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安(Eduard Gabia飾演),是來自羅馬尼亞的非法移民,米格樂(Luca Lionello飾演)則是一般意大利土生土長,中下階級的青年。
洛安在朋友的慫恿下,結伴前往意大利尋求新生活,無奈在火車上,朋友因假護照而被驅逐,結果洛安孤身落單在異鄉首都羅馬,無處投宿。露宿街頭,無處洗滌的洛安,唯有到羅馬總火車站的洗手間解決。
在火車站負責清理工作的米格樂,對這些老到洗手間盥洗,然後弄得一團糟的街頭露宿外來客,十分不滿。一次,在驅逐洛安和另一個外來客離開洗手間後,米格樂發現放置一旁的隨身音碟機被順手牽羊了。
再度遇見洛安時,米格樂執意討回音碟機,卻在拉扯鬥爭之際,將洛安弄傷了。兩人不打不相識,米格樂建議出租床位給洛安,於是兩人就成了室友。
雖然洛安沒有合法的工作準證,但也找到了黑市工作,只是工作前景和米格樂的非長久性僱用性質的工作一樣前途未卜。兩個生活遠景不定的朋友夢想一天能存夠錢到羅馬尼亞開間意大利式的餐 館,做老闆賺錢,不再需要每天為隨時隨刻都會面臨失業的危機,而提心吊膽。
美夢還未圓,兩人卻先後失去工作。生活潦倒失意的洛安,落魄地在街頭遊蕩,被著名女攝影師看上,決意帶他到米蘭發展,且充當她的模特兒。
洛安的離去,令米格樂感到消沉傷心。不久,連新找到的工作也失去,更令米格樂覺得低落,頹喪。
洛安的模特兒生涯開始起步,也開始了與女攝影師親密的男女關係。一次,洛安發現女攝影師殘酷地利用他悲痛的過去推銷作品,才驚覺到她的虛情假意,於是拂袖而去。
洛安決定回去找米格樂,撥通給米格樂的電話卻被聲稱已久沒見到米格樂的女屋主掛掉。帶著半內疚,半好奇心的女屋主悄然走進下層的單位里,只見一房子的陰暗,毫無生氣……
這部參與過不少各地影展,並得獎的意大利影片《封面男孩》,在籌資拍攝的時候,遇到不小的困難。起初,文化局津貼的製作費,卻在政府由Berlusconi接管後,被削減了75巴仙。導演Amoroso不得以放棄許 多細節,並採用了較便宜的HDV拍攝器材,完成了這部影片。儘管經費不足,Amoroso還是執意地,盡其所能的完成了這部成績斐然,內涵充實,有層次的作品。
曾經在羅馬尼亞居住了幾年的Amoroso,對於羅馬尼亞的情況和人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次拍攝這部以羅馬尼亞青年洛安流落異鄉,尋求美好的生活為題材的影片,角色的種種遭遇(除了當上模特兒那段),感情的迷失都處理得很真實誠懇。
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在意大利大都會中兩個本質不同,但同樣在社會邊緣掙扎求存的朋友的境遇,從而反映出社會所謂平等待遇和人道觀念的問題。
影片中帶出兩種不同形式的「外人」,洛安當然是名副其實的外地人,帶著對美好新生活的嚮往,卻在異鄉被硬生生地揭開心靈的傷疤,終於含怨回鄉。缺少了合法文件,逾期逗留的非法移民洛安懷有謀生技能,卻無法安定地工作。不屑像朋友一樣賣淫,淪為洩慾工具,他卻受到另一種被剝削,被利用的遭遇。
米格樂的處境也倒楣透了,40歲了,沒有自己的家,沒有穩定的工作,每當公司要裁員,總是他首當其衝,原因竟是其他員工有家庭,有孩子等著吃飯。兩個不附合社會標準的「局外人」,同病相憐,共織一個夢想,然而終究難抗殘酷的現實,各自黯然地朝向不同的世界離去。
影片前半段劇情處理得較真實合理,後半段女攝影師的橋段則較矯情,戲劇化。其中洛安為何因一幅照片而怒不可遏,霎時間有點費解,難怪導演在戲開場就引入了羅馬尼亞共產期間的劇情,以便觀眾能遙相呼應,從中推想理解到洛安的心情。
相比之下,描述米格樂的情節就比較寫實,米格樂孤單生活的寂寞,屢試屢敗的工作機會,不算浩大,卻無法達成的夢想,都是確實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實例。
恰到好處的傷感成份,逼真,不過度渲染的寫實情節,Luca Lionello出乎意料,成熟的演出,令有關米格樂故事的部份很明顯地超越了關於洛安的情節部份。
影片中,雖然有幾幕兩位男主角全裸,甚至雙雙裸體海中嬉戲的親密場面,但同志情節卻處理得挺含蓄曖昧的。基本上,就只有米格樂趁洛安熟睡時,深情觀望他的時候,和當洛安要離去時,米格樂那種欲哭無淚 的表情,才較明顯地透露這份隱秘的情感。雖然沒激情纏綿,至死不渝的愛情場面,但這兩場不長的情節,就足以牽動並加深了觀眾對影片的感動。
影片最觸動人心的是,刻劃、敘述得很真實生活化的部份,熟悉得讓人觸目驚心,不自主地感慨生活的折磨。
《封面男孩──最後的革命》Cover boy: L'ultima rivoluzione 預告片
讀者回應
同志情愫,添增更深的探索.
Ping
請先登入再使用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