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人气明星若是决定出柜,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1997年,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出柜。那场面只能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形容:上《时代》杂志封面,被奥普拉丶黄金时间实况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大幅报道,而《纽约时报》的社论则直指她和伴侣在「克林顿总统鼻尖下的浓情蜜意」。一时间,尽管Ellen DeGeneres自身并无此意愿,她被迅速捧为同志代言人。所有的媒体和苦于没有光辉形像可以做代表的同志圈都一股脑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经年不息。无论是民事结合的议题,还是「不问不说」的规矩,所有人都默认Ellen DeGeneres应该振臂高呼,摇旗呐喊——直到哪一天,下一个自愿(或被迫)接替她的名流出现。
上个月,又有一位著名喜剧演员Jim Parsons向公众出柜,但媒体报道只给了这位凭《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出彩演技获艾美奖的演员一句干巴巴的陈述。看到如此平淡的反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Google一下Jim是不是早就出柜了,而我们只是没在第一时间注意到。结果我发现,Jim拒绝了好几家杂志社的邀请,没有上任何杂志的封面。他的「出柜宣言」,藏在《时代》杂志对他今夏回归百老汇,出演歌剧《哈维》(Harvey)的长篇采访中的第33段,他本人也没有在采访中对此说过任何特别的话——作者提到2011年Jim在百老汇剧《平常心》(The Normal Heart)中饰演一名在艾滋病肆虐早期活跃的同运家时,简单地点评道:「Jim Parsons本人就是同志,并且和他的同性伴侣已经在一起10年了。在荧屏上出演这一形像与现实中的吉姆•帕森斯相形益彰。」显然,「Jim是同志」这几个字对于整篇文章而言无足轻重,甚至这句话的重点都不在这几个字上。
有些时候,这些「重大新闻」悄然而至,眨眼即逝。这种独特的出柜方式已然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标志。距Ellen DeGeneres的时代已有15年的今天,性少数群体的权益受到了当年无法想像的保护。正因如此,Jim Parsons才能够在《生活大爆炸》收视正红的第五季结束之时向外界出柜,而不必担心收视率可能受到影响。他也不必担心众人指望他高举彩虹旗,代表整个美国演艺界的同志们——前有《美国恐怖故事》(American Horror Story)的Zachary Quinto,后有《妙警贼探》(White Collar)的Matt Bomer先后出柜,更不用提《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的Jesse Tyler Ferguson,《欢乐合唱团》(Glee)的Jane Lynch,CNN的王牌主持Don Lemon,《精彩》(Bravo)电视台的Andy Cohen……这些名流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在演艺圈,出柜是件稀松寻常的事情。
Jim的出柜策略非常有代表性——不再是正儿八经的坦白宣言,而是在精心策划下「不经意」地抖露包袱。去年10月,Zachary Quinto在《纽约》杂志的访谈中以「作为同志」四个字出柜。Matt Bomer在颁奖典礼上感谢他的伴侣,资深公关Simon Halls,以及他们的孩子。刚刚以百老汇剧《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获得托尼奖的Andrew Rannells,即将在NBC的新喜剧中出演一位打算和伴侣要个孩子的同志。在娱乐网站vulture.com上,他回答了粉丝关于他在HBO电视剧《都市女孩》(Girls)中出镜的问题,并「顺带着」出了柜。而NBC的这部作品,叫做《新常态》(The New Normal)。
