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10.3.25台湾公民团体与代表联合抗议记者会会后新闻稿】
为了减轻居住负担,政府自民国98年起开始推动「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以两年两百万零利率的超级优惠房贷,以及每月最高三千六百元的租屋补贴,鼓励青年人结婚成家丶生育子女。算算每个家庭每年最多可以省下四万多元,相当于大学毕业进入一般行业工作者一整年的年终奖金!但是这个名为「青年安心成家」的方案,根本不是鼓励台湾社会所有青年朋友成家,而是独厚结了婚的异性恋男女,完全忽视与排除单身丶同志以及中老年朋友的成家权益!
妇女新知基金会丶同志谘询热线丶台北市晚晴妇女协会丶台北市女性权益促进会丶台北市性别平等教育协会等公民团体,将近30人,聚集在内政部前抗议,高喊「有婚没婚,都是青年;有伴没伴,都想成家!」以及「抗议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我们要人人安心成家方案!」但是,内政部不但没有派代表接受陈情抗议,警察还将铁门拉上,将陈情的人群阻挡于人行道上。
人人都想成家,婚姻只是选择之一
现代社会早已日趋多元,人民组成家庭的形式多元且丰富,不再只有结婚白头相守到老一途。在婚姻体制仍旧重男轻女之下,许多单身男女宁可同居,也不想要进入婚姻,但他们也有居住需求,也想生养孩子;许多同性恋伴侣想要相守一生,但因为无法结婚而被排除在成家行列之外,购屋的利率不但比已婚夫妻高,也无法享受各种提供给已婚夫妻的优惠贷款;也有单身子女以照顾父母的生活为第一优先考虑,因此想趁年轻买房给父母,却只是因为没有结婚,就被认为没有成家需求,不需要受到政府照顾;甚至是一些辛苦一辈子才离婚的妇女,既没有财产丶也没有子女监护权,她们有更迫切的居住需求,却也被排除在「安心」成家的行列里。我们要问,难道单身丶同志丶中老年公民就没有居住需求,不想要「安心」成家!?
妇女新知基金会自3月16日开始,以网路问卷的方式收集网友成家的经验,短短五天收到623份有效问卷,其中有591位「没有婚姻」,超过百分之九十是20-40岁的青年朋友填写。而这些没有婚姻的人当中,有超过三分之一(199人)和伴侣同住在一起,且近乎八成是以租屋来解决居住问题,只有一成的人有房产。显示没有进入婚姻的人,并不会只和父母同住,或者是单身居住在外,高达三分之一的人和伴侣同居在一起,但由于单身者在购屋房贷上更吃重,父母也通常不会帮未婚子女准备房产,加上没有婚姻下共同买房充满风险,因此多数单身同居者只能以租屋解决居住需求。这也显示单身者并非不想成家,只是在不选择婚姻之路下,成家之路更为艰辛。
百万征口号,不如正视单身与同志的生育的需求
为了提升低迷的生育率,内政部日前不但宣示将加码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让有生育子女的家庭获得优先照顾,还重金奖赏一百万,征求一句「大家」听到就想生的口号。话虽如此,我们合理怀疑内政部长口中的「大家」,根本是指已婚夫妻。
去年(2009年)妇女新知基金会在母亲节前夕才举办记者会,抨击台湾的人工生殖法只保障异性恋已婚夫妻,收出养机构也不提供单身者或同志伴侣收养孩子的服务,根本是让单身女性与女同志远远被排拒于当母亲的大门之外,显示政府只希望已婚夫妻多多生育与养育孩子,至于没有结婚的单身女性以及同志家庭,根本不被认可为合法生养孩子的家庭形式!
《中国时报》今年3月18日才公布民调,显示台湾青年男女并非不想生孩子,而是因为没有结婚!显示单身不婚者仍有生养孩子的成家需求,只是在「结婚才能生育」的传统概念下,政府又完全忽视单身者的成家权益,既不开放人工生殖权利,也不提供收养孩子的福利服务,让这些想要孩子却没有进入婚姻的单身者,想生也困难!
