事。而現在,同志們的態度溫和而叛逆:「這就是我,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你覺得接受不了,那是你的問題,不是我的。」這聽上去似乎很無所謂,但並不意味著同志們將對社會的反應無動於衷。新一代的出櫃明星們正在教導這個社會不要大驚小怪: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我們不會含糊其辭,我們說的話擲地有聲——這是一種「新常態」。

但其實這一切並不像看上去那麼輕巧。五年前,《歡樂一家親》(Frasier)的David Hyde Pierce,《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的T.R. Knight,以及《老爸老媽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的Neil Patrick Harris第一次試水後Ellen時代的出櫃方式,開闢了這條新路。Knight(飾演George O’Malley)被同劇組演員Isaiah Washington(飾演Preston Burke)以恐同言論攻擊後,在世人的關注中選擇在素有芳名的《人物》雜誌上出櫃。直到今天,他那番話仍被封為出櫃經典台詞:「盡管我不喜歡自己的私生活受到太多關注,我還是(要說我是同志。)希望這一點不是我身上最閃光的。」Pierce的出櫃方式是默許記者寫訪談時提到他伴侶的名字。而Harris則是第一個完全口頭出櫃的明星:面對傳聞,他愉悅地用一小段話澄清了一切。那段話裡,用到了「驕傲」、「滿足」、「快樂」、「幸運」、「棒極了」以及經典的,「這很平常」,來形容他的生活。這簡直就是在向所有人下戰書:你還想怎麼樣?

人們的確對他的宣言有所反響——他們愛死他了!《老爸老媽的浪漫史》第二季中,Harris飾演一個風流的花花公子,並以此役被艾美獎連續提名四次;他開始兼職當代最百搭的頒獎典禮主持,收入不菲;他甚至在《尋堡奇遇3》(Harold & Kumar 3)裡扮演一個病態而扭曲、不肯出櫃的「直男」,狠狠地吐槽了一把自己的性取向。作為一個成功人士,Harris的出櫃被許多人視作是一場漫長的實驗:經紀人,教練,「萬事通」和恐同人士都一直宣傳,如果觀眾知道演員是同志,他們就不會再接受這個演員演直人了。Harris在《老爸老媽的浪漫史》中成功打造了七季直男,第七季拍攝的故事圍繞著他和一個女人一同去祭壇。與此同時,他不斷地在推特上爆料自己和現實生活中的未婚夫David Burtka,以及兩人養育的雙胞胎的事。看到他,我們終於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觀眾們能夠分清戲裡戲外,事實上他們還挺喜歡這種反差。

乍一看,如今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明星等待了這麼久才出櫃——甚至有些仍然選擇躲在櫃子裡。但我們要明白的是,還有另一群人在向明星們施壓:代理,經紀人,以及公關(很多時候他們自己也是同志)。20年前,他們會說「不要出櫃!那會毀了你的演藝生涯!」現在,他們可能會婉轉許多:「幹嘛要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冒這個險呢?」或者他們會八兩撥千斤:「我們只是需要等到最完美的時機」(潛台詞:這個時機不存在),或者非常現實:「為什麼要人為地減少可能的觀眾群呢?」或者自欺欺人:「你有權利保護自己個人生活的隱私!」

即使明星力排眾議,出櫃仍是一件需要策劃的大事。明星需要花心思找到合適的記者和媒體,雖然如今要找一個對同志友好的娛記並不難。交涉中涉及很多細節,比如出櫃的消息要隱藏在一整篇訪談之中,不能上大標題,或者不能出號外大肆宣揚。

看上去似乎明星們管得太多,事無巨細,但身處懸崖峭壁的他們深深明白,稍有差池就可能面臨完全不同的處境。2010年,當鄉村歌手Chely Wright出櫃前,消息走漏稱一位著名女星準備宣佈自己是拉拉,大家都紛紛猜測究竟是哪位明星。被傳得天花亂墜之後,大家發現是Chely Wright的第一反應是,這只是一次藉機炒作,試圖捧紅一位不太有人氣的二線歌星。2年前,當《威爾和格蕾絲》(Will & Grace)的Sean Hayes登上同志雜誌《The Advocate》封面並出櫃時,他明確要求不要在封面上使用「出櫃」這個字眼。他似乎很不情願選擇出櫃,抱怨著「如果你不認識那些人,為什麼要費工夫跟他們解釋你的生活?」出櫃故事應該是美好的——你不能一邊享受出櫃帶來的關注,一邊又討厭它。