尽管现在的出柜如此「隐形」,这仍然如Ellen DeGeneres登上《时代》封面一样意义重大——虽然很少有人愿意给自己打上这样的标签。1997年,Ellen在长篇访谈中吐露心声,因而招来了不少批判。但对于她而言,这是值得的,也是当时唯一的选择。那个年代,美国刚刚经历了艾滋危机,急需了解同志群体的存在,了解他们背后共同的期望与挣扎。仅仅一句「我是同志」是不够的,人们想知道完整的故事。而现在,同志们的态度温和而叛逆:「这就是我,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觉得接受不了,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这听上去似乎很无所谓,但并不意味着同志们将对社会的反应无动于衷。新一代的出柜明星们正在教导这个社会不要大惊小怪: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不会含糊其辞,我们说的话掷地有声——这是一种「新常态」。
但其实这一切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轻巧。五年前,《欢乐一家亲》(Frasier)的David Hyde Pierce,《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的T.R. Knight,以及《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的Neil Patrick Harris第一次试水后Ellen时代的出柜方式,开辟了这条新路。Knight(饰演George O’Malley)被同剧组演员Isaiah Washington(饰演Preston Burke)以恐同言论攻击后,在世人的关注中选择在素有芳名的《人物》杂志上出柜。直到今天,他那番话仍被封为出柜经典台词:「尽管我不喜欢自己的私生活受到太多关注,我还是(要说我是同志。)希望这一点不是我身上最闪光的。」Pierce的出柜方式是默许记者写访谈时提到他伴侣的名字。而Harris则是第一个完全口头出柜的明星:面对传闻,他愉悦地用一小段话澄清了一切。那段话里,用到了「骄傲」丶「满足」丶「快乐」丶「幸运」丶「棒极了」以及经典的,「这很平常」,来形容他的生活。这简直就是在向所有人下战书:你还想怎么样?
人们的确对他的宣言有所反响——他们爱死他了!《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二季中,Harris饰演一个风流的花花公子,并以此役被艾美奖连续提名四次;他开始兼职当代最百搭的颁奖典礼主持,收入不菲;他甚至在《寻堡奇遇3》(Harold & Kumar 3)里扮演一个病态而扭曲丶不肯出柜的「直男」,狠狠地吐槽了一把自己的性取向。作为一个成功人士,Harris的出柜被许多人视作是一场漫长的实验:经纪人,教练,「万事通」和恐同人士都一直宣传,如果观众知道演员是同志,他们就不会再接受这个演员演直人了。Harris在《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成功打造了七季直男,第七季拍摄的故事围绕着他和一个女人一同去祭坛。与此同时,他不断地在推特上爆料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未婚夫David Burtka,以及两人养育的双胞胎的事。看到他,我们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观众们能够分清戏里戏外,事实上他们还挺喜欢这种反差。
乍一看,如今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明星等待了这么久才出柜——甚至有些仍然选择躲在柜子里。但我们要明白的是,还有另一群人在向明星们施压:代理,经纪人,以及公关(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是同志)。20年前,他们会说「不要出柜!那会毁了你的演艺生涯!」现在,他们可能会婉转许多:「干嘛要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冒这个险呢?」或者他们会八两拨千斤:「我们只是需要等到最完美的时机」(潜台词:这个时机不存在),或者非常现实:「为什么要人为地减少可能的观众群呢?」或者自欺欺人:「你有权利保护自己个人生活的隐私!」
即使明星力排众议,出柜仍是一件需要策划的大事。明星需要花心思找到合适的记者和媒体,虽然如今要找一个对同志友好的娱记并不难。交涉中涉及很多细节,比如出柜的消息要隐藏在一整篇访谈之中,不能上大标题,或者不能出号外大肆宣扬。