因此妇女新知基金会于日前发动「百元征口号」的活动,呼吁执政者,如果真的诚心想鼓励大家生孩子,就应该给所有公民一个公平友善生养孩子的环境!从政府政策做起,把牛肉分给同志和单身家庭!并且鼓励所有单身者丶同性恋丶异性恋丶双性恋丶跨性别的「大家」,一起告诉政府:「不是不生,只要社会环境对我们友善,我们一定生!」
打破家庭的单一想像,我们要「人人安心成家」专案!
这个看似鼓励青年朋友成家的方案,正好反映出政府对人民的家庭生活缺乏想像,无视于人民选择成家形式的自由,反而以福利输送的方式偏袒异性恋婚姻,强化婚姻家庭才是理想家庭的意识型态,因此我们邀集了各种被政府漠视的人民站出来,告诉政府我们即使不婚,也有成家需求!政府如果真的想要鼓励大家安心成家丶提升生育率,那么就请先看见人民的多样性,提出「人人安心」的成家方案!
同志谘询热线协会发言稿:
青年安家,但何处是同志的家?
「青年安家方案」最近火红上路,内政部亦宣示要加码办理,显示政府极度鼓励异性恋民众成家,也期待可以因此增加生育率。此为将社会资源独厚异性恋年轻男女的优惠方案,我们强烈谴责政府完全忽视在这个社会上也想成家丶想生育的同志族群!
此购屋贷款总金额中,前2年200万元免缴利息,估计可以省下3至4万元利息钱,而在租屋补贴部分,政府帮新婚夫妻出钱付租金,最高补贴可达86,400元,并且此方案适用对象是新婚青年家庭或因生育子女购(换)屋的青年家庭,而所谓「新婚」及「生育子女的青年家庭」在目前的台湾社会中,皆是异性恋伴侣的独享权利,也就是说如果一对同志伴侣交往多年丶有稳定工作丶按时缴税,但只要身在台湾,他们/她们就完全无法使用此优惠拥有自己的「家」,岂不是变相的惩罚无「法」结婚的台湾同志?
长期以来,各界政府官员总在口中说着尊重人权与性倾向多元,在2007年总统候选人公民提问中,也首次纳入了同志婚姻的议题,当时二位候选人皆对于同志族群表示尊重及包容,为全台两百三十万的同志族群燃起了一丝希望,期待新政府能有崭新进步的思维与建树。然而时至今日,当今政府竟推行了如此将同志族群边缘化丶隐形化的政策,忽视同志伴侣间应有的权利,而马总统过去口中的尊重多元似乎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同志在多数的时候一向是安静无声的族群,我们认真工作丶念书丶当兵丶缴税,同志存在于台湾的每个角落,是你我的亲人或朋友,就跟一般人一样,同志也有亲密关系的需求丶更有组成家庭的渴望,在这个如此低迷不景气的年代,多数人在大环境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家庭更是成为小市民的依靠丶是今日少数能抚慰人心的避风港,但同志却连为自己打造避风港的机会都没有,在民事法律上同志无法共结连理,连这种购屋的基本需求仍粗暴的将同志排除在外,可见目前台湾的法律制度依然处处充满歧视与漠视。
希望马总统犹记在2007年10月13日的国父纪念馆,在第五届同志大游行出发前的公开允诺:「将让『反歧视法』及『同志同居伴侣法』等同志迫切需要的法案,有公开讨论的机会。」我们期待这不只是一场骗取同志族群选票的游戏,也期待当今政府能不是只期待同志族群做一群正正当当的好公民,而是真正的看见同志族群应有的权利和基本需求!落实真正的平等,让同志有个自己的家!
台北市晚晴妇女协会发言稿:
我不是青年,但我也想要有个家!
台北晚晴副总干事 林莳萱
年轻时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养孩子,身边见不到积蓄;当孩子大了丶夫妻渐行渐远,离开婚姻后,猛然惊觉…我怎么连个遮风避雨的家都没有?!