不過大多數時候,最近的明星們都知道如何聰明地出櫃。聰明到,他們會禮貌地拒絕上封面,但同時婉轉地暗示可以在報導中討論他們的事。他們不想搖身一變,成為性少數群體的代言人。

相對的,出櫃越久的明星大多更願意為整個群體發聲。2008年,Harris告訴《Out》雜誌,他給自己的定位是「可以吐槽但不會義正言辭」。4年後的今天,他可以兩者兼顧——在為奧巴馬選舉向百老匯明星籌款時,他肯定了總統在同性婚姻上做出的努力;六天後,毫無懸念地蟬聯托尼獎。同樣是2008年,Wanda Sykes在抗議8號提案的活動中袒露了她和一名女子結婚的事實。而當Quinto出櫃時,他清楚地表明了他對於欺凌問題的看法與立場。不難看出,面對公開性傾向,有一種新的方式正在形成:在公眾面前溫和而堅定地表明立場,以身明志但並非以出現在驕傲大遊行花車上的形式;並且劃清界限,保留一部分私生活不受干擾。

相反的,保護隱私對選擇不出櫃的明星而言前所未有地艱難。過去的十幾年中,媒體對出櫃的明星越來越寬容,同時對公認是同志但選擇不出櫃的明星步步緊逼。媒體已經形成出櫃變得很容易的認知,於是他們自認為有權利也有義務去逼迫那些還沒出櫃的明星。幾年前,出櫃還被認為是一記險招。那時的媒體還沒有那麼獵奇,默認把同志明星分為兩種:一種公然扯謊,自認高明地與異性結婚,在頒獎典禮上挽著一看即穿的假女友;吐槽、諷刺這些人尷尬的作為並無不妥。另一種則是對此緘口不言,不坦白但也不說謊;這些人應該享受他們應得的清淨,媒體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身藏的櫃子早已透明,業界、媒體還有同志圈內都清楚。但,用Lily Tomlin的話來說,他們懶得「否認任何事,但……也不會承認任何事。」

這種認知已經漸漸遠去。上個月,某紐約上訴法院推翻了幾十年的先例,第一次裁定說某人「好gay啊」,即使與事實不符(即使當事人是直人),也不再構成誹謗罪。另一方面,立法機構也認為,網絡的特性既可以讓人們做回自己,也可以讓人們不需顧忌他人,肆意窺探,不必保留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如此一來,保持「不明確出櫃,但也基本上算出櫃了」的狀態變得非常難。很難想像15年前,《紐約時報》的首席評論員會在Anderson Cooper的脫口秀播出第一週,就敢吐槽「他唯一還沒做的,就是和大家講講他的感情生活。每次節目大家都會越看越明白,也會覺得他的做法於人於己都越來越尷尬。單單避開這個不談,真懷疑這節目要怎麼繼續下去。」

這片處女地(好吧,這個字眼有點不太適合)引發了許多糾結複雜的討論。5年前,Jodie Foster曾在一個頒獎早宴上感謝「我美麗的、與我同甘共苦至今的Cydney」,之後再也沒有暗示過自己和女友的感情關係。至今,作家、評論家和同運家還在爭論,那句感謝究竟算不算出櫃宣言。威爾士演員Luke Evans(出演《眾神》(Immortals)及《諸神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於2002年出櫃,但十年後的2012年出演《霍比特人》(The Hobbit)時,卻通過公關公司刪除了Wikipedia上關於自己性傾向的內容,引發大片譏諷狂潮。一位公關人員試圖力挽狂瀾,稱他當時的舉動是「不成熟的」。大家諷刺地稱Evans這類人為,「《霍比特人》前同志」。而最近,Queen Latifah在加州長堤海灘的同志驕傲活動上用了「我們同志」的字眼,大家都默認這是她的出櫃宣言。但之後,她向本雜誌的Melissa Maerz解釋道,她還沒有準備出櫃。這樣一來,問題變成了,「如果你需要解釋說你還沒有準備出櫃……」剩下半句大家請自行想像。