看上去似乎明星们管得太多,事无巨细,但身处悬崖峭壁的他们深深明白,稍有差池就可能面临完全不同的处境。2010年,当乡村歌手Chely Wright出柜前,消息走漏称一位著名女星准备宣布自己是拉拉,大家都纷纷猜测究竟是哪位明星。被传得天花乱坠之后,大家发现是Chely Wright的第一反应是,这只是一次借机炒作,试图捧红一位不太有人气的二线歌星。2年前,当《威尔和格蕾丝》(Will & Grace)的Sean Hayes登上同志杂志《The Advocate》封面并出柜时,他明确要求不要在封面上使用「出柜」这个字眼。他似乎很不情愿选择出柜,抱怨着「如果你不认识那些人,为什么要费工夫跟他们解释你的生活?」出柜故事应该是美好的——你不能一边享受出柜带来的关注,一边又讨厌它。
不过大多数时候,最近的明星们都知道如何聪明地出柜。聪明到,他们会礼貌地拒绝上封面,但同时婉转地暗示可以在报道中讨论他们的事。他们不想摇身一变,成为性少数群体的代言人。
相对的,出柜越久的明星大多更愿意为整个群体发声。2008年,Harris告诉《Out》杂志,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可以吐槽但不会义正言辞」。4年后的今天,他可以两者兼顾——在为奥巴马选举向百老汇明星筹款时,他肯定了总统在同性婚姻上做出的努力;六天后,毫无悬念地蝉联托尼奖。同样是2008年,Wanda Sykes在抗议8号提案的活动中袒露了她和一名女子结婚的事实。而当Quinto出柜时,他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于欺凌问题的看法与立场。不难看出,面对公开性倾向,有一种新的方式正在形成:在公众面前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以身明志但并非以出现在骄傲大游行花车上的形式;并且划清界限,保留一部分私生活不受干扰。
相反的,保护隐私对选择不出柜的明星而言前所未有地艰难。过去的十几年中,媒体对出柜的明星越来越宽容,同时对公认是同志但选择不出柜的明星步步紧逼。媒体已经形成出柜变得很容易的认知,于是他们自认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去逼迫那些还没出柜的明星。几年前,出柜还被认为是一记险招。那时的媒体还没有那么猎奇,默认把同志明星分为两种:一种公然扯谎,自认高明地与异性结婚,在颁奖典礼上挽着一看即穿的假女友;吐槽丶讽刺这些人尴尬的作为并无不妥。另一种则是对此缄口不言,不坦白但也不说谎;这些人应该享受他们应得的清净,媒体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身藏的柜子早已透明,业界丶媒体还有同志圈内都清楚。但,用Lily Tomlin的话来说,他们懒得「否认任何事,但……也不会承认任何事。」
这种认知已经渐渐远去。上个月,某纽约上诉法院推翻了几十年的先例,第一次裁定说某人「好gay啊」,即使与事实不符(即使当事人是直人),也不再构成诽谤罪。另一方面,立法机构也认为,网络的特性既可以让人们做回自己,也可以让人们不需顾忌他人,肆意窥探,不必保留最基本的尊重和礼貌。如此一来,保持「不明确出柜,但也基本上算出柜了」的状态变得非常难。很难想像15年前,《纽约时报》的首席评论员会在Anderson Cooper的脱口秀播出第一周,就敢吐槽「他唯一还没做的,就是和大家讲讲他的感情生活。每次节目大家都会越看越明白,也会觉得他的做法于人于己都越来越尴尬。单单避开这个不谈,真怀疑这节目要怎么继续下去。」
这片处女地(好吧,这个字眼有点不太适合)引发了许多纠结复杂的讨论。5年前,Jodie Foster曾在一个颁奖早宴上感谢「我美丽的丶与我同甘共苦至今的Cydney」,之后再也没有暗示过自己和女友的感情关系。至今,作家丶评论家和同运家还在争论,那句感谢究竟算不算出柜宣言。威尔士演员Luke Evans(出演《众神》(Immortals)及《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于2002年出柜,但十年后的2012年出演《霍比特人》(The Hobbit)时,却通过公关公司删除了Wikipedia上关于自己性倾向的内容,引发大片讥讽狂潮。一位公关人员试图力挽狂澜,称他当时的举动是「不成熟的」。大家讽刺地称Evans这类人为,「《霍比特人》前同志」。而最近,Queen Latifah在加州长堤海滩的同志骄傲活动上用了「我们同志」的字眼,大家都默认这是她的出柜宣言。但之后,她向本杂志的Melissa Maerz解释道,她还没有准备出柜。这样一来,问题变成了,「如果你需要解释说你还没有准备出柜……」剩下半句大家请自行想像。