台北晚晴在服务中看到,银发离婚丶一无所有离婚的妇女越来越多,二度就业的职场条件本来就比较差,甚而不稳定,许多失婚女性只能选择租屋过着不安定的日子。
看着进出婚姻后的母亲过着不安定的日子,孩子们怎能安心成家呢?青年安家方案,从条件上看来有提升结婚率丶生育率之美意,但政策如果不能兼顾婚姻中可能产生的弱势,美意恐怕到达不了民心!
单身女性代表发言稿
陈玫仪
我是一个出身单亲家庭的单身女性,当我第一次看到有关「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这则新闻时,是在2009年的3月,当时因为考量到妈妈年纪已渐渐大了,过不了几年,她就再也无法负荷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只身爬上五楼,因此,便满心欢喜的觉得好像有机会能换一间有电梯的房子,让妈妈年纪大了仍能方便出门,享受她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希望她年轻时为了一间房打拼,老了却只能困坐在一间孤单的房子里。
但是,当我仔细看这个「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的照顾对象为何时,却发现我是被这个福利制度排除在外的对象,只因为我是单身女性,所以,我无法运用这个社福补助,来为我的妈妈换来一个令人「安心」的家。
我不禁想问政府,当这个「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目的在为了鼓励青年人安心成家来提高生育率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人其实都已经拥有一个家了,当我们原生家庭的那个家无法保障家人基本的居住安全时,我们又如何能安心再去成立另一个家?!
我,身为单身女性,已经有一个家了,一个由我和妈妈组成的家,同时,我也是青年,为何因为没有进入婚姻,就被政府技巧性的排除。
女同志代表发言稿:
如何安心?怎么成家?
反反
我们很平凡,就是那种政府经常宣示要好好照顾的小老百姓,像很多人一样,有个得以温饱的工作,有幸找到能与自己相守一生的伴侣,不管生老病死,我们都愿意彼此陪伴,如同婚礼上的誓词。
身为彼此的另一半,我们对彼此的父母尽心尽力,嘘寒问暖丶下厨煮饭,有时候帮忙照顾哥哥的孩子,有时候陪爸妈逛街丶聊天或看医生。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父母的依靠,也让彼此的父母都觉得多了一个孩子。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生命的能量从此变得强大无比。我们这么想:要有自己的家,照顾好自己,也让身边需要我们的亲人丶朋友知道,这里有个小小避风港。
所以我们想要一个家,一个下班之后可以好好休息的地方,和亲爱的伴侣相互扶持,日复一日;所以我们想要一个家,一个让父母觉得我们可堪依靠的地方,当他们想暂时卸下责任,随时可以来让儿女伺候;所以我们想要一个家,一个编织未来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拥有自己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让这个家充满他幸福的笑声。
这一切看来多么单纯的梦想,在政府「青年安心成家」的强力支持之下,似乎更加容易达成了。新婚夫妻购屋,可享两百万零利率的房贷!孩子大了想要换屋,还能再用一次!暂时买不起房子,政府也提供租屋补助!更棒的是,明年还要继续加码,嘉惠更多像我们一样充满梦想的「家庭」!
但是,我们是同志伴侣。如此简单又不知道到底碍着谁的事实,我们就成了「不一样」。
可是,到底哪里不一样呢?
就只是因为我们在法律上没有「配偶」的地位,所以就算我们尽全力承担配偶间所应尽的社会与家庭义务,我们仍然享受不到任何权利。我们无法结婚,因为政府不准许我们对彼此有一个名分;我们无法养儿育女,因为政府也不准许我们如同不孕夫妻一般使用人工生殖的方式孕育自己的下一代;就连最基本的购屋置产,所有的政策性贷款都仅限配偶才能共同购屋。我们一直努力向社会靠拢,换来的,只是社会的排拒丶政府的漠然。
带领人民丶照顾人民的政府,你何时才会想到我们呢?我们这群栖身在各行各业里安分守己的同志们,何时才可以在努力工作丶按时纳税之余,也能「安心成家」?
本文原载:苦劳网2010/03/25
Reader's Comments
Be the first to leave a comment on this page!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