眾所周知,娛樂界在接受同志方面素有口碑;但在其他領域,從體壇到政界,許多人仍然躲在櫃子裡(而且不是透明的那種)。對於許多明星而言,他們出櫃需要更多努力,因為他們既不像Jim Parsons主演了長壽的人氣美劇,又不像Zachary Quinto即將在下一部《星際迷航》(Star Trek)中扮演斯波克(注:劇中唯一一位外星人),不必擔心「出櫃會毀了你的演藝生涯」之類的陳詞濫調。出櫃究竟會不會對明星有不好的影響?理論上來說,當然會——但其實也很有限。如果你的畢生追求就是主演Nicholas Sparks式的浪漫愛情故事(注:Nicholas Sparks,美國著名現代愛情小說家、編劇),那出櫃還是有可能會有不小的影響。比如,我們可能讓一個公開出櫃的明星代替Channing Tatum,來做《誓約》(The Vow)的男主麼?不太可能吧。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可能讓一個公開出櫃的明星代替Channing Tatum,來主演《龍虎少年隊》(21 Jump Street)麼?當然可以啊。即使做回自己最大的代價是你沒辦法成為Channing Tatum第二,想想吧,他也開始意識到自己「少女殺手電眼帥哥」的定位實在是不太適合堅持一輩子。

近年來出櫃最多的是出現在電視上的明星們,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些演藝圈的公眾人物,是我們天天在家能看到,甚至覺得很了解的。他們的出櫃故事聽上去總是像《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裡的情節一般有幾個關鍵詞往外蹦——摯愛的伴侶!訂婚!家庭!小寶寶!當歌手Clay Aiken和《超級減肥王》(The Biggest Loser)的Jillian Michaels在《人物》雜誌上出櫃時,他們同時宣佈了自己初為父母的喜訊。這就好像告訴那些素昧平生的讀者:「我們和你一樣也是普通人。」

這些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戀愛,結婚,生子,可以算是最讓人無可非議的了。然而,在這個舉國上下仍在討論同志欺凌,每年都得為性少數群體相關的議案重新投票的時代,在這個仍有很多人(盡管人數在減少)對同志抱著仇恨,無法等同地信賴他們,甚至要上訴到最高法院的社會,稍微透露一下這些無傷大雅的新聞似乎微不足道。每每爆出的料都不比上一條勁爆,就好像他們故意要把話拖啊拖,讓你習以為常,直到那句「哦,對了……」。但其實,故事的重要性遠比他們意識到的要高。

流行文化在引導全民輿論方面所向無敵。不信的話,想想副總統Joe Biden今年年初宣佈自己支持同性婚姻時說的話吧:「《威爾和格蕾絲》向大眾很好地展現了這個群體,其他教育手段都被比得遜色太多。」娛樂界的滴水,足以穿透陳舊思想的巨石。大事化小,60年前的不可能變成了40年前的很危險;小事化無,20年前的很困難最終演變成了如今的小事一樁。越來越多的明星像Chris Colfer一樣,從默默無聞的19歲男孩變成2009年熒幕上的一顆冉冉新星,整個過程一字不提出櫃。他一直都在櫃子外面,根本不需要在成名後設法渡過出櫃這關。Colfer這代人——這些生來就活在社交網絡之中,已經習慣了把自己原原本本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代人——把多少年來必定會匯聚閃光燈的出櫃,變成了可有可無,自然流露的本性。也許五年後,我們甚至會覺得根本沒必要專門談論這件事。也許有一天,出櫃會變得如此稀鬆尋常,甚至再也沒辦法被視為能登上雜誌封面的爆料。但今天,我們仍然有必要回頭看看為我們鋪平這條坎坷之路的人們,為他們為後人做出的努力而鼓掌。


娛樂界出櫃年表



1997年4月

Ellen DeGeneres登上《時代》雜誌,以封面故事《嗯,我是Gay啦》)(Yep, I’m Gay)出櫃。兩週後,她在ABC電視台出演的情景喜劇《艾倫和她的朋友們》(Ellen)中扮演的角色也出櫃了。一年後,該劇被砍,我們雜誌為她做了封面訪談,標題《嗯,她太Gay啦》(Yep, She’s Too Gay)。



1998年4月

George Michael因在廁所行淫穢罪被抓後,向CNN坦白自己是同志。
(注:天才創作型歌手,兩度獲得葛萊美獎)