众所周知,娱乐界在接受同志方面素有口碑;但在其他领域,从体坛到政界,许多人仍然躲在柜子里(而且不是透明的那种)。对于许多明星而言,他们出柜需要更多努力,因为他们既不像Jim Parsons主演了长寿的人气美剧,又不像Zachary Quinto即将在下一部《星际迷航》(Star Trek)中扮演斯波克(注:剧中唯一一位外星人),不必担心「出柜会毁了你的演艺生涯」之类的陈词滥调。出柜究竟会不会对明星有不好的影响?理论上来说,当然会——但其实也很有限。如果你的毕生追求就是主演Nicholas Sparks式的浪漫爱情故事(注:Nicholas Sparks,美国著名现代爱情小说家丶编剧),那出柜还是有可能会有不小的影响。比如,我们可能让一个公开出柜的明星代替Channing Tatum,来做《誓约》(The Vow)的男主么?不太可能吧。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让一个公开出柜的明星代替Channing Tatum,来主演《龙虎少年队》(21 Jump Street)么?当然可以啊。即使做回自己最大的代价是你没办法成为Channing Tatum第二,想想吧,他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少女杀手电眼帅哥」的定位实在是不太适合坚持一辈子。
近年来出柜最多的是出现在电视上的明星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些演艺圈的公众人物,是我们天天在家能看到,甚至觉得很了解的。他们的出柜故事听上去总是像《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里的情节一般有几个关键词往外蹦——挚爱的伴侣!订婚!家庭!小宝宝!当歌手Clay Aiken和《超级减肥王》(The Biggest Loser)的Jillian Michaels在《人物》杂志上出柜时,他们同时宣布了自己初为父母的喜讯。这就好像告诉那些素昧平生的读者:「我们和你一样也是普通人。」
这些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恋爱,结婚,生子,可以算是最让人无可非议的了。然而,在这个举国上下仍在讨论同志欺凌,每年都得为性少数群体相关的议案重新投票的时代,在这个仍有很多人(尽管人数在减少)对同志抱着仇恨,无法等同地信赖他们,甚至要上诉到最高法院的社会,稍微透露一下这些无伤大雅的新闻似乎微不足道。每每爆出的料都不比上一条劲爆,就好像他们故意要把话拖啊拖,让你习以为常,直到那句「哦,对了……」。但其实,故事的重要性远比他们意识到的要高。
流行文化在引导全民舆论方面所向无敌。不信的话,想想副总统Joe Biden今年年初宣布自己支持同性婚姻时说的话吧:「《威尔和格蕾丝》向大众很好地展现了这个群体,其他教育手段都被比得逊色太多。」娱乐界的滴水,足以穿透陈旧思想的巨石。大事化小,60年前的不可能变成了40年前的很危险;小事化无,20年前的很困难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小事一桩。越来越多的明星像Chris Colfer一样,从默默无闻的19岁男孩变成2009年荧幕上的一颗冉冉新星,整个过程一字不提出柜。他一直都在柜子外面,根本不需要在成名后设法渡过出柜这关。Colfer这代人——这些生来就活在社交网络之中,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原原本本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代人——把多少年来必定会汇聚闪光灯的出柜,变成了可有可无,自然流露的本性。也许五年后,我们甚至会觉得根本没必要专门谈论这件事。也许有一天,出柜会变得如此稀松寻常,甚至再也没办法被视为能登上杂志封面的爆料。但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回头看看为我们铺平这条坎坷之路的人们,为他们为后人做出的努力而鼓掌。
娱乐界出柜年表
1997年4月
Ellen DeGeneres登上《时代》杂志,以封面故事《嗯,我是Gay啦》)(Yep, I’m Gay)出柜。两周后,她在ABC电视台出演的情景喜剧《艾伦和她的朋友们》(Ellen)中扮演的角色也出柜了。一年后,该剧被砍,我们杂志为她做了封面访谈,标题《嗯,她太Gay啦》(Yep, She’s Too Gay)。
