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同志街當然有女同志出現,流鶯的顧客群中,也許 的確有我們女同志的光顧光臨。但男性霸權,男性特權,男性在男權社會的經濟地位,表現在同志村,就是留連玩轉同志村的,注定是在顧客人數上消費金額上佔據統治的,依舊是男同志。
如果不是語言的魅力,如果不是網絡的媚力魔力,歌聲唱了,也就隨風而逝,三歲一個代溝,這樣曾經紅得發紫的,街頭巷尾,婦幼皆知,不沾染一絲一毫兒女情長的「流行」歌曲,海外一代的中文讀者,年輕一代的中文讀者,都將無人知曉。
我已經使用了這樣的字眼,宣傳,那麼,想象一下,宣傳演唱時的那種豪邁,雄壯,理直氣壯,豪言壯語,振振有詞,合唱,獨唱,二重唱,小組唱,一場秀,一場表演,一場場面壯闊的廣場藝術,一場集體無意識的行為藝術,更有一種特別的演唱裝扮,需要是制服,或工裝,同一種顏色,大同小異的式樣,有時候要附帶帽子,一種演繹,伴隨一種整齊劃一的動作,也可以稱之為舞蹈吧,連臉上的涂 脂抹粉,都極具宣傳特色,和那個大革命時代流傳下來的政治宣傳畫一樣的模式,一樣的風格,很妖,很艷,用一句很難翻譯成中文漢語的洋文,很CAMP。
語言的魅力,和如虎添翼的網絡技術,還有一個神奇之處,就是真的「天涯若比鄰」。我住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如歌》的讀者,就時常會隨著《如歌》的語言文字,在多倫多的大街小巷走一走,看一看。
我想到一個革命的歌曲,《團結就是力量》,拿來當今天《如歌》的標題,就跟多倫多的一條街道有關。這條著名的街道,叫做「教堂街」(Church Street)。嘿嘿,看了會心一笑,是吧?即算是你從來也沒到過多倫多,但身為同志,身為海外華人同志,我告訴你,多倫多的同志村(Gay Village),就在這條街上,可不,是同志都得笑它一把,含蓄一點,沒笑聲,心底偷笑吧。
語言的魅力立馬就出現了,這條街道,一旦和同志村挂上勾,拜訪過地球上任何一個同志村的朋友,馬上會有街道兩旁彩虹旗幟飄揚的景象,在腦際出現。如果以前的運氣好,在某個同志村當中有過艷遇,享受過艷福,恐怕還有靚仔帥哥美男的美好遐想。
而我提到《團結就是力量》這首革命歌曲,是因為,在教堂街,夜幕降臨,除了同志出沒,也有站街的流鶯,和吾輩同志,並肩而立。
你不會純潔到不懂什麼是「流鶯」的地步吧?好啦好啦,對純潔無暇的你,我就好為人師一把,文雅一點的解釋是,性工作者。因為漢語當中的鶯鶯燕燕,統統都給了又妖魅又嬌美的女性,所以,更具體的解釋是,女性工作者。
我們的同志街當然有女同志出現,流鶯的顧客群中,也許 的確有我們女同志的光顧光臨。但男性霸權,男性特權,男性在男權社會的經濟地位,表現在同志村,就是留連玩轉同志村的,注定是在顧客人數上消費金額上佔據統治的,依舊是男同志。
男同志們,不會成為女性工作者的消費者吧?
所以啦,多倫多一條特別的街道,教堂街,把男同志,和女性工作者,如此奇妙如此神奇地結合在一起,必然就包含著與眾不同的奇妙故事。故事的內核,就是我要講到的標題:團結就是力量。
也正因為我們同志的自豪大游行,是種種社會平權運動,最后的碩果僅存,以至於我們同志運動,團結就是力量的星星之火,成了社會其它各種弱勢小眾少數團體的希望之星,比如,性工作者。
同志運動同志革命同志解放,團結就是力量的結果和后果,就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風起雲涌的民權人權平權運動,有色人種的權力,婦女的權力,兒童的權力,老人的權力,工人草根階層的權力,性解放的權力,避妊的權力,墮胎的權力,到最后,到如今,雖說不上是大獲全勝,倒也算是略有斬獲,運動搞手也多半偃旗息鼓,至少,從萬眾上街游行示威這種運動革命方式來看,如今,他們統統都煙消雲散,只剩下咱們同志年復一年地六月,同志自豪的大游行。
也正因為我們同志的自豪大游行,是種種社會平權運動,最后的碩果僅存,以至於我們同志運動,團結就是力量的星星之火,成了社會其它各種弱勢小眾少數團體的希望之星,比如,性工作者。
性工作者在加拿大的法律地位是很微妙很奇特的,如果不是艷幟高懸的職業妓院,如果不是幫派黑手之類操控的團夥,單幹,個體,站街的流鶯,既不是非法,也不是犯罪,但貓和老鼠的游戲,執掌國家公權的警察老爺們,永遠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騷擾和干涉性工作者的街頭營業,女警官冒充性工作者街頭放蛇捉拿性工作者的消費者的新聞,也依舊時時見諸媒體報道。
老鼠遇到貓,這樣的游戲,我們同志多少年來,一直身處社會邊緣低層,一直在非法犯罪的邊緣,一直處於地下活動場景,和警察的騷擾干涉和濫用職權斗智斗勇,玩得多了,也玩熟了,玩出經驗來了。多倫多好幾起警察搜查同志浴室同志澡堂同志場所的著名事件,都遭遇同志團體一致對外的重拳反擊,濫用國家公權的警察,可說是一根稻草的好處都沒撈到,反而顏面盡失,社會輿論和媒體指責,有點一邊倒地傾向我輩同志這一邊。
多年同志平權運動同志革命同志解放積累的人氣和人脈,正顯示了這首歌的真諦:團結就是力量吧。
反觀性工作者的境遇,就遠不如我們同志,至今在加拿大的法律地位未明,警察的掃蕩和騷擾,時常旗開得勝,卻少有媒體輿論的聲援和支持。以至於,女性工作者,也不得不轉戰到同志村的地盤,教堂街,與同志們的消費場所為鄰,以獲取些許 心理安全感,以逃避警察的掃蕩和騷擾,以同志不是好惹的名聲在外來保護自己弱不禁風的業務營生。
同志村當然不是法外特區,但警察有感於同志們多少年來,團結就是力量的威力,不敢在同志村耀武揚威肆無忌憚,卻是不爭的事實,連女性工作者和她們的消費者,都知道這一點,來借同志村的光。
哈哈,同志自豪的理由,又多了一條不是:充當女性工作者的保護傘。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