2002年2月
「我是拉拉!」Rosie O’Donnell在卡羅林喜劇俱樂部舉辦的輸卵管癌慈善晚宴上表演喜劇時出櫃。據《紐約時報》報導,「她的出櫃在之後的一個半月內都被媒體無情地嘲諷,而她的公關團隊簡直是在以身試冰水。」
(注:以喜劇見長,曾出演《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


2004年9月
在《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飾演米蘭達(Miranda)的Cynthia Nixon被《紐約日報》問到自己是否在和女生戀愛時,她回答道:「……我沒什麼好隱瞞的。」
(注:因《欲望都市》而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女星,也是該劇唯一獲得艾美獎的配角)



2005年9月
Portia de Rossi向雜誌《The Advocate》坦白自己的性傾向,並表示「相信我,我真的因為自己的性傾向而掙扎了很久,很久。」雜誌提到,當狗仔隊拍到她和前女友Francesca Gregorini的照片後,她從未公開承認或否認自己是同志。「這就是我以前的態度。對我而言,不矢口否認是最重要的。我永遠,永遠也不會否認這件事。但我沒那麼大的勇氣直面它。」
(注:以《甜心俏佳人》(Ally McBeal)出名,曾在拍攝期間糾結於飲食紊亂,罹患神經性厭食症。2009年娛樂界最受喜愛情侶,她和Ellen DeGeneres打敗Brad Pitt和Angelina Jolie位居榜首)

2006年8月
Lance Bass以封面故事《我是同志》在《人物》雜誌出櫃。他說:「我知道身在一個人氣樂團,我的一舉一動關乎另外四個人的演藝生涯。但我也知道,做回自己,大聲說出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
(注:2006年樂團'N Sync解散後,他獲人權運動知名獎,並於2007年出版自傳《Out of Sync》,轉行寫作)


2006年10月
《實習醫生格蕾》的T.R. Knight在《人物》雜誌上出櫃:「最近有很多傳言,我想大家也都很好奇我的性傾向究竟如何。希望我能澄清那些風言風語。盡管我不喜歡自己的私生活受到太多關注,我還是(要說我是同志。)希望這一點不是我身上最閃光的。」




2006年11月
Nell Patrick Harris以這幾句話在《人物》雜誌上出櫃:「輿論一向對我很友善,我因此得以像常人一樣生活。但是最近,出現了不少對我私生活和感情生活的揣測。與其無視那些選擇把自己的無端猜測公之於眾的人,不如讓我這個當事人來澄清那些流言吧。我很樂意分享給大家我是同志的事實,並且我想說我過得很滿足,我很幸運能和我欣賞的人一起做我愛的事業。」


2007年5月
美聯社一篇關於David Hyde Pierce的報導最後,作者回顧了90年代Pierce來洛杉磯,而「他的伴侶Brian Hargrove想成為電視編劇。」不久之後,Pierce以音樂劇《窗簾》(Curtains)獲托尼獎,在領獎時感謝了Hargrove。




2007年12月
在娛樂界百位最具影響力女性的頒獎早宴上,Jodie Foster出言感謝「我美麗的、與我同甘共苦至今的Cydney」,引起業界長年對她是否算出櫃的爭執。





2008年10月
《人物》雜誌封面刊登了Clay Aiken和他的小寶寶的照片,並以此出櫃。寶寶是通過人工受精,讓他最好的朋友懷上的。Aiken表示,「我不想從小就教孩子說謊,或者隱瞞。我小時候不是這樣被教的,我也不會這樣教我的孩子。」




2008年11月
在拉斯維加斯一場支持同性婚姻的活動中,Wanda Sykes當著所有人的面宣佈自己是同志,並透露她三週前剛和女友結婚。






2009年4月
Kelly McGillis在接受女性網站SheWired記者Jennifer Corday視頻播客採訪時出櫃。被Corday問到自己想和男人還是女人在一起,還是兩者皆可的McGillis回答道:「那我肯定是想和女人在一起。我試過跟男人在一起,我受夠了。對自己誠實是件挺有挑戰的事,但我需要繼續生活,做回真正的自己。」



