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5日下午,一位披袈裟的喇嘛與一位頭帶小圖帽的猶太教徒,走進基督教的九龍佑寧堂。這個不一樣的情境,出現於由香港同志教會基恩之家主辦的第6屆國際不再恐同日「香港區跨宗教座談會」,會上道教徒、佛教法師、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及離教者的講者以各自的宗教觀表述同一個訊息──宗教是宣揚寬容與愛,應接納同志及跨性別人士。
道教、佛教、猶太教:罕有現身論同志
道教及佛教講者在座談會上最為觸目,得到台下參加者最積極的回應。
道教講者余國斌認為道教思想沒有明確的反同志的論述,在古代農業社會以家族制為載體去承傳,但「道」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載體,現代人口太多,強調家族制不太適用。當年道教思想將儒家加入道教,而儒家是中國的人文精神。如單看家族主義,只有殼的載體,沒有人文精神。如因此認為同性戀是斷絕了家族制,是疆化的思想。
佛教的法護法師解說,佛教一向並無對同性戀的恐惧,佛教的概念中是人就有情慾,通過禪修可將情慾淨化及提昇;佛教也不會標明同性戀是罪人,每個個人都有能力成佛。有參加者問法師會不會主持同志婚禮,法師糾正說佛教法師是不會主持任何婚禮的,但如有同志佛教徒結婚的話會為他們祝福。
香港聯合猶太會執行委員會成員佐敦‧布達殊表示,現時經常用以反對同志及易服的聖經是來自猶太經文,但猶太教在理解經文方面不會只看字面意思,更會看詮釋、意會及神的奧義。他舉例說,有經文指出不可收取利息,但現代的詮釋方法容許猶太人在現今經濟體系中收取利息。
他指出聖經中提及同性戀的經文很罕見,亦沒有人在猶太法庭中因同性戀被處死,猶太教理解經文時會追索其希伯來文的本義,不只看英文的釋本。他更闡述經中所多瑪與蛾摩拉的章節,重點在於否定強暴、侮辱及濫用權力,不適用於現今同志伴侶基於愛情、平等、尊重的關係。
基督信仰講者 不同角度論同志
座談會上同以基督宗教信仰發言的三位講者,發言角度卻完全迴異。同志教徒文可風一字一淚訴說早年因性傾向公開遭教會傳道人「請走」,及後他憶述在立法會《家庭暴力條例》修訂的聽証會上,曾面對四十多個宗教團體發表反同志言論,及5年前在一個教會關於同志的分享會上,幾十人發言反同志。他的感覺「生命被踐踏,這傷害一生都記得」。但文可風表示仍堅持自己的信仰,相信神在不同小眾身上會有其工作。
基徒教的「離教者」虞偉倩則分析基督宗教多年來同志態度的變遷。她表示在1980至90年代,雖然面對男男性行為非刑事化,但當時的基督宗教較有自信,不覺同志運動是威脅。至2004年明光社抬頭是分水嶺,在美國回流的牧師受當地宗教右派影響,引入保守思潮,使反同志成為政治運動。她不滿這類型的基督教會斷絕教徒與同志的接觸,將同志非人化,並將尋求和解的聲音消音。她深感受到人文價值的可貴之處,在於即使互相不認同,也視對方為「弟兄」。她認為這些教會將所有不同信仰的人歸類為「不是弟兄」的做法,是對人文價值的踐踏,正是令她離教的一大原因。
基督教神學教育工作者胡露茜博士以神學角度表達,恐同根源是人性問題,是人性的對不確定性焦慮。主流男性形象一神化的神學,其二元對立的思維,造成對女性及小眾排斥及壓迫。她主張以生態神學的角度,將世界的不同和分別中性化,放下二元對立的思維。
是次座談會的主持「快必」在大會儀式上讀出世界各地的恐同事件,包括台北有教會舉行反同志遊行,聲言同志運動越搞越大的話台灣會遭殃;及國際同志組織ILGA(亞洲區部)在印尼舉行的會議遭伊斯蘭防衛者陣線恐嚇。大會儀式「Color Our Eyes」邀請嘉賓用多元顏色填滿相片中的眼珠,喻意填補別人及自己眼睛中的空白,放下論斷、偏見及歧視。
香港電台第二台《自己人》節目主持人梁兆輝聯同Tanner及Uncle Magie於國際不再恐同日(香港區集會)燭光晚會現場
『平等互重 攣直共融』──今年活動以「宗教與恐懼同志及跨性別」為主題,5月17日中環遮打花園
Reader's Comments
Fridae 近來多了喜歡無套性行為的白人. 這些白人來到亞洲地方傳播疾病, 有那有愛滋病等都不會表露. 用甜言蜜語引您上床, 請大家要小心, 不要為了一次興奮而 " 中毒 " , 後悔莫及. 這些人放毒後就會走人. 不會理會您. 希望各位 好好照顧自己健康.
Please log in to use this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