1998年4月
George Michael因在厕所行淫秽罪被抓后,向CNN坦白自己是同志。
(注:天才创作型歌手,两度获得葛莱美奖)
2002年2月
「我是拉拉!」Rosie O’Donnell在卡罗林喜剧俱乐部举办的输卵管癌慈善晚宴上表演喜剧时出柜。据《纽约时报》报道,「她的出柜在之后的一个半月内都被媒体无情地嘲讽,而她的公关团队简直是在以身试冰水。」
(注:以喜剧见长,曾出演《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
2004年9月
在《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饰演米兰达(Miranda)的Cynthia Nixon被《纽约日报》问到自己是否在和女生恋爱时,她回答道:「……我没什么好隐瞒的。」
(注:因《欲望都市》而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女星,也是该剧唯一获得艾美奖的配角)
2005年9月
Portia de Rossi向杂志《The Advocate》坦白自己的性倾向,并表示「相信我,我真的因为自己的性倾向而挣扎了很久,很久。」杂志提到,当狗仔队拍到她和前女友Francesca Gregorini的照片后,她从未公开承认或否认自己是同志。「这就是我以前的态度。对我而言,不矢口否认是最重要的。我永远,永远也不会否认这件事。但我没那么大的勇气直面它。」
(注:以《甜心俏佳人》(Ally McBeal)出名,曾在拍摄期间纠结于饮食紊乱,罹患神经性厌食症。2009年娱乐界最受喜爱情侣,她和Ellen DeGeneres打败Brad Pitt和Angelina Jolie位居榜首)
2006年8月
Lance Bass以封面故事《我是同志》在《人物》杂志出柜。他说:「我知道身在一个人气乐团,我的一举一动关乎另外四个人的演艺生涯。但我也知道,做回自己,大声说出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注:2006年乐团'N Sync解散后,他获人权运动知名奖,并于2007年出版自传《Out of Sync》,转行写作)
2006年10月
《实习医生格蕾》的T.R. Knight在《人物》杂志上出柜:「最近有很多传言,我想大家也都很好奇我的性倾向究竟如何。希望我能澄清那些风言风语。尽管我不喜欢自己的私生活受到太多关注,我还是(要说我是同志。)希望这一点不是我身上最闪光的。」
2006年11月
Neil Patrick Harris以这几句话在《人物》杂志上出柜:「舆论一向对我很友善,我因此得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但是最近,出现了不少对我私生活和感情生活的揣测。与其无视那些选择把自己的无端猜测公之于众的人,不如让我这个当事人来澄清那些流言吧。我很乐意分享给大家我是同志的事实,并且我想说我过得很满足,我很幸运能和我欣赏的人一起做我爱的事业。」
2007年5月
美联社一篇关于David Hyde Pierce的报道最后,作者回顾了90年代Pierce来洛杉矶,而「他的伴侣Brian Hargrove想成为电视编剧。」不久之后,Pierce以音乐剧《窗帘》(Curtains)获托尼奖,在领奖时感谢了Hargrove。
2007年12月
在娱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的颁奖早宴上,Jodie Foster出言感谢「我美丽的丶与我同甘共苦至今的Cydney」,引起业界长年对她是否算出柜的争执。
2008年10月
《人物》杂志封面刊登了Clay Aiken和他的小宝宝的照片,并以此出柜。宝宝是通过人工受精,让他最好的朋友怀上的。Aiken表示,「我不想从小就教孩子说谎,或者隐瞒。我小时候不是这样被教的,我也不会这样教我的孩子。」
2008年11月
在拉斯维加斯一场支持同性婚姻的活动中,Wanda Sykes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自己是同志,并透露她三周前刚和女友结婚。
2009年4月
Kelly McGillis在接受女性网站SheWired记者Jennifer Corday视频播客采访时出柜。被Corday问到自己想和男人还是女人在一起,还是两者皆可的McGillis回答道:「那我肯定是想和女人在一起。我试过跟男人在一起,我受够了。对自己诚实是件挺有挑战的事,但我需要继续生活,做回真正的自己。」
