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以公開的同志身份參選區議員,在一些人的眼中,包括我自己,的確是硬仗中的硬仗。為的是「拉闊民主光譜」,達成個人夢想,也作為香港同志平權運動的一步。
於我而言,成敗得失無需也無從與其他「主流」選區及候選人作比較。正如選前我在《成也同志,敗也同志!》一文所寫──
當區議員是我中學時的志願,這幾年修讀社工課程,令我明白到建制內的改革,與前線社福服務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是更重要。我渴望當一個不止於地區服務的區議員,而是兼備全港性視野的民意代表,多做倡議和社區教育工作,務使民間社會壯大!
過去十年,從自身身份出發,成立同志組織香港彩虹,到創辦首間為同志而設的社區服務中心,愈來愈堅信「同志不同志,都是香港一份子!」作為公民之一,就有責任去承擔,為民主公義出一分力,特別是在這個時候。
近幾年,由同志平權及愛滋防治工作,延伸到結連其他邊緣弱勢社群,關注不同社會議題,感同身受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反思我們所面對困境背後的原因,我希望能夠透過參選從政將小眾的聲音帶到議會,爭取應有權益,改善基層生活。
若論得失,無論怎樣,參選肯定是人生中難能可貴的一課,非常值得。
一定要計算的話,所謂損失,就是三兩萬元的選舉經費和時間,又或不知道是七一效應退卻,還是同志身份嚇怕選民,而比上屆少了的一百幾十票。
至於得的,就多得很了!
從上屆被對手罵我和助選團「變態」、「死基佬」,投票日躲起來抱頭痛哭,沒膽站在票站望著對手,到今屆一整天面對著對手和其人海助選團,能夠堅定自我站在票站門外迎接選民,這絕對是個人成長的一大步。
四年前,為了選舉策略與僅有十個八個人的助選團鬧意見分歧,關掉手機,大玩失縱;四年後,由三數好友開始,逐步召集到三四十位同志和親同直人助選,且選戰過程絕無動氣,朋友都說我處事成熟了。
沒想過,透過自己的參選,竟引發身邊本來不關心政治的同志朋友,和那些連選民登記都沒做的年青人,反思和討論民主政改與民生發展,以至小眾權益的關係。意外收獲是,鼓動了至少兩位同志朋友對參選從政的興趣。他們決意加入政團,並開始構想四年後參選……
雖然今屆我跟對手的票數相差更遠,但整體較上屆而言,我和助選團都是滿意和開心的。原因是,這場選戰不再是我個人榮辱的事,它關乎香港同志社群,可以被看作是同志社區的一項公民教育活動。
因著這個平台,不少友好同志組織的成員走在一起,更緊密地合作,不少有心人參與贊助,提供寶貴意見,不少年青義工走出來,奉獻他/她們的「第一次」。這都有利於同志組織和同志平權運動長遠的發展!
此外,選前選後收到廿多個選民的來電,給我們很正面的反應,這都是上一屆沒有的!譬如有一家十二口列隊在票站前與我握手,有兩屆都投我的選民投票後繞道到票站門外跟我握手,叫我加油;有街坊因為我落敗而嚎哭,也有街坊鼓勵我開設辦事處,開展地區工作,並爭著來捐錢……
這一刻,不知道四年後會怎樣,但可以肯定,我會繼續擔任「支聯會」和「社會民主連線」的常務委員,參與「民間人權陣線」的工作,並致力發展「香港彩虹」。在爭取平反六四、落實普選,推動同志平權、正視愛滋,關顧弱勢社群,企硬基層等理念與大方向,我都會「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的!
(編按:本系列文章中表述之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未必代表Fridae網站和公司之立場。)
歡迎與作者電郵交流:kenjai81041069@yahoo.com.hk
讀者回應
搶先發表第一個回應吧!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