2009年6月
Adam Lambert在音樂雜誌《滾石》(Rolling Stone)封面採訪中出櫃:「估計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不是什麼新聞了吧?我不想弄到Clay Aiken的境地再出櫃,而且我也懶得找那些明星雜誌,都是些廢話。我想要足夠的篇幅解釋清楚,讓大家充分了解我。」
(注:迷惑搖滾歌手,第一位還未出專輯就上《滾石》封面的《美國偶像》參賽選手。獲第52屆格萊美最佳流行男歌手提名)


2009年8月
《歡樂合唱團》第一季上映之前,19歲的Chris Colfer靜悄悄地在《訪問好萊塢》(Access Hollywood)節目上出櫃了。他是目前已出櫃的熒幕明星中最年輕的。





2009年12月
曾主演《家庭的羈絆》(Family Ties)的Meredith Baxter向《人物》雜誌,《今日》節目及《The Advocate》坦白自己是同志。
(注:1947年生,出櫃時已62歲)




2010年1月
已和演員Stephen Moyer訂婚的Anna Paquin參加同志運動「Give a Damn」,為其拍攝公益宣傳片時向外界公布自己是雙性戀。
(注:童星,1993年出演《鋼琴別戀》並獲奧斯卡獎,現已成為眾多大製作電影中的明星)



2010年3月
Ricky Martin在自己的官網上出櫃,自稱是一名「非常幸運的同志」。






2010年4月
憑藉《The Advocate》雜誌的封面故事《盼望了12年之久的訪談》,Sean Hayes與一些同志媒體針鋒相對,不滿其批評他遲遲不出櫃的做法:「我認為我已經為美國的同志運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如果有人想反駁的話,我洗耳恭聽。」




2010年5月
有消息稱,一位著名女星準備宣佈自己是拉拉。隨即,鄉村歌手Chely Wright向《人物》雜誌,ABC新聞,《今日》節目及奧普拉的脫口秀出櫃,一時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2011年1月
新街邊男孩組合的Jonathan Knight在官網上鄭重出櫃。







2011年8月
距Luke Evans向《The Advocate》公開出櫃已有多年,這位威爾士演員悄然修改了他的wikipedia頁面,移除了關於自己是同志的部分。他的代言人表示,當年的「出櫃」只是「年輕不懂事的演員的錯誤」。




2011年9月
熒幕明星Sean Maher(出演電影《花花公子俱樂部》(The Playboy Club),美劇《螢火蟲》(Firefly))接受雜誌的採訪時出櫃。他還透露了他的前經紀人和前代理曾向他施壓,嚴禁他出櫃。




2011年10月
Zachary Quinto在接受《紐約》雜誌關於他離開百老匯,參演電影《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一事的採訪時,簡單地將「作為同志」四字寫進訪談第四段並出櫃。





2012年2月
美劇《妙警賊探》的主演Matt Bomer在接受一項公益事業獎時,公開感謝他的伴侶及孩子們。這是他第一次向外界公開承認自己的性傾向。





2012年5月
Jim Parsons在《紐約時報》的人物訪談中出櫃,本人只字未提,僅以記者的一句評點帶過。這句重點在第25段才出現:「Jim Parsons本人就是同志,並且和他的同志伴侶已經在一起10年了。在《平常心》的熒屏上出演這一形像與現實中的吉姆•帕森斯相形益彰。」



2012年5月
演完《摩門經》並被提名托尼獎的Andrew Rannells準備在NBC情景喜劇《新常態》中飾演一名同志,在此之前他先向Vulture.com出了櫃。





2012年6月
Queen Latifah在加州長堤海灘的同志驕傲活動上用了「我們同志」的字眼,並說道「我為這一天已經等了太久」。兩週之後,她向本雜誌解釋道,她的發言不應該被理解成出櫃宣言,她還沒有準備出櫃。




2012年6月
出演《超級減肥王》的Jillian Michaels多年來一直向外界暗示自己是同志,如今她在《人物》雜誌封面上向所有人驕傲地炫耀她的伴侶和兩個孩子,訪談長達5頁。





本文原載:愛白網;原文作者Mark Harris,英文原文發表在《娛樂週刊》雜誌。愛白網志願者Cecilia編譯。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

请选择新闻及专栏版本

精选个人档案

Now ALL members can view unlimited profiles!

Languages

View this page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赞好

合作伙伴

 ILGA Asia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IGLHRC - Fridae Partner for LGBT rights in Asia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