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溯到1992年,張雨生接受了電台訪問時,對自己的事業表達了「有甚麼機會,就做甚麼事」的態度。與此同時,他更希望挑戰自己,製作一張令他滿意的搖滾專輯。兩年後,《卡拉OK Live。台北。我》終於問世了。
但籌備這張專輯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當初的概念,張雨生只是想「籌備一張不太電子的唱片而已」。沒料到越繼續,抱負就越大,壓力就隨著加倍。越接近完成,就覺得這張專輯與眾不同。當然,膽大的張雨生還是得面對唱片公司的施壓,因為製作花費已超支,同時,得為這樣一張高格調專輯的宣傳傷腦筋。錄製過程更是幾經波折,但張雨生深信,種種狀況終會過去的,期望留下來的「那些用心、那些靈光閃動瞬間的驚喜會不斷帶給後繼的人希望」。
而專輯的名稱也特別另類。《卡拉OK Live。台北。我》的確比較像是某篇散文作家的文章題材。三個名稱其實代表製作過程的階段。剛開始就是苦心創作,然後經過製作人把一首首創作錄成母帶,再交給歌手詮釋。那母帶就如卡拉伴唱音樂般,只是張雨生選擇摒棄預先錄製的過程,也就間接的遠離了電腦剪接的程序,少了電子合成的元素,完全依賴現場錄音的方式,由「真人演奏該屬於真人的樂器」。這就是「卡拉OK Live」的由來。為了這遠大的理想,又得顧及有限的唱片預算,張雨生和他的樂團只好在貨艙裡勤練,直到一切完美無瑕,再進入錄音室開錄。
在中文歌壇裡,台灣依然是流行音樂的發源地,也是大量作品的萌芽園,更是卡拉工業興起的地方。而這張專輯從排練到錄製,從貨艙到錄音室,地點都在台北。「我」則直接比喻了歌手的身份,並表達了「歌手賦予音樂生命,音樂以質感回饋歌手」的意念。於是,張雨生嘗試以不同形態的音樂風格要求歌手發揮最完美的表現。無論是硬式搖滾、節奏藍調、抒情、民謠、爵士、甚至古典曲風,都讓歌手接受聽者嚴格的評分。所以張雨生認為對這張專輯野心不大,就叫人難以置信了。
從張雨生的介紹詞裡,看得出這位音樂人對《卡拉OK Live。台北。我》投入了很多心思。無奈的是,市場對專輯的反應不一。多位樂評人形容這張專輯為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張以真人樂團現場演奏同步錄音的專輯」,並認為張雨生這次把過去所學到都展現出來。無論在詞曲或製作方面,都達到了專業的水平,創意十足,音樂元素豐富、精彩。但或許 他有點「玩出火」了,使專輯在銷量方面慘不忍睹。或許 ,張雨生這一次「跑」得太快了,在「天王」風氣盛行的時期,這樣概念性質的作品會顯得格格不入。
坦白說,現在聽到《永公街的街長》反而有種莫名的感動。當初給予年齡的關係對這首長達九分鐘的歌相當抗拒,如今卻能夠更深入的體會歌曲的含義和歌手的才華。在網上讀到了一位樂評人對這首歌層次化的分析,我恐怕做不到。製作人運用了不同的編曲方式帶出這位被社會遺棄的老人生命裡的崎嶇和悲哀。同時反映了殘酷的社會以及對種種現像的憤怒。文英阿姨的台語口白、開場的一段念歌、背景裡偶爾出現的薩克風、電子吉他的彈奏、結束前的新聞播報,都是張雨生精心策劃,算是我聽過這麼多年歌曲,唯一一首能成功 湊合這麼繁雜元素的作品。安排帶點爵士藍調曲風的《子夜紓懷》在這首歌後面確實是明智之舉,襯托出歌曲的寧靜和優美。前奏摘取了Rachmaninoff的古典篇章,隨後張雨生有如吟詩般帶出歌曲那復古的韻味來。這類爵士藍調的作品其實不少,但不是每一首都能如此令人陶醉其中。
《子夜紓懷》之後,安排你聽一聽同樣優美的《跟得上我吧》最恰當不過了。簡單的吉他彈奏配上張雨生清澈、乾淨又高亢的歌聲,輕易地成為專輯裡的亮點。你或許 會覺得這首歌的故事背景應該沒那麼沉重,其實也不一定。因為張雨生早前在電台訪問中表明了想擺 脫「偶像」形象的意願,就有這麼一位樂迷為此失望不已。於是,張雨生就寫下了這首歌,鼓勵歌迷和他一同成長、努力。
接著《再見 蘭花草!》又在考驗歌迷的接受能力了。一首家喻戶曉的民歌怎麼會改到如此古怪呢?咦,這樣採用老歌的部分旋律和歌詞,然後加入新的音樂元素,不正是目前很流行的製作手法嗎?以重金屬的搖滾風格為歌曲套上新裝,肯定能促使你以不同的角度欣賞這首民謠。這就是張雨生最終的目的了。
專輯裡同時收錄了具流行度的兩首作品《蝴蝶結》和《我期待》。前者的歌詞和編曲都很出色,其中「燙金的滾邊 墨綠的絨面 對稱的折線 貼緊中間的圓 擱置在角邊 不怎麼顯眼 卻讓我驚艷 氣質的特別」這第一段歌詞寫得特別動人。後者則很意外的簡單、直接許 多,編曲倒顯得過於煽情了。
最後要介紹的兩首歌:《動物的悲歌》和《我是多麼想》,都展露了張雨生調皮和難於捉摸的個性。《動物的悲歌》以活潑的手法表達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其中請來陶子客串第一方程式賽車評述員的部分最有趣。《我是多麼想》作為第一首歌點明了主題,告訴聽者這將是一張反映自己對生命以及社會的各種看法,後部分的數來寶更是一大驚喜。
再度聆聽《卡拉OK Live。台北。我》是一次至高的享受,讓我回想起寫樂評的初衷,以最愛的音樂和真實的自己與讀者溝通。張雨生更是如此,通過創作表達對社會的關懷,秉著對人類的關愛,不斷的超越自己。他對音樂的熱忱和理念成為今日許 多音樂分子學習的模範對象。
读者回应
抢先发表第一个回应吧!
请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