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琳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书,认识了不少男同志,发现他们与社会一般对男同志的刻板印像:滥交、无意维持长久的情侣关系、只对性有兴趣、讨厌女性、娘娘腔、肤浅、神经质等,有明显差距。
伊芙琳对同性恋突破性的研究在金赛的著作《男性性行为》出版十年后,在一学术期刊发表。
如果说金赛的研究间接令社会关注同性恋课题,那伊芙琳的研究则直接挑战社会对男同性恋的刻板印像,直接影响美国心理学界对同性恋的立场,并在二十年后正式宣布同性恋并非一种心理与精神病。
伊芙琳在考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里福尼亚大学于洛杉矶的分校(UCLA)教书。在那里,她认识了不少男同性恋者。
这一群自信的男同志又介绍她认识更多的男同性恋;久而久之,她逐渐发现这些男同性恋者与社会一般对男同志的刻板印像有明显差距。
当时的社会(其实今日亚洲许 多社会亦然)对男同性恋的刻板印像是:滥交、没有兴趣于长久的情侣关系、只对性有兴趣、讨厌女性、娘娘腔、肤浅、神经质等。
伊芙琳做为一名女性心理学家,第一次在现实中认识男同性恋,令她大开眼界,也因此引发她纠正社会对男同性恋印像的决心。
测验结果显示,男同性恋者与男异性恋者的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别。如果他们不告诉这些心理学家自己的性取向,单凭测验,根本难以猜测。
接著,她找来一群心理学家,在未告诉他们有关回答心理测验试卷者的性取向的情况之下,分析这些人的测验成绩。
最后,她要求这群心理学家针对有关测验成绩,为进行测验者评估心理健康状况。
这群心理学家由始至终,都未被告知谁是异性恋者谁是同性恋者。
伊芙琳在研究中采取两种心理测验,一种是Rorschach,另一种则是TAT。
这两种测验可谓是心理学家是对性格与心理状况相当经典与权威的测验,在学界广被接受。
测验结果显示,男同性恋者与男异性恋者的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别(其实测验结果显示,男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指数比男异性恋稍高,不过在统计学上仍未达至具意义性的差距)。
换言之,如果他们不告诉这些心理学家自己的性取向,单凭测验,根本难以猜测。
不过最有趣的还是,有一名心理学家在评估一测验者的Rorschach心理测验成绩时表示此君心理非常健康,是理想的爸爸和丈夫,对人际关系各方面的表现几近完善。
他接著还说,这是最理想与典型的男异性恋。
伊芙琳的研究间接显示,如果接受试验者稍微透露自己的性取向,先入为主的偏见将直接影响心理学家的分析;偏见产生的力量混淆人的清明意识,难以客观公正。
结果该名心理学家对此君的心理大弹特弹,指他情绪不稳、优柔寡断、内向、心理有问题等等。
伊芙琳的研究间接显示,如果接受试验者稍微透露自己的性取向,先入为主的偏见将直接影响心理学家的分析;偏见产生的力量可令人对同一事物的分析南辕北辙,混淆人的清明意识,难以客观公正。
伊芙琳的研究在当时令心理学家们大开眼界,使学者再不能如过往般相信社会所赋于男同性恋的刻板印像。
此事之后,再经过二十的研究、奋斗与纠误,美国心理治疗师学会(APA)终于正式宣布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病,只不过是性取向有异而已,而这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心智!
许许多多同志一路走来,一步一脚印,留下佳美脚踪,令我领悟不论世事多么阢陧动荡,无论局势多么危疑震撼,只要有人坚持良善,有人坚持去爱,滴水穿石,天地动容。(电影《Changing Our Minds》纪录伊芙琳乎格尔博士生平事迹)
许许多多同志一路走来,一步一脚印,留下佳美脚踪,令我领悟不论世事多么阢陧动荡,无论局势多么危疑震撼,只要有人坚持良善,有人坚持去爱,滴水穿石,天地动容。
今日的同志活得比较自在,殊不知前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而试问我们,又准备为自己为后来者做些甚么?
如果不是那一群可爱的男同志接受自己接纳伊芙琳,如果不是有一群勇敢自信的男同志愿向伊芙琳现身,将历史改写,现实亦会不同。
读史使我明悟:如果我们舍安危相仗,患难与共,坚持去爱,勇敢地走出来,纵使目前情势难以一时改观,未来肯定会很不一样!
欢迎与作者电邮交流:oyoungm@hotmail.com