2009年6月
Adam Lambert在音乐杂志《滚石》(Rolling Stone)封面采访中出柜:「估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是什么新闻了吧?我不想弄到Clay Aiken的境地再出柜,而且我也懒得找那些明星杂志,都是些废话。我想要足够的篇幅解释清楚,让大家充分了解我。」
(注:迷惑摇滚歌手,第一位还未出专辑就上《滚石》封面的《美国偶像》参赛选手。获第52届格莱美最佳流行男歌手提名)
2009年8月
《欢乐合唱团》第一季上映之前,19岁的Chris Colfer静悄悄地在《访问好莱坞》(Access Hollywood)节目上出柜了。他是目前已出柜的荧幕明星中最年轻的。
2009年12月
曾主演《家庭的羁绊》(Family Ties)的Meredith Baxter向《人物》杂志,《今日》节目及《The Advocate》坦白自己是同志。
(注:1947年生,出柜时已62岁)
2010年1月
已和演员Stephen Moyer订婚的Anna Paquin参加同志运动「Give a Damn」,为其拍摄公益宣传片时向外界公布自己是双性恋。
(注:童星,1993年出演《钢琴别恋》并获奥斯卡奖,现已成为众多大制作电影中的明星)
2010年3月
Ricky Martin在自己的官网上出柜,自称是一名「非常幸运的同志」。
2010年4月
凭借《The Advocate》杂志的封面故事《盼望了12年之久的访谈》,Sean Hayes与一些同志媒体针锋相对,不满其批评他迟迟不出柜的做法:「我认为我已经为美国的同志运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如果有人想反驳的话,我洗耳恭听。」
2010年5月
有消息称,一位著名女星准备宣布自己是拉拉。随即,乡村歌手Chely Wright向《人物》杂志,ABC新闻,《今日》节目及奥普拉的脱口秀出柜,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011年1月
新街边男孩组合的Jonathan Knight在官网上郑重出柜。
2011年8月
距Luke Evans向《The Advocate》公开出柜已有多年,这位威尔士演员悄然修改了他的wikipedia页面,移除了关于自己是同志的部分。他的代言人表示,当年的「出柜」只是「年轻不懂事的演员的错误」。
2011年9月
荧幕明星Sean Maher(出演电影《花花公子俱乐部》(The Playboy Club),美剧《萤火虫》(Firefly))接受杂志的采访时出柜。他还透露了他的前经纪人和前代理曾向他施压,严禁他出柜。
2011年10月
Zachary Quinto在接受《纽约》杂志关于他离开百老汇,参演电影《美国天使》(Angels in America)一事的采访时,简单地将「作为同志」四字写进访谈第四段并出柜。
2012年2月
美剧《妙警贼探》的主演Matt Bomer在接受一项公益事业奖时,公开感谢他的伴侣及孩子们。这是他第一次向外界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倾向。
2012年5月
Jim Parsons在《纽约时报》的人物访谈中出柜,本人只字未提,仅以记者的一句评点带过。这句重点在第25段才出现:「Jim Parsons本人就是同志,并且和他的同志伴侣已经在一起10年了。在《平常心》的荧屏上出演这一形像与现实中的吉姆•帕森斯相形益彰。」
2012年5月
演完《摩门经》并被提名托尼奖的Andrew Rannells准备在NBC情景喜剧《新常态》中饰演一名同志,在此之前他先向Vulture.com出了柜。
2012年6月
Queen Latifah在加州长堤海滩的同志骄傲活动上用了「我们同志」的字眼,并说道「我为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两周之后,她向本杂志解释道,她的发言不应该被理解成出柜宣言,她还没有准备出柜。
2012年6月
出演《超级减肥王》的Jillian Michaels多年来一直向外界暗示自己是同志,如今她在《人物》杂志封面上向所有人骄傲地炫耀她的伴侣和两个孩子,访谈长达5页。
本文原载:爱白网;原文作者Mark Harris,英文原文发表在《娱乐周刊》杂志。爱白网志愿者Cecilia编译。
读者回应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